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与“水”
文\管延泽 (青岛第六三中学 七年级六班)
何为杯?何为水?其中的奥妙我们甚至都无法完全感悟、理解。难道它们就只是一只普通的杯子和一杯普通的水吗?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一只杯子可以用来盛水,当然,这是最常见的。在神圣的圣餐时,老神父会握着一只镀金的银质圣杯,而圣杯中盛有晶莹剔透的圣水。他们带着夸张的动作、灰白的脸色、浮夸的表情和紧闭的眼睛去接受圣杯中圣水的洗礼,而此时杯和水所寄托、表达的是人们对基督的憧憬、信奉以及基督对人们的庇护。在难得的团聚时,老父亲举起酒杯,“干!”全家人便纷纷举杯应和。他看见眼前许多兴奋发红的脸蛋,听见小辈们许久未见,一起猜拳的欢笑声,心里更快活了!随手将刚斟满的酒一气饮尽。此时,杯与水寄托的是家人的思念,表达的是一家人团聚的喜悦和激动;在暖心的关照时,父母下班回家,劳顿一天,疲惫不堪。这时,作为小辈的我们为他们盛上一杯热茶。我相信不仅这茶是热乎乎的,而父母的心中定也是热乎乎的。此时,杯和水传达出的是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孝道!
清明节祭祀,都会在墓前放一杯酒,以表对仙人的敬意与思念。李白与孟浩然于黄鹤楼道别,两人杯酒畅谈,体现深厚的友情……这些都是最常见的用法和理解。
我们不仅可以做这些事情,还可以用杯来象征自己的知识库,当然,水是知识。
大家想,有没有人杯子里的水是完全满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虽然有些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依然还有是不足于不懂之处的。比如说,春秋时期的孔圣人孔子,他是儒家的创始人。但即使这样,他依然提出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观点。可见他虽然是大学问家,却依然有不懂之处。但是他的谦虚非常令我们敬佩,也因为这样我们称他是为圣人、是万世师表。再比如说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当然即使他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他还依然非常谦虚。综上所述,也就证明了,人杯子里的水不可能是完满的。而作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呢?我们更应该做到孔圣人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要做到虚心的问“为什么”,这样才能让我们杯子里的水逐渐增加。古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做到饱读诗书,将来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上升生命的层面来想一想。
把我们的身体也就是躯壳称作为“形”;把我们的生命能源称作为“能”。现在杯子就是“形”,而水便是“能”。下面我们来分别分析一下两种情况:
一、在生下来时,杯完整,水是满的。这种情况就是普通人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杯子里的水渐渐消逝,生命也慢慢到了尽头。但有时,水剩大约三分之一时,可能会呛着。这时候,我们需要“见机行事”,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恢复。
二、天生杯子有缺陷,水不够用。杯子假如有一个漏洞,那么原先的水也会不够用。有的人说:“你的杯子破了,再努力也没有用。”对于这句话,我不是完全认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这种观点,必须要意志坚定,永不退缩的人。我觉得: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注入杯子里,杯子也永远不会空!
“杯”与“水”象征的不仅只有这些,其他的都等待我们去探索!
以文字探索世界,用故事启迪人心—雪漠创意写作“成长写作”计划正式启动
http://www.xuemo.cn/show.asp?id=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