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雪漠禅坛】动态 >> 正文

中智文学交流的心灵之桥——雪漠《世界是心的倒影》(西语)在智利引发共鸣

2025-11-25 18:40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文化网 浏览:24317

中智文学交流的心灵之桥

——雪漠《世界是心的倒影》(西语)在智利引发共鸣

20251122日下午5时(当地时间),圣地亚哥米斯特拉尔文化中心书店内座无虚席,一场跨越东西方的思想对话在此举行。中国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雪漠携其西班牙语版《世界是心的倒影》与智利读者见面,分享东方智慧对当代生活的启示。辛普雷门特出版社社长、中心书店总经理莫妮卡出席活动。新书推介会由麦哲伦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孙新堂主持。

雪漠先生在分享会上动情地表示,以往提及智利,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聂鲁达、伊莎贝尔•阿连德等文学巨匠的名字,而此次亲身到访、结识更多智利朋友,使他对这个国家有了更丰富的理解。作家以自身成长经历阐述核心观点:“童年时,我的世界只有一粒米那么大;随着阅读和认知的拓展,它逐渐变成鸡蛋大小,继而扩展至整个村庄。当我们走出村庄时,世界变得愈发辽阔。”他生动地阐释了认知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雪漠先生在分享《世界是心的倒影》的核心思想时指出:“我们对世界的全部认知,都是内心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映射与回应。”他援引现代脑科学研究称,大脑往往难以区分真实体验与内心想象,因此“生命会因大脑对世界的解读而产生不同影响”。他进一步阐释:“英雄是在与世界博弈,圣人则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博弈。英雄征服的是外部世界,圣人战胜的是内心的贪欲。”这一精妙比喻引发了在场观众的深刻思考。

在分享个人成长经历时,雪漠先生的话语感人至深:“我出生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全家七口人在寒冬里只能共用一床被子。”在资源匮乏、希望渺茫的环境中,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一定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强调:“当你无所求、不索取,以无我之心善待他人与世界时,世界也会回报以善意。命运就是这样被改变的。”

雪漠先生还分享了对不同文明中修心方法的观察。他谈到天主教文化通过祈祷来安定内心,中国儒家传统借助诵读经典来训练专注力,而在秘鲁库斯科观摩印加人祭祀帕查玛玛的仪式时,他发现了通过控制呼吸来平静心灵的方法。“印加人面向天空深呼气,随后在吸气过程中反复诵念‘帕查玛玛’,这种方法颇具科学性。”雪漠先生详细描述了这一仪式,认为不同文明都发展出了各自训练心灵的有效方法。

在交流环节,一位年轻读者提出了深刻的问题:“如果我将自己的心束缚在方寸天地间,今天就不可能在这里与您面对面交流。几年前,我还只是池塘中的一尾泥鳅,却渴望成为遨游大海的鲸鱼。人心必须保持活力,尤其是年轻人,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世界,难道不是吗?”雪漠先生对此表示赞赏,并睿智地回应:“为何既要让心开阔,又要有所约束?是为了确保你的目标坚定不移。定的目的不是让你停滞不前,而是让你梦想的方向始终如一。”他形象地比喻道,若缺乏定的功夫,目标就会不断摇摆,“起初立志成为鲸鱼,不久又想做松鼠,后来又渴望成为军舰”,终将一事无成。

雪漠先生的此次智利之行,不仅是对其个人作品的推广,更是中智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具体体现。正如孙新堂院长所言,本次活动“正是联通中智文学交流的心灵之桥”,让两种文明在对话中共同丰富人类的精神图景。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