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出离比身出离更重要
“出家是完全割舍了世俗的生活,但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割舍。很多人在形式上割舍之后,心灵上却不一定割舍得下。身出家的人,不一定心出家,而身未出家的人,有些却已经心出家了。就是说,这种割舍更多的是从一种心灵上的拒绝和放弃开始的。因此出家本身也是一种戒。”
一个学佛的人,首先必须做一个明白人。多问问什么是佛教,佛教的意义是什么,佛教的解脱原理是什么,如何才能得到解脱,有哪些步骤?想要做一个明白的人,就要先找到一个过来人——我们称之为善知识,他比书本里的知识更重要——找到这个人之后,你才能真正进入修行之门。因为他是过来人,他不会走错路。佛教解脱的原理就是,一代又一代这样的人,将自己验证的真理以及方法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种传承的引导下,再自己一层一层地印证、验证真理的正确性。所谓真理,是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的,它不是你自己认为的“真理”,不是你自己认为的“解脱”,而应该是一种经过了验证、达到一定标准的东西。很多自认为解脱了的人,其实只是陷入了无记与顽空,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可能就会堕入畜生道。所以,一定要做一个明白人,并且要找到能为你印证这种“明白”的善知识。
实在找不到善知识怎么办呢?你可以读些好书,比如圣严法师的书,我就非常喜欢圣严法师,他说的好多原理都是正确的。我看过很多人写的佛书,里面的内容未必真的是佛教所提倡的东西,但他讲的就是正见。他的《学佛群疑》、《正信的佛教》都写得非常好、非常正确,绝对不是一些邪见和附佛外道的东西。世界上有很多打着佛教烙印的外道,其中也充满邪教,让很多人弄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
什么是附佛外道呢?如果不明白或不认可佛的四个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寂静涅槃”,即使进入佛门你仍然是外道,这就是“附佛外道”。所以说,我认为,单纯地出家,并不是真正的皈依。
我认为的皈依是:放下自己,融入另一个世界,或者说走进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佛教。如果你能够放下自己的一些东西——主要是执著、偏见以及世俗的生活和欲望,尽量能放下它们的时候,就能够真正地走进佛教。当我们许下“走进”的愿望,并且以行为走进它的时候,我认为就是开始了一种皈依,有没有那种皈依的形式都可以,也就是说,出不出家都可以。
发心,即许愿,就是不仅希望让自己用这种方式离苦得乐,而且希望让别人也能通过这种方式离苦得乐。这个“乐”,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它绝不是损人利己的产物,而是利己的同时也能利人的东西。好多人说我非常大气,我的作品中也非常大气,但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大气”,我只是尽量想到别人。虽然我也时时想到自己,但我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会想到别人。当一个人的心灵,既能容纳自己,又能容纳别人的时候,他也许就会被别人称为“大气”。真正的大气,其实仅仅是做到了不小气、不狭隘、不自私、不无知。所以说,世界上好多事情,本质上其实非常简单,之所以我们觉得它们很错综复杂,是因为受到了诸多表象的蒙骗,不能洞悉那纯朴、简单的本质。出家这个问题也是一样。
出家是完全割舍了世俗的生活,但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割舍。很多人在形式上割舍之后,心灵上却不一定割舍得下。身出家的人,不一定心出家,而身未出家的人,有些却已经心出家了。就是说,这种割舍更多的是从一种心灵上的拒绝和放弃开始的。因此出家本身也是一种戒。所谓戒律,就是一种拒绝,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全部的生命投入信仰,从心灵上拒绝世俗的一切,就形成了真正的“出家”。比如,我虽然穿着俗家的衣服,但我几乎一直与世隔绝的,我总是与世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生活上也是离群索居。我觉得自己在心灵上已经出家了,至于外界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我不在乎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教修炼的目的就是不在乎外界怎么看待自己。如果佛教要看别人的眼色做人,非常在乎这个世界怎么看你的时候,就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演员,这种修行仍然是一种面子上的东西,不是真正的智慧。我始终觉得,心里真的得到那种快乐清凉的时候,世界就干扰不了我,这才是真出家,才是一种真成就。当世界老是能干扰一个人的时候,说明他既没有真正出家,也没有真正皈依,这是我自己的一种非常简单鲜活的理解。
前段时间,我有个弟子出家了,她的俗名叫杨菲菲,法名叫心印。她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杂志主编,是世俗意义上非常成功的一个年轻人,但是她在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得了绝症。无常撞醒了她的心灵,促使她真正走进了信仰,也走出了一直困扰着她的抑郁症及其它好多负面的东西,包括世俗享受、欲望及不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后来,她决定将自己全部的生命都投入信仰,所以就选择了出家。她出家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来了外界如潮般的讨论。大部分人都非常不理解她的选择,但也有好多人,因她用出家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拒绝与放下,而对她肃然起敬。当然,鱼游于水,鸟飞在天,谁有谁的选择,谁有谁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说所有的信仰者都必须效仿她的方式,纷纷放弃世俗的生活。但是,当这个世界需要你表态,需要你发出一种生活,需要你去拒绝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必须这样去做。要不然,你的生命小舟,就会被世俗的污浊之浪所左右,永远都去不了那个你向往的地方。
据说,有个超女说要出家,而且记者还拍到她礼佛的照片,但不久她又还俗了,还进行了整容,这时候好多人不理解,就觉得她在冒充,在炒作。在我接受一次媒体访谈的时候,主持人就问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我告诉他,所有的冒充,都表示她心里对佛教是认可,甚至向往的。况且,或许她并不是在炒作,只是情绪变了,想法随之变了,所以也就还俗了。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每个人的情绪都在随时变化着,作为公众人物的她也是这样。最初,她可能是真心想出家的,但她驾驭不了自己的心。当她觉得一切都没太大意思,想过一些远离世俗的清净生活时,可能就会产生一种出家的想法,并且还会在情绪冲动之下真的那样去做。但是,当她真正开始了一种清净的生活方式时,却发现自己的心灵并没有因为身体的远离,而真正远离那些世俗的诱惑。当她突然又被另一种情绪诱惑,不再满足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她也就不想出家了。不想出家的话,还俗也很好。为什么呢?因为佛陀非常慈悲,即使是受过戒的比丘,也允许他舍戒七次。
不过,真正的信仰不是一种情绪的冲动,不是说在你情绪高涨的时候,就对你信仰的对象非常虔诚,非常向往,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就远离他,生起退转心,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相应,跟真爱中的心有灵犀很像,但它毕竟不同于爱情。它是更高的一种东西。之所以说它更高,就是因为真爱虽然神圣美妙,但它毕竟是一种情绪。真正的信仰不是情绪,它是一种可以让一个人付出所有生命与灵魂来坚守的东西。如果你有一天高兴了,就相信它,向往它,有一天受到打击了,就怀疑它,远离它,那么你就不是在信仰,而是在做一种毫无意义的游戏。这种游戏不能改变你的心灵,更无法升华你生命的价值。所以说,人一定要有真的信仰,真的信仰才有意义。
附: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909708
●《光明大手印》系列丛书邮购地址: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联系人:王静 联系手机:138305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