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总在跟朋友们谈《西夏的苍狼》,因此发现,由于人与人的关注点未必相同,所以对同一本书、同一个情节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解读,很有趣。我由此想起了雪漠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这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对许多事物的不同观点,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丰富。信仰者与文学爱好者,文学爱好者与文学评论家,文学评论家与作家,作家与看热闹的人,这许许多多的人心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西夏的苍狼》,真的非常有趣。不过,更有趣的是,几乎所有谈话都会涉及到同一个问题:你更喜欢《西夏咒》,还是《西夏的苍狼》?竟然有那么多人愿意煞费心思地研究和讨论,它到底是好是坏,这难道不是雪漠作品的另一独特之处吗?
这两部书是雪漠老师“灵魂三部曲”的前二,它们经常被人拿来比较,想来也是在所难免的,何况二者的出版时间相差未满一年。想当初,我拿到《西夏的苍狼》时,心里也充满了衡量与判断,甚至在读完此书的十分之一时,我仍然认为自己更喜欢《西夏咒》。但慢慢的,这看法消融了,我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分清哪本书更好。
这消融源于明子的一句话:刚开始读《西夏的苍狼》的时候,明子对我说,一个真正的父亲是平等地爱自己的每个孩子的,一个真正的作家,也不会用分别之心来对待自己的作品。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反思,我也渐渐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分清楚一个母亲生下来的两个孩子哪个更优秀呢?这消融,也源于《西夏的苍狼》本身。因为一直利用零散时间来读这本书,例如坐地铁、等车、排队什么的,更因为阅读的时候我并没有达到十分的宁静,所以最初我没有真正“进入”它的世界。可是,一旦我真正进入其中,它便在我的心中掀起了一股难以想象的巨浪,那巨浪,你可以认为是感动,但我更愿意将它视为一种“诗意”,一种在灵魂深处奏响的天籁。我对它的爱,便源于这诗意、这天籁。
后来的阅读,我是完全忽略了那故事的外壳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读《西夏咒》时也是这样,对于我来说,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共振,往往比许多肉眼可见、亲耳所闻的形式和内容更加重要——我继而发现,“灵魂三部曲”,不应该是用肉眼去读的东西,读它,爱它,都应该用心灵的眼睛。与其说读它,不如说品味它。正如品味灵魂,品味爱。所以,我再也不愿意用任何逻辑化的判断与分析去亵渎它在我心中的美,就像我不愿意用许多表象去伤害我内心的笃定一样,我愿意用一颗孩童般单纯而天真的心去接近它,去感受那份高贵、孤独与坚定,感受那金刚般无可动摇的“神圣”。
因为它是这样一本特殊的书。
它的特殊,相信每一个“遭遇”了那大爱与大美的人,都能心领神会。我甚至觉得,它突破了“书”的局限,带我历练了整个人生——这正是我爱《西夏的苍狼》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能够把真正的爱诠释得这么清晰,更加没有第二个人能把爱与欲望之间的区别说得这么清楚。它让我渐渐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的爱,才不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对我而言,这真正的爱,便是信仰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