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历史档案 >> 正文

中秋溯源

2014-09-07 08:44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宋瞳 浏览:49396720
内容提要: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

中秋溯源

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旧时与新年(今春节)、端午齐名。长期以来,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团圆吃月饼似乎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不过,从一个日期成为一个节日,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条件,而在节日背后附加的种种礼俗,更是一种文化形成与演变的范例,那么中秋节到底是如何形成?为何又在此日有赏月之俗?这些就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依照中国所用农历历法习俗,农历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以古时排行称呼,在古籍中常以“孟秋”“仲秋”“季秋”称之。古时“仲”“中”互通,而八月十五日又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今人文章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如《仲秋月》的记载:“仲秋之月……其日庚辛,其帝少皞……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其中绝无节庆记载。因此可以说,在《礼记》成书的战国至西汉时期,仲秋并无节日喜庆,也无拜月、赏月等有关月亮的礼俗。

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甚至还细化为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确定,实则也缺乏文献依据。有学者研究指出,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1938年出版的尚秉和著作《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卷三九。其中描述唐宋间皆有赏月习俗,然唐代此风不若宋代为盛。后有“《太宗纪》: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三公以下献镜及承露盘。”后世想当然认为此语为《宋史·太宗纪》之言。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语。此言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

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可见仅仅由于三日中月圆明亮,可堪赏玩而已。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这充分说明,中秋节其实是一个从民间习惯演化而来的节日。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以月相制作、以月命名的糕点——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如我国最早的《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一唱三叹,见月思人。唐人张若虚脍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也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语。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中典瑞一职,称:“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而《国语·周语上》中记载更为明确:“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界一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所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冬至于都城南郊祭天,夏至于北郊祭地,春分于东郊祭日,秋分于西郊祭月的皇家祭祀典仪。

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

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谓“层累形成的古史观”一样,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在此基础上,民间产生的所有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都渐次与节日相融合,嫦娥、吴刚、月兔、桂树、赏月、月饼,都逐渐成为与中秋密不可分的因素,最终成为了今天民众熟悉的中秋佳节。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