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书友会 >> 创意写作 >> 正文

携手共进,精神永续——记2023年上海书展的志愿者们

2023-09-03 16:36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韩晓菊 浏览:4063182

 

携手共进,精神永续

——记2023年上海书展的志愿者们

文\韩晓菊

忙忙碌碌的上海书展系列活动结束了,结束了也是开始,是一种精神传递,把上海书展的精神传递给有缘人,传递给有缘立志于做事的朋友们。所以,我就想写一写上海书展这段时间发生的人和事:一来为了记录,二来就是刚才讲的把一种精神传递下去。再怎么轰轰烈烈的活动,最后都会归于平静,如果不留下一些文字,留下一些照片,那么过几年就很少人记得了,即使有人记得也是依稀记得,再过一段时间“依稀”也就没有了。你看到了吗?前几天还是书山书海的上海展览中心,现在已经见不到一本书了,已经在为下一场展览做准备了,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么,这个一切都飞快消失的时代,就用我笨拙的写作水平记录一些过往吧,尽管笨拙,好在可以记录一些东西,也很好,至少比不写好,那么就写一写。

上海书展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但最值得记录的还是我们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这也是我最愿意写的部分。我可以不写这一些系列活动的得与失,可以不写上海书展的筹备,可以不写其他的东西,但是我一定要写一写我们这个时代,我认为的最可爱、最无私、最纯粹的人,也是最不可思议的人。在外人看来,这些人真的不可思议,连出版社的人都觉得怎么会有这么一群真诚、不计得失、不知疲倦的人?他们做着连出版社自己都很难做到的事情。用出版社老师的话说,全展馆找不出第二个像你们这么敬业的团队。这是不是属于世界第n大奇迹了?

那么,就随着我的书写,进入他们在上海书展的故事吧,可能我看到的不是最深入的,但我看到的一定是最全面的。我尽可能把我看到的、想到的、感动到的故事一一展开吧,可能不一定那么地贴近真相,但志愿者们的精神我是深深地被感动了,那么就写写我所见的感动吧,精神传递是最重要的,别人没写,那么若干年后,我写的除了传递精神之外,也就是真相了。历史不也是这样嘛!

开始准备上海书展,与出版社讨论发多少书比较合适的时候,我还是非常忐忑的,心里没有底,不是说我们的书销不出去,我们的书一定是最好推介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没有足够的志愿者参与,没有志愿者参与,再好的书也很难被读者发现,那真的只能随缘了,但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何况是经历疫情三年,首次重开展览,人流量一定是巨大的,这么好的展示文化的平台,我们缺席或者做得不够好,真的是说不过去。好在这次可以和出版社协调,动态调整展书的数量,这下就有底了。

 

最让我有底的还是上海书展的老战友张德栋、施红霞二位老师,我翻看了2019201820172016上海书展志愿者群,他们两位都在,而且他们每次都是从书展开始一直坚守到书展结束才离开。有了他们的加入,我想哪怕我们三个人轮流在展位,就可以有效地把展位运转起来,展位只要有人在,就有机会向读者推介好作品,我们的作品就不愁卖。随着后来越来越多老师的加入,让我看到了这次书展一定是大有可为的一届。他们分别是顾小红老师、杨博为老师、刘丽娟老师、杨翡老师、阮嘉敏老师、相桂英老师、王明老师、金妹老师、褚老师、崔文燕老师、赵娜老师、孙加亮老师、席芳老师、周万敏老师、李筱梅老师、钱景老师、贾明易同学、吴斌霞老师全家、行平老师、林彦贤老师、杨素丽老师、叶伟老师,以及我们上海读书会的玮榕老师、陈老师、翁老师、许老师、贾老师,他们都在背后做了大量的不为人知且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家不要嫌我啰嗦,我的目的就是记录,记录为2023上海书展奉献的老师们,因为我不一定全部记得他们做过的事,不一定看到每一位老师感人的细节,我怕遗漏,所以将所有参与上海书展的老师都一一列了出来。这里也希望参加上海书展的老师们把您看到的故事也能够展示出来,不为出名,只是为了将精神传递。

首先,谈谈我们张德栋老师吧,我称呼他德栋兄,从最早雪师参加上海书展他就一路追随,每年参与,而且是全程参与,大家一直夸我在上海书展做了很多事,其实很多老师比我做的更多,付出的更多。在书展开始前,德栋已经和林老师一起为设计创意背包开始策划,这个创意背包最初的想法就是德栋提出来的,早在疫情前的上海书展,他就提出来这么一个设想,读者买了很多书,没有地方放,如果有这么一个背包,那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次在林老师设计的支持下,做得非常成功,我听过好多读者朋友都夸背包做得好。这次我们是购书赠送背包,为我们打开销路立下了大功劳。德栋老师很有意思,他属于那种非常低调的人,就像做这个背包,他从来不说,我经常夸他,你这个背包的创意很好,大家都喜欢,他也只是笑一笑。

在书展志愿者人多的时候,德栋一直在背后给大家做好后勤服务,不直接到一线参与作品推介,一旦老师们出去吃饭或者休息了,他就马上顶上,他属于我们的超级替补。在后面几天老师们陆续离开上海,展台缺少人手的时候,德栋才走上前台,用他对雪师作品的独到理解,用他的真诚和谦虚,成功推出了不少作品,尤其是后面的《匈奴的子孙》和《雪漠诗说老子》。同时,通过他的观察和思考,给我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包括如何维护购书的读者群,以后书展书签的设计等等。他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好伙伴,上海书展志愿者的元老级人物。

下面一位元老级人物是施红霞老师,也是我们上海书展的主力,每次她都来,和德栋一样,都是从头做到结束,一天不拉。有了他们的参与,上海书展的基础就稳了,我的心也稳了。施老师每天穿的衣服都比其他人要厚,她的身体看得出来也不是特别好,但你一直可以看到他在展台给读者推介的身影,几乎不放过每一位读者,用她自己对雪师作品的理解吸引读者。她从作家出版社转战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只要哪边需要,她就去哪边,保证展台有人在。

记得快结束的时候,我跟她说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她乐呵呵地说,不累,开心着呢,都是为自己做的。她看到贾明易也参加上海书展当志愿者了,施老师既感动也很感慨,感动于孩子很懂事,继承了父母为文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慨于看到孩子,就想到了他妈妈,咱得抓紧做事啊,说不准无常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这也是雪师一直提醒大家的。

顾小红老师和施老师基本是上海书展的组合搭档,他们都来自浙江,经常结伴而来,而且志愿服务的周期也是很长的。印象中的她总是微笑着,举着书跟每一位经过的读者推介雪师的书,有感兴趣的读者再进一步交流,效果很好。上海书展只能网上购票,她没买当天的票,她跟工作人员说她是来当志愿者的,结果顺利买到了票,我将这个经验分享给其他志愿者,解决了大家的购票问题。她每天除了吃饭之外都在展台服务,非常辛苦,后来有志愿者跟我说她身体还不舒服,她从来没有主动跟人提过,总是听从任务安排,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回去的时候也是悄悄地离开,从来不打扰别人。但只要有需要,2024书展她肯定又是前几个报名的。

这次书展,前几位报名的就有刘丽娟老师,她来自北京,退休在家。她还是参加今年香港书展的志愿者,书展推介书方面非常有经验。她永远那么优雅,从来跟人说话都是微笑着低声细语,因为身体也不好,说话气力不足。她对每一位有意愿进一步交流的读者,从来都是娓娓道来,由于声音小她总是拢着手贴近读者的耳朵说话,别人跟她说话,她也是用手拢着自己的耳朵倾听。

有一段时间,她负责童书馆的销售,那里空调风又大又冷,大家就看到她穿着防风衣戴着帽子和读者交流的场景。大家可以脑补一个视频,在拥挤、噪杂的人流中,我们优雅的刘老师穿着防风衣戴着帽子在跟读者不紧不慢地传递着智慧和爱,人流在哗哗哗地流动着,刘老师和读者仿佛已经定格,不为外面的世界所动。读者们都被她的真诚所感动,她推介作品的成功率很高。

第一次来上海书展的金妹老师推介作品的成功率也很高,她是带着外甥曹艺腾来上海做志愿者的。孩子帮着外婆发书签,累了自己就去休息,没事干了,外婆就给他一个手机,为的是可以随时找到他,他自己就去展馆遛达,从来不打扰外婆做事。他妈妈嘱咐我,孩子精力旺盛,让他多干点活,我就让他跟着我搬运书签和包包,孩子总是很听话地跟着我在展馆之间来回穿梭。金妹老师尽管没有参加多少次书展,但她推书的能力很强,她用她对雪师及书的理解和真诚打动了很多读者,在茫茫人流中,总能看到她拿着书签,举着书,手里还挂着无纺布的文化袋,不遗余力地跟过往的读者发放书签,介绍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她俯下身子专心和读者交流,完全是一种忘我的状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多读好书和好文化结缘。

杨博为老师也是推介高手,记得上次参加苏州书展的时候,她还是刚做完手术,每天回无锡换药,就这样,只要她在,她就一直站着推介作品,很多书是经由她推介出去的。上海书展也是如此,她一直是那样用她特有的嗓音介绍着雪师的作品,同样是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倾听,慢慢地被书中的内容感动和吸引。我们的老师们尤其是女老师们非常厉害,她们有一种魔力,让读者停下脚步,注意倾听,最后购买作品。我想这种魔力来自于老师们用他们的行为传递雪师作品中的爱与智慧。读者们从她们的身上就能感受到书中的爱与智慧,她们本身就是最好的展示。

我安排博为老师主要在人文社展台,因为第三天上了很多书,需要趁周末人流量大尽快推介出去。博为老师同样非常给力,一本一本书经由她的介绍,读者愉快地购买了,看着一大堆书慢慢减少,我压力小多了。我还想说一说博为老师在钟书阁的推书,那天雪师在钟书阁与读者交流,从开始一直到结束,博为老师一直在入口跟每一位走过的读者介绍作品,别人来是参加活动的,她过来就是做事的,之前也没有安排,她就这么做了,无私地默默地做着事。

杨翡老师也被我安排到了人文社,她同样是推介高手,她们的到来,让我轻松了好多,看来今年上海书展的销售成绩一定不错。杨老师来自陕西,她和赵娜老师一起过来的,都是带着孩子。她俩安排孩子们在入口发书签,杨老师她们就在展台工作,杨老师工作的时候都是全情投入,用德栋的话说,就是永不放弃,哪怕读者流露出不买的意愿,她还是不放弃,用她的真诚和智慧感动着有缘的读者们。在她们的努力下,人文社展台的书肉眼可见地在不断降低高度。本来杨老师后面两天要带孩子上海转一转,她们来一次上海不容易,当听到后面几天人手少,她又主动加了一天的班。看到老师们一起努力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时候,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大家都是一体的;看到她们在展台努力工作的时候,那份心安真让人舒服。

下面聊聊行平老师,他是我朋友圈的朋友,之前从来没有联系过,他在微信中跟我说要来上海书展当志愿者,他跟着老板在工地干活,正好这次转战到上海。见到他的时候,我还是惊讶了一下,他身材不高,瘦瘦黑黑的,一看就是经常被太阳晒的那种皮肤,但非常的健康和阳光。开始的时候,我安排他发书签,对每一位路过的读者都用他带着西北口音介绍,那是我看到的少有的真诚和干净的脸,没有任何机心,只有一份真诚。后来志愿者不多了,他也开始推介作品,他不管书好推不好推,总是左手拿着《雪漠密码》和“雪漠动物小说”系列,右手拿着书签跟读者介绍,他语言平实,没有那么多技巧,但总有一些读者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在他的努力下,不好推的《雪漠密码》卖出了好几本。印象很深的是书展快结束的几分钟,他还是这么举着书介绍,竟然推出了三本《雪漠密码》,也许是真诚打动了读者,不仅这样,是感动了世界的。他的这种推书姿势不是一个小时,而是从他到场馆就一直这样,除了吃饭喝水之外。跟他聊天后得知,他是甘肃天水人,他每次来都要向老板请假,他们工地上是做一天算一天工资的,也就是说,他来当志愿者的这几天是没有一分钱收入的。

李筱梅老师来自青岛,听说后面几天志愿者不够,她主动报名参加的,她也已经退休了,自己买票,自己订房间。她因为来的晚,雪师也离开上海了,她是纯粹来当志愿者,来做事的。李老师也是安排在童书馆,她穿着厚厚的衣服,就这样,她说肩膀被风吹着还是不舒服。她每天早晚在展台推介,在她的努力下“雪漠动物小说”系列销售很好,不知她有什么魔力,别人难推的“雪漠动物小说”系列,她推得非常快。她原本每天下午要休息的,晚上再来;由于后面几天少手不够,李老师一直坚持到下午把最后一套“雪漠动物小说”系列推介出去,她带着满脸的笑容又转战到了作家出版社这边帮着推。在书展结束后,我征询大家后续需要改进的地方,李老师给了我很多很好的需要改进的建议,她有话直说,我特别感谢她。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贾明易同学,大家都知道他是贾教授和张艳梅教授的儿子,好久没见一下子蹿得很高了。明易同学这次是第一次参加书展志愿服务,由于没有买票,每次进书展都经历一番努力。第一次是参加雪师签售,他没有买到票,在展馆外足足转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找到进入的办法,后来乘着下大雨,保安走开的时候,他从四号门进来了。进来之后就开始帮我干活,他人高马大,拉着重重的一推车书走过几个展馆,顺利将书送到作家出版社展台让雪师签售,然后在雪师旁边忙前忙后协助签售,现场需要什么他马上提供什么,很有眼力劲。后来的一次是好多志愿者回去了,他晚上过来,还是没法进入展馆,我将胸牌送给他,他通过购票扫码进入的,书展结束了,我把胸牌送给了他,我说你看到胸牌就看到了自己想方设法进入展馆做志愿服务的自己。大家看到明易这么努力都很欣慰,也许这就是文化的传承,父母给他做了极好的榜样,文化传播的火种也慢慢传递到下一辈的手上,我们的文化也因之生生不息了。

我们上海的志愿者来的不多,王明老师和阮嘉敏老师是其中两个,王明老师是书展第一天晚上来的,别看时间短,但效果不错,他在人文社展台帮着成功推介了20多本书,还写了一篇分享心得,在此我把它记录下来,保存一段他的记忆。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召开了,疫情三年,各种公众活动都停止了,大家的交流也减少了。万物复苏,我也在事业上从新起步,这次由于工作关系,报了816号晚上志愿者活动。每年书展,作为雪漠文化志愿者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今年请同事曹凯提前买了16号的票。临出发前才知道有上午场、下午场、晚场。 晚上6:10到了门口,请志愿者帮助修改了晚上场时间(我是下午场,时间不对)后顺利入场。会展人山人海,读者热情不减。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在中央大厅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展位。看到雪漠老师的书籍摆放整齐,还有几大盒子书签。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介绍、推介、答疑关于雪漠老师的作品。开始的半小时比较空闲,来展位的读者不多。晚上7:30人多了起来,我也想了几个办法:1、只要在展位前逗留一会的读者就送个书签;2、根据年龄和性别介绍不同作品;3、特别感兴趣的读者邀请扫码入读书会的群;4、重点介绍雪漠老师的成长经历(很重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活动,总计卖了20多本。仅以此小记作为纪念,感谢雪漠老师和大家!”

还有扬州的叶伟老师,他父亲在上海看病,晚上他还特意抽出时间来书展做志愿者,分发书签,介绍“雪漠动物小说”系列,成功推介了好几套书。还有我们上海的崔文燕老师,虽然第一次参加书展,但那份纯洁、干净地奉献精神让我们感动。内蒙的席芳老师,南京的孙家亮老师、褚老师虽然他们第一次参加书展,但做得都特别好,他们用真诚和爱感动着读者,他们都是火种的传播者,把雪师传递给他们的爱和智慧化为实际的行动。还有我们浙江的吴斌霞老师全家,她不仅捐赠了500个无纺布的文化袋,这个袋子特别结实好用,还把老公和女儿带来一起参加书展服务,她女儿举着展示牌,吴老师拿着喇叭吸引读者的画面相信会深深印入大家的记忆中。

还有很多在幕后做着大量贡献的老师们,他们虽然没有站到台前,但他们的工作对我们文化的传播影响可能更大、更深。

昨天,陈彦瑾老师把我2020年书展写的一篇文章找了出来,感动了很多朋友。我都把这事完全忘了,我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才把一些记忆的碎片整合了起来,想起来还有这么回事,但很多细节也都忘了,但这份精神能影响更多的朋友参与到文化事业中来,我就觉得这篇文章就没有白写。就像这篇文章一样,洋洋洒洒流水账记了那么多,目的不为别的,就是想把心中的那份感动和老师们的精神传递出来,尽管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不能把老师们的无私、无我的大爱精神表达万分之一,但能传递出来比不传递好,写这篇文章比不写好。那么我就写一写。若干年后,大家回忆起上海书展,或许可以从我的这篇文章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更重要的是精神在传递,精神永不断。就像我在2020年书展写的那篇文章,来书展不为别的,是传递一种精神,这也是雪师用他的行为在传递的精神,我们的老师们是一个个火把,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但都是火把,都是传承于文化的真火,那么就可以照亮人,温暖人,就像这次宣传上海书展志愿者的如学视频中的背景音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再见2023上海书展,再见最可爱的志愿者们,我们相约2024上海书展。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