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创意写作 >> 正文

慈晓莉:香港,您好!

2019-08-07 09:30 来源:www.xuemo.cn 作者:慈晓莉 浏览:28965688

 

香港,您好!

\慈晓莉

有人说过喜欢一个城市,是因为这个城市里有你喜欢的人。自从开始学习雪漠创意写作,我的世界就大了,有我喜欢的老师,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那些同学所在的城市都让我有了一种亲切感。而老师参与的书展对谈活动,也成了我关注点。于是这几年就有了所谓的跑跑跑,总是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有人问我,为何要把生活弄得如此辛苦,我笑了笑,我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我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香港就是这样的地方,其实说起去香港该是去年就要去的,但因为诸多事情,最终没有成行。其实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理由,最后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香港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最早是来自于港片,记得它是购物的天堂,对于这样一个繁华的地方,其实我没有太多的向往。特别是这几年开始学习国学文化以后,总对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些反感。也总喜欢待在一个没人的地方,写写东西看看书,这就是最美的人生滋味了。有人说命运就是你不想干,但不得不干的那件事,每个人都是如此。不管是追求梦想也好,一份事业也好,总是在跟自己做斗争,这些我更多的是从雪漠的作品和雪漠的种种行为中品出来的。

香港像是在那里矗立了百年,只等我的这次践约,虽然我只是茫茫洪流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但是香港与我却是唯一。你能看得出,其实来之前我对香港是有自己的诸多想象,还包括他们居住的狭窄,但一切都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我真正踏入了这个和深圳一墙之隔的地方时,还是颠覆了我很多想法。我突然有了一种错觉,我觉得我是穿越了,这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我想象中的香港是高楼大厦林立,各种公共设施齐全崭新,人们生活质量极高的。而我眼前的城市显然不是这个样子,首先不说湿热的空气,这也不怪香港,是北方来的我对这种气候的不适应。当我们一行人在可爱的刘一凡的带领下,拖着行李箱,踏入这个破旧拥挤的街道的时候,我有些怀疑,我真的来到香港了吗?这里更像五六十年代的旧上海的感觉,破旧的天桥,破旧的电梯,破旧的马路。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的城市建设都比这里要好得多,说句实话,香港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

 

下了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饭,我们去了一个叫“大家乐”的地方,里面人很多很多,大家都有序地排着队,说句实话,菜单上的东西我有些不懂,自己还是估摸着点了一份,价钱至少是国内的两三倍。那些出菜的服务员们,大多是男的,着装整洁,动作快速而标准化。我端上了饭菜,好不容易找到了个位子。餐厅人很多,但是没有太大的嘈杂声。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玩的一款电脑游戏叫“美味餐厅”,我现在觉得写游戏的人真是逼真,这是现实版的美味餐厅。街道到处都充斥着一种茶餐厅的港味,这是这座城市独有的味道。

如果就是这样印象,我会对这座城市有所偏颇。香港是个自由港,它的经济和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的,那么它必然有它优秀的理由。我于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一层层解开它“破旧”后面的面貌。闷热的天桥上上下下倒了好几次,虽然依旧是破旧的设施,但是香港人的有序,却给了我很好的印象,到处都是人头涌动,但没有太嘈杂的声音,即使偶尔有人聊天,也是低着头压低声音。再说了香港人节奏很快,可能也没时间闲聊。在天桥的尽头终于有了让我眼前一亮的建筑,这次香港书展的场所会展中心,香港终于回归到了我原来的设想,干净整洁高档大气。这里冷气十足,瞬间被汗塌湿的衣服,冰冷地贴在了身上。湛江志愿者团队显然很有经验,每人都自带一条毛巾或者围巾,素丽把自己的毛巾给我,说垫上吧,不然会生病的。垫上了毛巾,真的感觉好多了。

终于千里迢迢地来到了书展我们的展台,大家都这样认为,在这里我们有一种归属感。我们来得比较早,展台还是空空如也。素丽给我指了指去年的地方,在后排最后的一个小角落里,今年比去年地方好多了,我们对面是三联书店。展位也有去年的两倍那么大。大家看了看心情好舒畅,一切都是好的开端。陆陆续续蒋毅华、葛万军、王军老师们也来了,他们带来了书和布展的东西,于是大家一下投入了工作,搬书、布展、布置展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彼此之间有一种和谐,也有些小小的亢奋,因为每个人都明白来这里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售书最大化而来的。书是我们文化的载体,我们想要在香港扎下根,继而走向世界,只有让更多的人买我们的书,这样文化才有可能利益更多的人,才会传播出去。

其实从14号我和杨翡怀着激动的心情,辗转火车,从深圳来到香港,当然湛江团队的:杨素丽、杨惠竹、杨博为也是这般辗转过来的,我真不知道该叫她们湛江团队,还是杨氏三姐妹,她们三个姐妹,像是来自三个星星的人,要是不知道,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她们是亲姐妹。下午大家其实都已经很疲惫了,但是在这里的新鲜感,和一种使命感,让大家都有些兴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空荡荡到面貌一新,我觉得这和我们平时的创意写作有些像,也是一种从无到有吧。这次的展台背景大气恢弘,雪师的形象和西部风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还有我们这个超级牛叉的出版社名字:中华国际传媒出版集团,这是雪师在十年前抢注下来的,能看得出雪师从那时候起,他的目光就是历史和世界。现在更是“一带一路”文化背景下,中国向世界输出文化的一个窗口,这让我们有了一种民族自豪感。我们的文化站在世界舞台上,与任何一种文化相比,都毫不逊色。一个作家撑起一个展台,一个展台上八十多种类目的书籍,全部出自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化学者雪漠的。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靠个人的力量在香港这个各种思潮下的书展上,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很是特别。

 

等我们终于把展位布置的基本心满意足的时候,当然在这个地方我们也只能因地制宜,本着利于营销、高端大气、节约成本的原则,大家都认为很不错了。这时候才觉出又累又饿,回去路是王军老师带领的,又快又好走。据说他去年就汲取了经验教训,自己独自踏出了一条简单快速的路线,还把每个醒目的标识牌,都拍了下来。今年他早早把这些路标传到了我们的群里。回去的路上大家虽然很累很累,但是依然挡不住聊天的热情,王军老师不停地在旁边说着,路线的各种标志。可是大部分是路盲的一群女人,又累又饿,没有几个注意听的。最后王军老师说,你看光顾着聊天,你记住路线了吗?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再说最近香港不太平,你们每个人要有自己认路的能力。可能在我心里还想着,反正都是团队活动,每次大家都会一起,总有人记路,我就不用记了吧。后面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在说明王军老师话的无比正确,一个人必须把这种基本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可能规避一些未知的风险。其实未来有很多未知,我们能做的只是更多的储备。这里真要感谢王军老师的付出,当然他的付出还有很多很多,后面我还会说到。

简单吃过晚饭后,终于到了宾馆,据说这还是香港不错的宾馆,大概一晚上折合人民币五六百块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小,电梯小,大概只能容下四个人。房间小,每张床大概只有一米来宽,我们的房间没有窗子,人坐到床上伸手都可以碰到天花板。房间虽小,洗手间就在床对面,但是十分的干净整洁,厕所里没有一丝的异味,堪比家里的卫生间。而且我记得上来的时候,电梯按钮上贴着两小时消毒一次的纸条。从这些细节里我能感觉到这个城市的精致化,据说香港人很佩服日本人,他们的卫生精益求精和日本人有些像。这些是国内无法比拟的。

书展终于开市了,我们摩拳擦掌,其实之前就听素丽说过,香港卖书的艰难。虽然香港市民据说有七分之一的人会来到这个书展上买书,据说香港大的书店书展上的成交量,要占到他们全年销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就是说只要他们在书展卖好了,全年其它时间那就活得很滋润了。连牛叉的销售团队都说香港售书的艰难,我倒有些好奇了。当第一天早上,书展上的人还不是很多,当我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而遭遇的是香港人礼貌的拒绝。香港人很有礼貌,但这种礼貌也让你有一种距离感,他们仿佛有自己的主见,他们更喜欢自己看书,而不希望你在旁边唠叨。其实他们自己看书也挺好,但是也许翻一两页,并不能窥的作品的魅力,我们为了加深读者的影响,把一些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对方,于是明知道别人面露不耐烦,我们还是和没看见一样,把一些信息传递给他。我们的售书,不像是在国内各大书展上,你一说,别人就好爽的买。因为香港居住环境的狭小,能买得起,还要放的起才行。你在街道上能看到公共交通设施,很少能看到私家车,车能买得起,但停放,据说是天价,不是一般老百姓能负担的起。再说香港书确实贵,虽然书的印刷质量也要好一些,至少是国内书籍的两到三倍。再说香港西方文化比较盛行,很多西方畅销的、英语类的书目大家比较关心,一说心灵瑜伽,他们都会产生一个误解,这不是心灵鸡汤吗?年轻人有些冷漠而浮躁,他们更关心有用的东西,毕竟在香港这个高效率节奏的城市,实用能力是他们更看重的,也许是生活压力大,他们也喜欢一些消遣性的文化。所以我们每售出一本书,都是磨出来的,这对我们对文化的理解、知识的储备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要说我们团队里,卖书很厉害的两个人,一个是杨博为,她可以和读者说上半个小时,有一次她和一个很高的小伙子在推荐书,有人说你看他们像不像谈恋爱,那样生动不紧不慢。我能看出来杨博为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有人说你只有热爱一件事,才可能做到极致,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还有杨翡她有她的语言魅力,看来营销这一块她是如鱼得水,她很会察言观色,找出对方的需求,所以她卖书的成功率也很高。当然营销团队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杨惠竹是那种默默的,用真心打动人心,真是语出真心打人便疼。杨素丽身上有一种很强的文化自信,她身上仿佛有种磁场,让人对她产生一种信任感。还有明子,虽然主要工作是收银,但是她只要看到有顾客,就会迎上去,用她这么多年来对文化独有的沉淀,搭起了和读者的桥梁,这些都来自于她平日里的积累。而我,我也说不清,也许没有她们那种销售的亲和力,只是我内心深处根植的一种文化感动,和对这种文化的热爱。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吸引我们各自的有缘人。也许谈不上谁的优劣,每个人只是在展示自己。竟然有个爷爷非要给我送一本书,他说他被我感动了,其实我觉得我没做什么,我只是把我们的文化更多的展示给他。也许感动人的只是一两个小细节,看看书页上有他写的寄语,心里有一种暖。我在乎的不是一本书,而在乎的是他对我们文化的认可。就是这本书九十八港币,觉得真贵,有些心疼。

到最后几天杨素丽看大家过于疲惫,而且展台人太多效果也不好,提出了两班轮休,但其实大家因为使命感觉得在香港宾馆休息或者逛街,都太过奢侈,最后其实也最多只休息了一两次而已。就这样素丽却每天在坚守,她说她自己去了才能放心。团队就是这样谁负责,就意味着操心比别人多,责任比别人大,付出比别人多,至于得到了什么,只有每个人自己心里知道。每天从早上八点多出发,到晚上十点回来,这么长的时间除了中午午饭,大家也会轮换着坐在地上休息半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岗位,这是对每个人的体力和精力的极大考验。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毕竟战胜了自己,我相信这是梦想的力量,这是团队的力量。

 

如果说我们在展台前是大家看得见的,而一个事情的成功,必然背后有一大群人默默的付出,比如宣传团队,只是四天就发完了三万张宣传书签,给我们的营销和雪师第二天的对谈讲座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还有后勤:王军、胡敏球老师,他们每天从库房到展位,来来回回不知道要跑多少回,那么多书,我们一句话就马不停蹄地干,还有其他志愿者要进来,他们来来回回传递入场的牌子,每天从展位到出口到入口,不知要跑多少回,每次去都要折腾近半个小时。还有为大家烧开水,干了很多琐碎的事情,为大家节省了时间。在这个大集体里大家有亲人的感觉。还有最劳累的是买饭,我们中间曾经出去吃过一次饭,耗时两个小时,在拥挤的人潮中,又热又闷,还要走很远的路。真是到了吃饭的地方,没有半点胃口,大家回来只有一个感受,还不如饿着。但是王军老师说,本来大家在这里就很劳累,他们总是打听到比较有营养的饭菜,让大家能吃好。想想他们两个人每次带着几十份饭菜,在人群里挤两个多小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再说王军老师身体也不是很好,但在这里,只要能为大家好,他们愿意付出。这样才有了我们中午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吃饭的其乐融融,这些都会留在记忆的深处。当然还有陈明凤为了让大家吃好,没后顾之忧,给全体人员补贴了三天的饭钱。还有于冬颖给从外面自己搬进书展的两箱水,勇气可嘉,就不说花钱的事。要知道书展人潮涌动,就是走都困难,再说她个小女子搬两箱水,真不可思议。不过香港的水也是真心贵,还有我们垫饥的饼干也是她买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随处的感动处处都有。你说这样的团队还有什么办不到呢?我在这里记下其他人的名字:邝翠清、范儒文、金娜、徐玉娇、吴红琳、黄一玲、雷蕾、林彦贤和他夫人邓清桃、月亮女神、何小莲、黄怡等等,还有很多,我总在自己的营销世界里,抱歉没能记下他们的名字。但我相信只要付出了,另一种方式都会被记住。

最该说的还有这次的老板蒋毅华和总负责葛万军,我喜欢叫他蒋大哥,他身上有一种大气、热情和以身作则,是对事业的一份热度。在这里大家会忘记他老板的身份,因为他总是给大家提供着这样那样的方便,偶尔还会说一两个笑话,让人很开心。而且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抢着干亲力亲为。据说从去年书展完了后,葛万军等就开始策划今年的书展,书展前就足足忙了一个多月,他们光从深圳到香港就不知跑了多少趟,据说前几次的书展都是葛万军、蒋毅华等一些人大家一起出资采购书,花很多运费,运到这里。从开始的门可罗雀,因为书运回去费用太高,卖不出,多半送了。那一年给中华书局送了很多书,才有了中华书局出版雪师《老子的心事》(第一辑)的缘起,就是这样默默每年几万甚至更多无私的付出,才有了从去年开始湛江团队在书展上巨大突破,慢慢积累了一些善缘,也有了雪师香港书展的活动的开展。葛万军在背后默默干了很多的事情,他总是光顾着干,从来不说,很值得大家敬佩。总之因缘真的不可思议,只要有善心善举,就会有善的回报。今年据说我们的销售业绩是近两千册,你要知道雪师的新书大部分是大部头小众化的,这在香港书展也是个奇迹了。

我在书展上曾经问过雪师,我们的展位这么有震撼力,为什么很多香港人路过我们的时候视而不见呢?雪师回答说,你不是对他们也视而不见吗?想想也真是。我们这里毕竟吸引的只是小众,这种高端文化、智慧甘露,真的需要有相应的素养才可以。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因为只要过来一个人,我能感觉到她会买书还是不会买。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脸上闪烁着和我们同样的光,是善良是希望。只是这次书展卖出书的大部分人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也有好多是去年的读者,还有从加拿大赶过来的。只要去年买过雪师的书,他们今年还会再买,相信是这样文化让她们受益了。只是这些老人们过世了,传承问题让人有些忧心。

雪师在香港每天都是匆匆忙忙,带着专职志愿者们穿梭在书展,他们采集书样,最大限度地采集文化和这个时代的结合点。雪师显得有些疲惫,他总是在做着对文化有益的事情。在他的心中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一样重要,也许这本就是一件事。雪师如此精进,我们又怎么能偷懒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被雪师的行为而感动的,一次次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这次很高兴的是碰到了我在新疆的高中同学吉红,真是他乡遇故知,在握手的那一刻,彼此热泪盈眶,那种异乡人的默契,也许只有我们能懂。很高兴她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雪师的讲座,来看我。她还专门买了一套雪师的新书《佛陀的智慧》,愿这书能成为照亮她生命的光。走在街上她会告诉我这种是双层旅游车,是叮叮车。能看见马路上还有轨道,我开始不理解,她说香港很多地方想保留这种古老。突然我对香港很多地方的破旧有了更深的一种理解。还有香港的教育,她的孩子两岁就开始学习英语,这里的小学生都可以读英语原著。这种语境是国内孩子无法比的,她的金融教育是非常发达的。还有香港的有序和清洁也是国内无法比较的。因为这些让那个这个弹丸之地,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晚上吉红请我吃了饭,因为多天来都是香港饭,有些腻了。我们吃了湖南菜,想想两个异乡人,在香港却吃着大陆菜,也真够有意思。只是结账的时候,花了这么多钱,我有些过意不去,她说没关系我难得来一次,就奢侈一回。我觉得她还是老样子,不是说外表,而是那颗新疆人独有的真诚和厚道。

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汇集了我对香港美好的印象。当然我大多也是从宾馆到书展,两点一线,也没去过别的地方,这个城市对于我来说也是浮光掠影,对它的了解也很片面化。我相信有机会我会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有了我来的理由,有了我们共同的文化气息。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