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文史哲学的很好的人,如果有很好的素养,还能学以致用,就会像老祖宗说的圣贤那样活着,那样待人接物,会非常出色、不同凡响。
“读书与人生”专题讲座之心得笔记
文\去甚
小编:最近听了雪漠老师关于“读书与人生”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现将该讲座进行文字整理,并加入本人近2年以来的读书心得及人生感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学习?如何学以致用?同时,我也想通过此文将雪漠老师总结的读书方法分享给大家,让更多想要通过读书改变人生的人从中获得启发。当然,限于本人学识、认知水平有限,在总结整理雪漠老师文化讲座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请见谅。
一、看似无用的大用---读书的意义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什么意思呢?古时候,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是马车、牛车,这里的“轂”,说的就是牛车、马车用的那种大轮子。每个轮子上,都有三十根木条,他们向内汇聚到一个中空的圆木圈上,看起来就像圆木圈向四周射出去的光线,我们称之为“辐条”,也就是“辐射出去的木条”。圆木圈的中心必须是空的。如果圆木圈的中心不是空的,是满的,轮子就没法安在车轴上,不能成为车的一部分,轮子就不叫车轮,更不可能带动车子前进了。所以,轮子的关键,就是轂的“空”,有了轂的“空”,轮子的“有”才能起作用。
老子接下来又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陶土做的器皿。和上一些泥,把它捏成某种形状,烧制让它凝固、变硬,就成了器皿。熬药用的砂锅就是这样制成的。现在,许多人依然在用这种砂锅熬制中药,如果用铁锅熬药,药就会变质,影响药效。老子认为,器皿之所以能用,同样因为它的里面是空的,不是满的;如果里面是满的,它就盛不了东西。
另一个例子是盖房子。盖房子的时候,你必须在墙的里面和中间挖出个洞来,才能安上门窗,才能住人装东西。陕北人住的窑洞就是这样,在山上挖出个洞来居住。
老子举了这三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是在强调“空了才有用”这一朴素的道理。“有”许多时候都必须依托于“无”,才能生起妙用;没有“无”,生命就太满了,也构不成世界。天地也是这样,正是因为“空”,天空才成了天空,大地才成了大地,而在天和地之间的“空”里承载了万物。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和“读书与人生”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老子表面看似在讲物件,其实是在讲“读书与做人”,也就是“读书”在“人生”中的“看似无用之大用”的道理。
小时候,我们常有句口头禅---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文史哲常常被看做是没用的、虚的东西。的确,人文学科看起来没有实际的功用,比如不能让你马上赚大钱,不能让你短时间生起大用,不能直接给你带来财富。但这些看似不实用的东西,在人生中其实发挥着大用。为什么?因为,它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心灵境界,让人成为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大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耿秀彦教授曾讲过一个故事:他们哲学院教授有一次坐出租车去某个地方,出租车司机就跟他攀谈起来。那司机问他在哪里工作,他说在大学里。司机说,大学啊,那很好啊,在大学里当老师吗?教授回答说是啊。司机又问他,那你教什么呢?教授说我教哲学。这下,司机不说话了。为什么?因为他想奉承教授,但找不到可说的话,他觉得哲学没用。于是教授就问他,最近你的工作怎么样?司机说很烦。教授又问他家里怎么样,他也说很烦,麻烦事很多,他心里烦透了。教授就告诉他,你最好到大学里学学哲学。
哲学就是典型的无用之大用,表面看起来没什么用,却能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文史哲学的很好的人,如果有很好的素养,还能学以致用,就会像老祖宗说的圣贤那样活着,那样待人接物,会非常出色、不同凡响。
刚才,我举的例子,很具体,“人文”的“无用之大用”,
接下来,我想想谈谈“读书”的“无用之大用”。
雪漠老师有本书叫《一个人的西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长篇自传体散文,整部书写了雪漠老师在没有任何社会、经济背景的情况下,如何从甘肃武威凉州一个偏僻农村里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今天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专业作家的人生历程。这部书告诉我们,他成功的秘密就在读书。
在这里,我也想结合我个人的人生经历,谈谈读书对我的影响。
我妈妈是2016年去世的。我很爱妈妈。在我成长过程中,妈妈总是用她的善良、坚强、勇敢、忍让、包容和爱影响着我,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她在我心里是一盏温暖的灯,总给我一种精神上的指引。从2015年初,妈妈原有的心脏病开始加重,尽管家人尽己所能地为她治疗,也没能挽救回她的生命。记得,2016年元旦,我陪妈妈在西安住院治疗,晚上,和衣躺在病房里,黑暗中,我看着那些金属检测仪器发出的幽蓝的光,听着它们发出的滴滴的响声,总能感到死亡正向我靠拢。这时候,金钱、名誉、社会地位这些所谓的“标签”统统帮助不了我,向我袭来的只有面对死亡的恐惧。好几次,我都是在睡梦中梦到妈妈去世了,就一下子被惊醒,起来时,我的呼吸急促,心跳得扑通扑通。每次从病房去外面给妈妈买饭(那时候她只能喝一点稀粥),走在路上,我总能感受到拥有健康,能够走这么短短一截路都是一种幸运,为什么?因为妈妈走不动路,即使很短的一截路,对她来说都是奢望。有天晚上,妈妈发病,心痛得厉害,医生折腾了3、4个小时,才止住妈妈的胸痛,可妈妈已经被痛得变了样,看着妈妈整个脸部肿胀得几乎没了模样,我心如刀割。她的精神也疲惫到极限,因为免疫力的下降,满口的舌口疮,吃不下饭,肺部也感染了,不停地咳嗽,她已经被疾病折磨得失去了人应有的尊严。那时候,我心理压力好大,死亡的阴影总像魔咒般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的精神几乎到了崩溃边缘,是《一个人的西部》给了我一种精神力量,一直支撑我走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书中,雪漠老师讲了他是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一路走过来的。在面对27岁的弟弟因患肝癌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离开人世时,他是怎样走过那段精神危机的?读到那些文字,我泪如泉涌,我觉得,雪漠老师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内心的疼痛,甚至他比我还疼。“做一个不被外物所奴役的自由人”、“我的对手一直是我自己”、“人格修炼最为重要”、“熬过生命中的噩梦阶段”……至今,这些文字还闪烁在我的脑海里,最终能让我一路走来,现在还能坐在这里整理心得笔记,就是因为读书。
池莉在《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一文中提到,“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勇气是在压力下仍然能够表现出优雅’。因此,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定,宠辱不惊的定力,这一切都是精神力量。坚持阅读,就是获得这种力量的最有效方式。
人年轻有身体本钱的时候是可以去拼搏的,但是不能以名利为终极目的,一定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所转换,有思想的进步,有对生命更清晰与客观的理解,有由浅入深的人生转换,懂得取舍,明白“人格修炼”对于一个人的终极意义。其实,读书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
二、读书如爬楼---阶梯式的阅读方法
雪漠老师将人比作电脑,拥有健康的身体基础,是硬件配置,但读书、读好书就如同给自己的人生安装电脑程序。读好书,就装上了好程序,而读坏书,就会中病毒,严重的还会导致电脑瘫痪,所以,如何选择书、怎么读书,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读书与人生”专题讲座中,雪漠老师结合他近40年的读书经历,总结了一套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的阶梯式阅读方法。
第一阶---浏览阅读
浏览,也叫强阅读、跳读,是最基础的阅读,日常生活中,我们翻阅报纸、杂志,看新闻,微信刷屏都属于浏览范畴,它起到了收集信息的作用,让我们能够掌握大量流行性信息。
跳读中,我们只需要做到:阅读目录、学会概括要点、明白说什么、抓住关键词就可以了,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浏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通过阅读学会筛选,选择对我们生命有帮助、有启发的信息;选择对工作、对学习有益的经典。屏蔽掉教你要快速得到、如何升值、如何获取资源的信息。要注重选择、学会取舍。人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太强会让人变得市侩。这就好比让孩子早年读书只是为了让小树苗长大、有营养,长成大树,而不是把这颗小树砍断、卖个好价钱。我们要学会筛选,选择对心灵有益的东西,让自己慢慢成长。
第二阶---通读
从头到尾地读,就是通读。
“通读”的方法:
掌握大致内容,了解它是否值得通读?好还是坏?
享受阅读过程。
对于喜欢读书的来说,在身心特别劳累时,用读书来招待自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人与动物的唯一区别就是,人是唯一享受阅读兴趣的动物。现在很多人读书痛苦,究其原因,一是读书习惯没有养成;二是读的内容不对,三是太功利。这里就谈到了如何给孩子养成从读书获得兴趣的习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就要让孩子读跟他年龄相契合的书,很多大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读对孩子难度系数很大的书,这就好比给婴儿吃牛排而不是喂牛奶,孩子会消化不了的,也会坏了孩子的胃口,孩子读书是一个从小苗长成大树的过程,需要选择与之年龄相对应的书目。现在教育部将很多适合不同年龄层孩子读的经典都罗列了出来,家长可以参照这些目录来给孩子选择好书。
熏陶自己,让自己具备人文修养。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人文修养很重要,他会让一个人拥有悲悯心,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体谅别人,也会让这个人的胸怀更加宽广、博大,而不是因为狭隘、短见,内心里老充满鸡零狗碎和情绪化的东西。
④通读好的经典作品时,要全然接受文中的营养,不要批判。一旦批判,就会带有色眼镜,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分辨哪些好?哪些不好?不要拒绝。眼睛是用来发现美的,读书也是发现美的,发现对我们自己心灵有营养的东西。
《一个人的西部》就是未来的经典。一部作品如果在过了15年以后,仍然有人读,这部作品就是经典,因为它经历了一代人。一般通读的经典包括:国内外经典(例如弗洛伊德,荣格,他们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但人文修养很好);文学经典、哲学经典。
第三阶---目的性阅读(系统性阅读、专题性阅读)
目的性阅读,就是选择对自己专业、事业、工作、职业有关、有帮助的作品去读,即有方向的阅读。例如:中医可以读《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这些学科内的经典。目的性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
“目的性阅读”的方法
目的性阅读也是分类阅读。雪漠老师说他在讲《墨子》专题时,用了近3个月时间从五代十国、隋朝、清朝到后来,将所有关于对墨子学说的文章都进行了阅读,这时,他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会了解这个领域里谁解读地最好?谁浪得虚名?他将该领域该专题的所有精髓都知道了,就是集大成者,他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全面、宏观、精要、专家)
在目的性阅读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做标注,采用划线、标注、分析、对话、明白关键词等方法,这些是所有人、学者都应具备的方法。阅读中,心里要明白,该领域的优势和虏势,该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历史纵横上发展到什么程度。
这里就引申出更细化的“专题性阅读”(学术专著方面)的方法:
第一,阅读范围尽可能要广、博,读书量要大。例如,博士论文写作中不要求个人发挥,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读书积累到一定量后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读完后,能清晰地复述内容,明白本书的主次、中心、结构,明白自己得到什么,说不出来就等于没读。这里对于主次、结构、中心的把握,就是一种理性分析,看你的逻辑思维如何,类似于医学中的解剖。
第三,明白作家想要表达什么东西,表面上告诉你什么,背后告诉你什么。例如,巴金曾写了一篇关于岳飞和秦桧的文章,表面是写这些,其实是说“四人帮”。
第四,帮助作者理清思路,明白作者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么写?这本书他写了些什么?学会写出书的大纲,学会写文章,要有清晰的思路。例如,郭沫若的一篇文章选入教科书时,老师在帮助学生理思路的时候,就发现这篇文章思路不清,该讲的没有讲,讲的老是重复。老师说,那可能是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一种需要,是一种应势。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也是教科书内容,他通过“盼春、绘春、赞春”来描写春天,思路非常清晰。
第五,阅读立场要公正、不偏激。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所遵循的哲学,每个人也有每个人喜欢的思想,有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在专题性阅读中,不要受个人学科、哲学、党派、民族、国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客观地阅读,要能够非常清晰地对作品进行整体地把握,明白作者想说啥?说清了吗?说了些啥?哪些说对了?哪些说错了?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有啥收获?要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它说出来,这才算是完成了专题性阅读。(未完待续)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