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世间最大事,莫大于生死。
举世滔滔众,无有幸免者。
若人欲自利,当早宜计虑。
眷属若得病,势难痊愈时。
宜发孝顺心,劝彼常念佛。
能行为真孝,能劝为真慈。
若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
当知他之果,转瞬轮到我。
上一章的内容,主要针对追求终极解脱的人。而本章的内容,则主要针对普通大众以及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者。前者重实修,讲述也更为深入,所以适合修行者阅读;后者很通俗,侧重讲述死亡临近时的注意事项。要是没有本章反复强调的这种顺缘,上面一章追求的那种解脱是很难达成的。
我常说,一个成年人不但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还必须学会对别人负责。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不可避免地担负着不同的责任。我们的行为,会对身边的人们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在亲人面对死亡时,要是我们不注意,就会给亲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由于我们在对待死亡时的无知,导致了无数的悲剧。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临终关怀的有关内容。
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所有宗教的诞生——无论重生,还是重死——都是为了减少世上的悲剧,都是为人服务的。说白了,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生;第二,死。生,就是如何活着,如何活得快乐,如何离苦得乐,如何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死,就是如何让自己在死亡时实现一种升华。
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人都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如果不能或者不愿接受宗教智慧的话,人就会以个人思考、社会经验、公认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很多东西,做出很多选择。这个时候,世界上就会诞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活法:第一种活法是自私自利,信仰这种活法者毫不顾忌自己行为的后果,他们不管下辈子,他们追求的仅仅是欲望的满足。他们以为这种满足就是快乐,就是离苦得乐。第二种活法是利众。利众精神的信仰者因帮助他人,使他人活得更幸福快乐而感到快乐,他们认为,生命价值的实现,就是真正的离苦得乐。
宗教倾向于后一种活法,它真正关心的,是如何给世界带来真善美。不过,很多宗教除了关注如何“生”之外,也非常重视如何“死”。
在很多宗教看来,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状态与另一种状态之间的切换。也就是说,死亡只是肉体的消亡,灵魂的旅途则像是一条更长的河流,个体生命的终点仅仅是途中的一个驿站。灵魂在这个驿站稍作休憩之后,就要奔赴生命的下一个阶段。因此,很多宗教认为,死亡是一个人升华的重要契机。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认为死后的升华就是上天堂;佛教则有多种说法,比如到极乐世界、或证得涅槃等。
需要说明的是,单纯的重生,或单纯的重死,都是不对的,真正好的宗教应当是生死并重的。也就是说,它既要告诉人们,如何活着,也要告诉人们,如何活得更好,如何让别人也能活得更好,以及如何面对即将降临的死亡。
对于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解释,同一宗教内部的各个教派之间也可能有着不同的追求。这就好像不同的药方,可以治愈不同的病。虔诚的老奶奶,只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觉得那块美丽的净土是自己毕生的追求,那么往生就是她们最好的归宿;追求终极真理者,不满足于往生,他们希望能达成涅槃,那么,我们就需要给他们一种智慧的指引,使他们有一个能实现终极解脱的机会。
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