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当人们有更多的收入,可以选择如何生活时,他们选择独居,选择用钱买来了自己的独立。
一个人的精彩 国际独居
现如今,独居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在亚特兰大、旧金山等繁华的美国城市,超过四成的家庭只住着一个人。而在曼哈顿与华盛顿,独居家庭占到近一半。
依照国际标准,这些数据令人惊奇——是低得令人惊奇。在情侣之都巴黎,超过一半的家庭只住着一个人,而在斯德哥尔摩,这一比例竟超过六成。
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不同文化中选择独居都是司空见惯的。尽管美国人以自力更生和个人主义文化自居,但在德国、法国和英国,独居家庭的比例都高于美国,甚至日本也是如此。单身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发展也最为迅速。
曾几何时,只要一想到独居,就会令人联想到忧郁、孤独。但那已是时过境迁。现在,地球上最有特权的人们不惜动用人力物力将彼此隔开,以获取私人空间。独居符合当代价值观,提升了自由、个人约束与自我认知——这些是现代生活引以为荣的理念。
独居不再那么可怕,其重要原因,是它不再意味着不合群和缺乏社交。在调研数年,访问了300多位独居者之后,笔者的结论是,独居似乎可以鼓励而非抑制社会交往。活跃的市场、繁荣的城市以及开放的通讯系统给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让我们自主选择何时、用何种方式与他人打交道,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
事实上,独居确实能让人们更容易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因为单身人士时间充裕,也没什么家庭负担。相对于已婚族而言,单身人士更可能与朋友或邻居下馆子、上美术课和听演讲。研究表明,单身人士更爱出去游玩——这里的单身不仅仅指年轻一代。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家埃仁·康威尔分析了2000-2008年的综合社会调查资料(抽取美国居民代表样本),结果显示,相对于已婚或者有情人的人士而言,35岁以上的单身人士更有可能与邻居或朋友参加社交晚会。单身老人与同龄的已婚族有着同样数量的朋友和核心交谈伙伴,并且更愿意与朋友和邻居接触。
一些为开发新产品和服务而研究客户行为的市场调研公司也发现,与单身一族相比,有孩子的已婚族更愿意待在家里。后者通常住在郊区大房子里,各个成员分散在各自的房间,埋头于自己的世界,摆弄手机、看电脑、玩电子游戏或者看电视。
新型通信技术让独居成为一种社会经验。因此,一个人在家并不会难受或有关禁闭的感觉。独居一族可以在家上网,浏览大量资讯和观点。互联网的运用增加了真正的友谊和联系,而非减少了社交生活。由美国罗格斯大学通信学者凯斯·汉普顿编著的《社交隔离与新技术》一书揭示了网迷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拥有庞大且多样化的社交网络,更有可能去公园、咖啡厅和餐厅,更有可能与各种各样有着不同观点和信仰的人们交往。
如今在美国,有500万18-34岁的人独自居住,人数是1950年的10倍。但是,单身族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中年人,有1500万35-64岁的人正在独居。那些经历分手或离婚的人原本可以选择和他人住一起,但却决定独居。很多人说,他们选择独居是因为他们发现和错误的人同住是最糟糕的事。在笔者的采访中,年长的单身人士对独自居住有着明显的偏好,他们因此得以保持独立和完整,并表示厌恶与朋友及家人同住或者搬进疗养院。
根据罗格斯大学社会学家黛博拉·凯尔的调查,丧偶18个月以后,只有1/4的老年男性和1/6的老年女性有兴趣再婚;1/3的男性和1/7的女性对于未来的约会有兴趣;而只有1/4的男性和1/11的女性对立即约会有兴趣。
大多数年长的寡妇、鳏夫和离婚的人都把自己重塑为单身人士。一个世纪前,美国将近70%的老人与孩子一起生活;今天——多亏有社会保险和私人养老金在市场上产生的财富——仅有20%的人和孩子一起生活。洛杉矶大学经济学家凯瑟琳·迈克盖瑞说:“当人们有更多的收入,可以选择如何生活时,他们选择独居,选择用钱买来了自己的独立。”
老年人独居的增多是一项社会成就。持久的健康、财富和活力使这么多65岁以上的人能够比上一代人享受更长时间的独居生活。相对其他选择而言,绝大多数的老寡妇、鳏夫和离婚的人更喜欢独自生活,他们愿意把钱花在住房和特殊家政服务上。一些权威人士预测,由于经济不景气,独居率会直线下降:年轻人会搬到父母的地下室;中年人会因财政原因推迟离婚或分居;老年人将搬去与孩子一起生活,而不是坚持在老家独居。
然而,迄今为止,没有证据显示这一切已经发生。虽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找不到好工作而搬去父母家,但在美国,20-29岁的独居者比例只是略有下降,从2007年的11.97%降到2011年的10.94%。在各类人群中,从绝对数上看,独自生活日益普遍。最近一次人口普查估计,有超过3200万美国人独自生活,比2000年的2720万和2010年的3100万均有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独自生活在未来将变得更加常见,在成年期的每一个阶段和人们可以生活的任何一个地方,莫不如此。
(译自美国《纽约时报》)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