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解读《无死的金刚心》第三讲(下):生命的文本与信仰的诗学(4)

2012-05-16 04:37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陈彦瑾 浏览:64064918

《无死的金刚心》:一部能够“成就”你的作品

第三讲(下):生命的文本与信仰的诗学(4

嘉宾:陈彦瑾

主持:陈思

时间:2012428

地点:“大善铸心”直播间

交流讨论(一)

◎陈思:您刚才提出的“镜”与“灯”的观点非常有趣,借用这个视角来阅读雪漠老师的作品我觉得也很贴切。不过我在借用您的这个视角读《无死的金刚心》时,发现自己总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镜”同时也是“灯”,“灯”同时也是“镜”。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两种角色的界限相当模糊。或许这是因为我觉得书中的所有情节,都是将一个人的心灵历程具象化了吧!而且我认为,这个具象化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没有一个具象的东西,我们就很难理解一个抽象的目标,和一种抽象的过程。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陈彦瑾:是的。镜与灯是对两种写作传统的比喻,一种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的、具象的,一种是浪漫主义的、寓言性的、象征性的、梦境式的、抽象的。就小说的总体风格来说,大漠三部曲是镜的手法,灵魂三部曲是灯的手法,但是,就小说内部来说,大漠三部曲里面也有一些灯叙事的片段,灵魂三部曲里也有镜叙事的片段,这就使小说呈现出一种叙事的变奏。前面我讲的,主要是分析灵魂三部曲里的叙事变奏,通过对两种不同叙事方法的捕捉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雪漠老师是怎样让他的思想、智慧和信仰,通过小说的形式呈现给这个世界的。

◎陈思:“叙事的变奏”这个说法非常诗意。我还想请问,除了这种变奏之外,您认为“灵魂三部曲”有没有一种线性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西夏咒》类似于一声棒喝,也像一块砸向水面的大石头,它打破了一种浑浊的宁静,也激起了一种不由自主的反思。虽然其中暗含了大量的智慧,就像一片等待人们去深潜的智慧大海,但它仍然维持了一种比《西夏的苍狼》和《无死的金刚心》更为含蓄与矜持的姿态。它显得非常神秘。因此我觉得,它的作用更类似于惊醒与引人深思。其中透露出的很多真理,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提炼,去总结,去归纳的。不过我觉得,一旦一个人有了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问,他就必然会从一种世俗的诱惑中挣扎出来,开始自己的寻觅之旅。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西夏咒》的极致恶的描写,也起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已经触摸到了一个人承受痛苦与叩问的极限。我很难想象,假如一个人不去寻觅答案的话,他如何面对这些人性中丑恶到极致的东西?他如何让您所说的真理之“灯”的光明真正地照进心里?

●陈彦瑾:是的。我甚至认为,《西夏咒》中的那些极致的恶和极致的苦难,有点像《无死的金刚心》中详细描写的那些狠毒、血腥、下作的诛杀咒,总体上,是一种外魔的显现。那些苦难,虽然是发生在雪羽儿和雪羽儿妈身上,但何尝不是人类或任何一个人遭遇的苦难的象征呢?我们当中一些人也是在无常的鞭子的驱赶下,遭遇了重大变故,遭遇了疾病痛苦,就像是生活突然向他画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逼着他去寻觅能够救赎苦难的智慧和信仰。所以,我很赞同雪漠老师说的,《西夏咒》就是为了让你去问为什么。问为什么,也就是疑问、追问,正是信仰的起点。

◎陈思:我个人认为,一旦一个人开始了寻觅,他就会变成《西夏的苍狼》中的紫晓。《西夏的苍狼》相对于《西夏咒》而言,更是直露,也是“灵魂三部曲”中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最为紧密也最为直接的一部作品。最初的紫晓是一个世俗女子的典型,她集合了世俗女子的很多特点,是用一种世俗的逻辑来思考问题的。一开始的修行没有对她产生太大的改变,但是当她开始寻觅苍狼的时候,她发现自己被抛入了一种巨大的未知。她在寻觅,但是她并不知道自己寻觅的东西到底在哪里。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黑歌手。黑歌手就是她生命中的善知识,她的生命在接近黑歌手的那个瞬间,就被点亮了。她突然拥有了一种超越的可能。这时候,她就变成了《无死的金刚心》中的琼波浪觉,我甚至认为,《无死的金刚心》中的琼波浪觉,就像是心灵秘境中的紫晓。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解读方式。这个时候,《西夏咒》中那种极致恶的描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接近现实生活的人性之恶。比如说,《西夏的苍狼》中的常昊、油把佬、大行,以及《无死的金刚心》中的扎西、班马朗、更香多杰等等。他们的恶,虽然没有触摸人性的底线,却纠合了许多复杂人性的转变过程。尤其是大行、扎西、更香多杰等人。他们的选择与行为,将一种人性堕落的过程具象化了。

●陈彦瑾:是的。如果说,谝子、宽三等人,跟那些诛杀咒术一样,施与的是一种敲骨吸髓的外魔之恶的话,常昊代表的恶,更接近于魔桶咒,是诛杀我们梦想的世俗庸碌和贪欲,所以紫晓的母亲把他叫做“混混”。而班马朗、扎西、更香多杰等人,代表的是一种执著之恶,表现为人性当中的仇恨、嫉妒等。关于人性中的执著之恶,修行的说法是源于无明,但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源于人性中的自恋心理。自恋最先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的,但他和后来的荣格都没有重视过,弗洛伊德的学生弗洛姆用它来研究人性的善恶,用来考察民族主义、民族仇恨、宗教狂热和战争的心理促动因素,其中很多观点很有意思,借用来考察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些执著习气,也会有一些帮助,所以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那么什么是自恋?弗洛姆说,对自己观点作过高估价而对所有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怀有仇恨的实质就是自恋。自恋阻止人客观地看待世界。个体的自恋的极端代表是希特勒、拿破仑等,群体自恋的典型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仇恨、宗教狂热和战争。所以,宗教的本质,从人性的角度说,佛罗姆认为,可以概括一句话,就是:人的目标乃是克服人的自恋。这句话,他认为,在佛教里的表达是最为激进的。他说:佛教的教义认为,只要人类从幻想中醒悟过来,并且意识到他的现实性,诸如疾病的现实,衰老和死亡的现实,他的贪婪的目标不可能达到的现实,那么,人类就能把自己从苦海中拯救出来。所以,他理解,佛教说的开悟了的人,就是克服了自恋的人,因此能够达到完全觉醒。只要人能够去掉自我的幻想,只要他能丢弃他所有贪欲的对象,他就能向世界敞开,并与世界充分联系在一起。所以,心理学上,变为完全觉醒的过程,就等同于用与世界的联系来代替自恋。而只有克服了自恋,爱陌生人和敌人才有可能。克服了自恋的爱,意味着爱另一个人的本性,爱他不同于我的东西,而不是因为他和我一样。这一点,跟我们说的大爱很相似。

◎陈思:这个“自恋”的说法非常有趣,从这个角度去看,我觉得班马朗肯定是个“自恋”的典型。其实我个人来说,是很关注班马朗这个角色的。因为我认为,司卡史德、空行母和奶格玛这些真理的正面显现固然重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琼波浪觉的升华产生了关键作用的,似乎也包括班马朗这个负面人物。因为,在魔桶生活当中,假如不是班马朗以及另一个奶格玛为琼波浪觉制造了违缘,琼波浪觉很可能就会在臆想的完美中睡死过去,在一种昏睡的状态下等待另一个醒悟的契机。这个契机什么时候出现?说不清。所以,我很想请您再谈一谈您对“灵魂三部曲”中出现的这些表面上的违缘的理解。

●陈彦瑾是的。《无死的金刚心》中有一句话说:你寻觅不息,他们便诅咒不止。这情形,跟光明与黑暗一样,是不可分离的两个兄弟。奶格玛也对琼波浪觉说:生命中所有的违缘都在成就你的无量的功德。雪漠老师也常常说:光明总是伴随着阴影,违缘是你的逆行菩萨。对于那些逆行菩萨,我们要说声谢谢!很难说,没有违缘的鞭子驱赶,琼波浪觉还会不会成为圣者琼波浪觉。不过,《无死的金刚心》中还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关注,就是关于魔王是佛真正的知音的说法。书中说:“有时候,圣者知道的,魔也会知道。佛陀真正的知音,其实不是他的弟子,而是魔王波旬。佛成道时,天地皆暗,日月无光,并无一人知道佛陀已证得无上正觉,但他的所有智慧和证量,都瞒不过魔王波旬。我甚至认为,魔王波旬才是佛陀真正的知音。”我觉得,这个说法,会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班马朗这个人物,理解那些生命中的违缘。

(续)

 

附:

●雪漠(XueMo)作品专卖: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雪漠(XueMo)墨宝义卖:http://www.xuemo.cn/list.asp?id=89

●《无死的金刚心》卓越网专卖:http://www.amazon.cn/%E6%97%A0%E6%AD%BB%E7%9A%84%E9%87%91%E5%88%9A%E5%BF%83-%E9%9B%AA%E6%BC%A0/dp/B007VX0VSU/ref=sr_1_1?ie=UTF8&qid=1335400266&sr=8-1

●《无死的金刚心》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26918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