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雪漠禅坛 >> 雪漠禅坛 >> 正文

雪漠:科学与人文的对接

2014-05-30 03:5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55198203
内容提要:在肿瘤研究或救治的领域,哪种效果最好?她说,有信仰的人,生命存活期很长,远远超过没有信仰的人。

雪漠:科学与人文的对接

2012年香巴文化论坛第三单元

主题:生命科学与心灵瑜伽

主讲:雪漠

时间:2012111

地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2012111日下午,雪漠在复旦大学“星空讲坛”演讲期间,应邀到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做客,并与该系师生就科学探索、文学创作和心灵瑜伽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免疫学系储以微主任、贾立军教授、何睿教授等师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雪漠老师首先谈到了东方传统智慧和西方科技的关系,他认为,两种文明需要保持对话和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东方智慧可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而且,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初步证实了某些东方智慧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西方科学技术也为东方智慧的现代解读提供了一种可能。

贾立军教授详细列举了一些国外权威学术期刊近年来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传统冥想/瑜伽训练(meditation)可以调节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可能对机体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发生显著影响(详文请参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这些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提示该领域可能孕育着崭新的生命学科,其进一步发展和挖掘可能会带来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新突破。

座谈期间,免疫学系师生向雪漠老师提出了有关心灵历练、文学创作和科学视角等方面的问题,雪漠老师结合自身的成就历程,作了非常精彩和富有启迪的解答。

雪漠老师以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为例,勉励年轻学子进行智慧的人生取舍,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和完成人生的升华与超越。

座谈结束时,免疫学系师生都表示此次座谈受益匪浅,并诚挚邀请雪漠老师有机会再来做客交流。

科学与人文的对接

◎储以微教授:中国终于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很不容易。我们在科研方面,也希望能从文学中获得一些知识和启迪,所以,今天非常感谢雪漠老师的到来!先让贾老师来介绍一下,我们表示欢迎!

◎贾立军教授:雪漠老师应复旦大学“星空讲坛”之邀,连做三场报告,在复旦大学的讲座中,这还是第一次。为什么复旦大学会这样安排呢?这跟雪漠老师在文学、文化领域的造诣及地位是分不开的。陈思和教授介绍雪漠老师时,也将其称为西部文学的标志性作家。

何老师也说过,我们在科研上很努力,每个人都是科研界的栋梁,但在人文方面,我们确实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我们整个医学院的宗旨。我们除了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人文情怀。培养人文情怀,肯定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对我们医学院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因为我们的课程比较多,平时要应付大量的学习、考试等等,很少有时间去阅读,或者有意识地涉猎人文类书籍。另外,即使我们有这方面的想法,也遇不到这个领域的顶级大师。

今天,雪漠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到复旦大学,虽然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张,但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这都是补充人文知识的一次难得机会。所以,我们免疫系的同学确实很荣幸。

而且,雪漠老师除了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之外,还是心灵瑜伽的行者,曾闭关二十年,在人文智慧方面有着很高的境界。我相信,雪漠老师过去的经验,以及他这些年来积累的智慧,一定能为现代人提供很好的借鉴。这也是我们邀请雪漠老师来开座谈的一个主要目的。

下面,大家可以随意提问、交流,听一听老师的智慧分享,也吸收一些新的人文理念,也希望大家能将这一理念融入我们的工作,把我们的科研、生活搞得更好。

◎学生:老师,您为什么叫雪漠?

●雪漠:很多人都问到这个问题。起这个笔名时,我身处偏僻的大西北。我始终觉得,自己应该有一种更大的格局。在西北,没有大海,大漠的包容性最大,因为,祁连山的雪水一路流下来,一直流到沙漠里,会被沙漠完完全全地接纳。过去有无数的水流,就这样流进沙漠,变成了沙漠的营养。所以,我特别喜欢沙漠。

我的很多小说里,都专门写过大漠风光。目前,很多批评家都认为,在描写大漠的领域里,超过我的人极少。当然,这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看到。

除了大漠,我也非常喜欢雪和雪山。

冬天,我和儿子经常到沙漠里去,看那被大雪覆盖的沙漠。那景观,很是壮美。沙漠中一旦有了雪,就会变得充满活力,而且,它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对大自然充满敬畏。

对我来说,“雪漠”则象征了来自西部大自然的一种力量,它充满野性,跟这个时代流行的东西不太一样。我希望,这样的力量,能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加鲜活,更充满生命活力。

今天非常感谢复旦大学医学院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能接触到自然科学这个领域。过去,我接触人文方面的东西比较多,在上海读作家研究生班那两年,学校常请一些人文方面的学者来上课,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钱谷融教授等等,但我很少接触到自然科学方面的顶级专家。

但实际上,自然科学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比如贾立军老师研究的肿瘤。我对贾老师说过,我生长的那块土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肿瘤患者。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死于肿瘤。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读医学方面的书,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将癌症这个“魔咒”从老百姓的身上解去。我家有很多这方面的著作,中医、西医的都有。我也采访过一些中医专家,总想找出解除这个“魔咒”的秘密,也想揭开我们那片土地上,为何总有那么多人得这个病的谜团。在我的家乡,虽然也有肿瘤研究所,但老百姓患肿瘤的几率,却仍然居高不下。我的父亲、弟弟、岳父,以及儿媳的爷爷,都死于这个病。那个地方,除了贫困之外,肿瘤也非常可怕。

我很希望能从医学,尤其是免疫学中,找到为老百姓解除痛苦的方式。所以,我一直很关注免疫学这个领域。多年前,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气功可以增强免疫力。就是说,心灵的力量能干预肉体的健康。我也在一直关注。当然,我更关注精神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按照传统的修行方法,在修炼一种瑜伽。在我接触的很多人中,用信仰的力量改善了生命的例子,也非常多。

在北京,我曾专门采访过施今墨的一个再传弟子。施今墨被称为“京城四大名医”,那位再传弟子,也医治过无数的肿瘤病人。采访时,我问她,在肿瘤研究或救治的领域,哪种效果最好?她说,有信仰的人,生命存活期很长,远远超过没有信仰的人。

所以,今天除了跟大家分享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之外,我也想看一看这里的研究室,看一看免疫学方面的专家是如何做研究的。我觉得,如果能和你们交流一下,或许就能激活一种东西。而且,这里的老师在国外学习过,或来自国外,肯定能带给我很多这个领域非常先进的、我不曾接触过的知识。虽然我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攻克癌症之类的疾病,但因为对那块土地的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我非常希望能看到一种新的东西、新的曙光。如果我学过的很多东西,也能给你们这个领域带来一丁点启发,那当然会更好。因此,这次交流,不是我讲,你们听,而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一种对接。

何老师和贾老师都说过,他们很少接触人文方面的专家,尤其很少与之交流。我认为,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医学,能在某个方面进行交流的话,或许我们都能得到一种新的启发,拥有一种新的思路,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东西。

那么,我擅长什么呢?我擅长东方哲学。对佛教、道教,尤其是其中那些健康方面的训练,比如道教的内丹学说、佛教的生命科学、信仰对健康的改善,等等,我都研究过。除此之外,人文、哲学、生命科学、生命意义、文化等诸多领域,我都有一些涉猎。

所以,我们今天不是讲座,是交流。大家不要拘束,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我们更多的是朋友间的聊天。

——摘自《光明大手印:当代妙用》 雪漠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