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反直觉智慧”
——惠州读书会第二十五期共读《老子的心事》读书活动
2025年5月18日,惠州读书会第二十五期读书活动在惠州新华广场四楼新华书店圆满落幕。本期活动以“生活中的‘反直觉智慧’——解码老子的辩证生存哲学”为主题,带领书友们深度品读《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三辑(雪漠
著)。

彼时,惠州的天气犹如孩童的情绪般阴晴不定,时而阳光洒落,时而雷雨骤至。然而,多变的天气并未削减书友们对经典的热忱。大家冒雨赴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智慧的执着追寻,在书页翻动间,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之约。

本次阅读《老子的心事:雪煮 <道德经>》(雪漠 著)第四十五章 上半部,【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成若缺”,最崇高、最圆满的东西看起来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貌,有些面貌可能不符合我们的标准,于是就被我们认为是一种缺陷。
“其用不弊”,它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从未停歇。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盈”是最饱满、最丰满的东西;“冲”是没有执著,看起来空空如也,却像宇宙充满了暗物质和暗能量那样无所不包,而且没有一点冲突。“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意思是,最饱满的东西看起来反而是空空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实际上里面暗藏了无数智慧,可以对世界产生无穷无尽的作用。
问题一:朋友圈里的“完美人设”可信吗?
刷到朋友总晒精致生活照、高光成就,你会感到焦虑吗?结合“大成若缺”,说说为什么过度展示完美反而可能掩盖真实能力?普通人该如何用老子的智慧,摆脱“虚假完美”的压力?

读者黄老师分享:有个叫理查德的医生,在众人眼中近乎完美。他医术精湛,待人平等,对家人邻居都关怀备至。即使被人冒犯也从不发怒,依然乐于助人。但这样一个完美楷模,最终却选择了自杀。这说明刻意追求完美反而会失去真实的自我。正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真正的完整在于接纳不完美。与其迎合他人期待,不如做真实的自己。

读者徐老师分享:“精修朋友圈”现象很普遍,人们总想展示最好的一面。这背后往往隐藏着自卑和虚荣。但老子告诉我们,不完美才是常态。就像那位医生,强求完美反而导致悲剧。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展示,更不必给自己施加完美压力。专注当下,珍惜身边人,才是真正的智慧。

读者刘老师分享:发朋友圈只为记录生活美好片段,比如带孩子出游的快乐时光。但实际每次美好背后都有不完美:孩子吵闹、旅途疲惫……只是这些没被记录。生活从来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完美,我们展示的只是片段而非全貌。

读者陈老师补充:朋友圈本质是生活记录,不必过度解读。分享美食、出游都是当下的真实快乐。旁观者可能觉得是炫耀,但对分享者而言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亮点。回忆时翻看这些片段,会发现生活其实充满温暖,这正是分享的意义。
问题二:如何避免冲动消费?
看到限时折扣的商品,明明不是必需品却想买。“大盈若冲”提醒我们保持内心的虚静,不被欲望填满。你在生活中如何克制冲动消费,做到理性购物?
读者徐老师:参加整理培训时学到,购物前要先考虑家里是否有空间、是否真的需要。不要因为打折就囤货,把家里堆满。“大盈若冲”正是提醒我们,欲望过多反而会带来麻烦。

读者陈老师:我的方法是“延迟购买”:把想买的商品先放购物车半个月到一个月。如果过后还觉得需要,再下单。逛街时也一样,喜欢的东西先记下,一周后如果还想要,再买。这样能有效避免冲动消费。

领读人马老师分享:我先生总爱囤日用品,最近又因为看小说时弹出的广告买了不必要的东西。我的对策是:要求他每次冲动消费前先转同等金额给我。我自己购物时,从不为了凑优惠买不需要的东西。
读《道德经》让我明白,人生要学会做减法。物品、人际关系、琐事等都要精简。家里东西少些,才能让家真正成为放松的港湾。坚持学习经典,就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

本次读书活动在大家的热烈探讨中结束了。领读人针对“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这一章节,每个人回去在静心的情况下重新阅读这一章节。
思考题: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是否已经沦为“滚动的圆球”——被物质追求裹挟着机械前行,却忽略了生命本真的体验?当金钱和效率成为衡量生活的标准时,我们该如何在物质富足与精神自由之间找到平衡,重新找回感受生命的能力?(马淑红)
下期活动预告:惠州读书会第二十六期读书活动
时 间:2025年5月25日14:30-16:30
地 点:惠州新华书店惠州购书中心店2楼
联系人:林老师1390262789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