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为生命意义讴歌——寻找《大漠三部曲》文字背后的“根”

2013-11-02 07:20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余泽雄 浏览:53922371

 

为生命意义讴歌

 

——寻找《大漠三部曲》文字背后的“根”

 

\余泽雄

 

序言

 

任何文学作品的生命力,都来自于其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解读。我们的生命轨迹,往往是一种无言的表白,没有文字的真实,不依附任何东西而存在,不以人们的意愿而产生价值,任由他人评判是非对错,大小多寡,终其一生记录了自我的意义。

 

寻找生命的意义,是发现了自身的潜在价值,大多数情况下,希望将价值推向极致,在这种萌动下,追求生命的最大意义。

 

衬托生命的意义,与生命同行的生存环境戚戚相关。生命意义之果,不可能结于没有根植于土壤的生命之树,故此,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依靠多灾多难的“苦境”,才衬托出它的光辉。

 

用什么表达生命的意义?

 

《大漠三部曲》所描述的西部生存环境,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地理环境,穷乡僻壤的原生态。其二;人文环境,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民风。其三;外部环境,物质文明的强烈之风,冲击着沉寂千年的大漠。故此,生命的顽强在恶劣生存环境中,更突显其本能的内在意义。

 

在揭示人最原始的生命价值上,《大漠三部曲》描述得是如此简朴、真切,就是“活下去”。简单地说,与命运抗争的原动力也是为了活着。这并不是一种崇高的解读,但是更贴切于大众的现实心态,是更容易被接纳的声音。在《大漠祭》书中,老顺、孟八爷、憨头、莹儿等一群人物都具有这种特质,也正是这种最原始的生命本能,赋予了本真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其平等价值,在活着的权利上没有贵贱之分,尽管出生卑微,病入膏肓之躯,追求活下去的本能,与富翁没有分别,《大漠祭》书中,憨头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提出要逛逛文庙,这一举动足以彰显了生命平等价值和延续。

 

《大漠三部曲》在诉说生命的真正意义,不管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活下去就是理由,而活得自由,是人的本能,是为了活得有价值而选择的必由之路。

《大漠三部曲》为提升生命的价值,道出了“为谁而活”的深层思考指引。在物质条件还非常匮乏的西部,穷苦人为过上好日子,可是“煞尽苦心”,只要能摆脱“苦命”,白福宁可将亲生骨肉(女儿-引第)遗弃风雪交加的沙洼。为争夺沙漠里的“猪肚井”,沟南与沟北的两大阵营自相残杀。在“为生存而战”的困境里,处处都弥漫着人性的“恶臭”, 尤其是,在生态严重漠化的西部,这种贫瘠的冲动,更具有原始的野性,也更能感悟生命意义的抉择。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过后,在智者的眼里,必定能捕捉到生存的真谛。《猎原》中,当“猪肚井”被毁,大家的希望也一同被毁。孟八爷最终道出了,“那最大的威胁,不是狼,不是水,而是那颗蒙昧的心。心变了,命才能变;心明了,路才能开。”孟八爷的开悟,不正是对生命价值的提升,作了最简朴的诠释吗?

 

《大漠三部曲》为平凡而活的生命添加了更鲜活、更绚烂的色彩。把生命的质量,以三个层次的感悟,给予平实简朴的解读。首先是活下去,其次活好,活出个人样,继而活出价值。综述之,《大漠三部曲》对生命意义的表达,呈献了本真、平等、提升(创造)三种价值。

 

衬托生命的真正意义

 

《大漠三部曲》的精妙之处,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不寻求时尚的官感刺激。而是平平实实地把以老顺一家为代表的西部农民的生存原始状态,记录下来。活灵活现地将一群挣扎在贫瘠土地上的农民人物,搬上神圣的文学舞台。把他们的生存现状,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定格给历史,展现于现在。在《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等小说里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情节,还是主人翁的内心世界以及各种矛盾冲突,诸多万象。以我粗浅之见,都是一种衬托,如织锦最亮丽的一面,公诸于众,呈献出其唯美的容貌。但是,我们可窥见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内心“灵动”?倘若我们只忘情于事情表象,不管其多么华丽悲壮,震撼人心,给予读者也只是一个美丽的衬托。故此,弄清《大漠三部曲》中的衬托作用,就更能汲取书中的精髓。

 

《大漠三部曲》的文字衬托与意义存在着不可割舍的血肉关系,如没有了“衬托”的真切、生动、慈悲的描写,怎能触动心灵共鸣,启发思考,追求终极。阅读三部曲,不仅需要感受文字的唯美,更需要融会文字背后的真正意义,这就是我们主张的生命意义和三部曲中的“书魂”。

 

“根”在那里?

 

《大漠三部曲》以其独特的平实叙事方式,使读者在领略西部生态与人文环境的贫瘠、凝重、厚朴、纯真的同时,也更容易感受到文字或事件中所隐含的生命意义。追本溯源,“根”在那里?在西部千年历史的地域文化里,在已渗入西部人的“人性基因”里,在融合西部民俗、民风的生活里。这种“根”的直观显现,在《大漠三部曲》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如果要用最简单的字句给予概括,则是“忍辱”。最有代表性的表述,莫过于老顺说的那句话,“老天能给的,老子就能受。”千百年来,西部的生态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造就了西部人的“忍辱”观,具有“无奈与乐观,被动与主动,烦恼与菩提”的互动特征。说到此,就更能解释《大漠三部曲》文字背后“根”的含义所在。有言道;“真理其实很简单”,雪漠老师道;“事物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宁静的心灵与清醒的双眼当中”,这种感悟,虔诚心的读者,都能读懂。有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如果说,雪漠老师的《灵魂三部曲》是儿子,那么《大漠三部曲》就是《灵魂三部曲》的母亲。寻“根”之说,见仁见智,个人浅见,拜求斧正。

 

“魂”归何处?

 

《大漠三部曲》的“魂”归何处?归于生存的困境里,归于不奢求的纯朴里,归于活下去的挣扎里,归于寻求自由(解脱)的执着里。我们用思考的眼睛都能看到书中文字背后所闪烁的“魂”。

 

大漠三部曲写给历史的同时,更是写给平庸百姓的。把即将尘封的西部文化,定格于现在,以馈养后人,而眷顾贫苦,倔力扶弱,则是老师沥沥肝胆之衷心,为生命意义讴歌,彰显了一部悲壮的大爱之歌。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