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编剧公司化的时代来了?(二)

2013-10-06 06:37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作者:万梦 浏览:54752751

 

编剧公司之困

在编剧公司化的尝试中,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模式宝典”,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却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阻碍。

今年是喜多瑞成立的第三个年头,三年中公司已出品制作的电视剧数量并不多,除了《娱乐没有圈》(又名《像傻瓜一样去爱》)为喜多瑞带来60多万元的利润之外,《上海森林》仍在发行,其他两部抗战、古装剧还在制作中。最近汪海林常常飞往深圳等地,为这两部剧的拍摄作准备。

“这两年喜多瑞面临一个问题,我们没有钱。”汪海林坦言,虽然近两年进入影视行业的热钱很多,但热钱都具有话语权。许多资方会先成立一个影视公司,然后再以融资的名义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再是你的投资人,而是合作者,也拥有作品的版权。

“比较合适的情况是找到相对应的基金。”汪海林透露,基金不需要版权,也不需要管理权,只需要保证有固定的利润即可。不过,这种方式仍然存在问题,“基金只会在十分保险、稳赚不赔的情况下进入,这意味着你要先和电视台签好购片合同,自己得有前期投入。” 如何解决钱的问题,成了汪海林最苦恼的事。

资本是现实的,他们总会问,你现在产生了什么价值?

这种情况下,汪海林常常会举一个例子,NBA热火队把詹姆斯、波什、韦德这三大巨头球员集中在一起,这相当于告诉市场,我有一支这样的明星球队,你如果看好,就来投资。这支球队固然很强,但也未必场场都能得冠军。资本希望在拿到冠军以后再投资,这不合理。

实际上,对于新的投资模式的摸索,一直没有停止。在制作第一部电视剧《娱乐没有圈》时,喜多瑞尝试了剧本投资的模式,这部戏喜多瑞并没有实际投钱,但负责了剧本、制作、销售等各个环节,在销售完成后,喜多瑞从投资方手中分得一定的利润。然而这种模式并不理想,在操作过程中,汪海林发现,喜多瑞作为名义上的出品方,实际得到的只有分红权,所有的决策与管理,包括对导演、演员等主创的选择,喜多瑞无法真正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汪海林不得不改变方式,“无论数量多少,我们都要投一些钱,这样才真正有话语权。”

视线拉回到2009年。“维权是喜多瑞成立的动机和导火索。”当时的汪海林及一众编剧士气满满,力图通过自己的抱团努力,在影视产业的各个环节为编剧争得一些话语权。这两年中,除了写剧本之外,汪海林奔波于各个资方之间,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谈钱”。“从今年开始我们不再这么谈了,我们要专心把每个产品做成功,资金自己就会来找你。”

与喜多瑞不同,盛大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将大批网络写手培养成成熟的编剧。黎宛冰透露,盛大新丽编剧公司将分别成立不同类型的编剧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编剧导师,进行任务分解。导师相当于一个故事的架构师,负责大纲、做分集、分场,之后把不同的任务分发到编剧手中,带领他们完成。

尽管盛大文学的高层对这种模式信心满满,但仍有不少人提出质疑:盛大文学的编剧工作室模式与电影、戏剧学院的本科生编剧培养模式并无区别,专业院校培养出的编剧相对更专业。而大牌编剧如王丽萍、邹静之等,他们自己的剧本都忙不过来,帮助一个新人把剧本调到最终被市场认可,花费的功夫和自己创作一个剧本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由自己来写。编剧刘和平就曾遭遇过类似的情况,曾经在创作一个剧本时,刘和平最初采取由他自己带着几个徒弟去写的方式,但写完之后不满意,经过几番调整、重写,剧本仍然不能达到他的要求,最终他只得亲自去写。

在业内人士看来,编剧导师的培训只能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指导行为,而新人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编剧,必须经过漫长的历练。以《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电影的编剧张炭为例,他先是跟着编剧李辉学习了五年,之后自己出来磨练了三年,最终才成为了一个不错的编剧。

无论哪种模式,对于编剧公司来说,想要培养出一个成熟的编剧,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续)

雪漠文化网 智慧更清凉! 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