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陈寅恪的学人风骨

2016-07-25 10:1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吴应瑜 浏览:40106536
内容提要:陈先生的学术成就自是气象万千,除其学识外,评骘陈寅恪先生,更须一提先生的学人风骨。

 

陈寅恪的学人风骨

 

\吴应瑜

 

陈寅恪是当代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通晓十几种文字,在历史、语言、人类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季羡林曾用“泛滥无涯”来形容其广博治学范围。作为史学大师,他一生的数百万字论著,大都被奉为中国史学的经典著作。陈先生的学术成就自是气象万千,除其学识外,评骘陈寅恪先生,更须一提先生的学人风骨。

陈先生为人正直,襟怀坦荡,虽处变革动荡之时代,却秉持学人本色,坚持独立思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1941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滞留香港,陈先生拒不接受日本人的救济物品,拒绝同敌修订历史教科书,坚决抵制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最后在友人资助下辗转出走已沦陷的香港,这在民族大义上体现了他“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人风骨和崇高的爱国精神。

早先有人觉得陈寅恪先生有点“怪”。怪在何处?一是指他的外表。清末民初,许多人出国留洋,不管洋墨水喝多喝少,只要是跑到外国打了个转身,那“假洋鬼子”的派头却十足了。而陈寅恪尽管历时近二十年,纵横东西洋数万里,回国后又在“洋学堂”清华大学任教,却一点洋派头也没有,怎生见得?请看1934年清华大学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教授印象记》中的一段描写:

清华园内有趣的人物真多,但其中最有趣的,要算陈寅恪先生了。你们中谁有好奇心的,可以在秋末冬初的一天,先找一找功课表上有《唐诗校释》或《佛经翻译文学》等科目的钟点,然后站在三院教室的过道上等一等,上课铃响后,你们将看见一位里面穿着皮袍,外面罩以蓝布大褂青布马褂,头上戴着一顶两边有遮耳的皮帽,腿上穿着棉裤,足下蹬着棉鞋,右手抱着一个蓝布大包袱,走路一高一下,相貌稀奇古怪的纯粹国货式的老先生从对面行而来,这就是陈寅恪先生了。

蓝布大褂,青布马褂,棉裤棉鞋,蓝布大包袱,说他是“纯粹国货式的老先生”,一点不假。还有一些书中刊登的一幅陈寅恪夫妇散步的照片(如刘广定《大师遗珍》第49页、张荣明《竺可桢与陈寅恪》第35页),先生棉裤的裤腿口子还用带子绑紧,防止进冷风,那更是早年农村老人的做派了。

二是先生长期留学几所国际著名大学,却没有博士、硕士头衔,令人诧异,以致有盛传梁启超与清华校长曹云祥争论是否聘请陈寅恪的传闻。无论过去和现在,“混文凭”或“捞文凭”的大有人在,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先生则只求学问,不贪头衔,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此为二“怪”。

三是先生总是与权力中心保持距离,不曲学阿世,有“官”不想当,似乎只搞学术不关心政治,这大概是第三“怪”吧。

其实,“怪教授”并不怪,曾任陈寅恪助手长达14年的黄萱女士,在《怀念陈寅恪教授》一文中说:“人家以为寅师‘有点怪’。我觉得他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张,从不随波逐流,人言亦言,随声附和,但并不怪。他是和蔼可亲、很体贴人的。”“陈先生是一位高度爱国的知识分子。他正直,黑白分明,实事求是。他很关心国家大事,是非得失,十分清楚。他希望祖国能早日繁荣富强起来的愿望是很强烈的。”

黄萱女士的话,道出了陈寅恪先生的思想、人品和情操。下面略举几件事,以增加对先生性格的了解。

19314月,国民政府任命吴南轩为清华大学校长,他上任即宣称“奉党国之命”,“恪遵蒋主席整顿学风之意旨,长治清华”。他独断专行,私任亲信任校教务长、秘书长,拒不承认清华由“教授会议选举院长”的惯例。清华民主气氛甚浓,哪里吃他这一套,因而引起众怒。陈寅恪在会上当面指斥吴南轩“你办事糊涂,你要立刻辞职”!由于广大师生的反对,不到两月吴南轩就被撵走了,成为清华校史上“最短命的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一味忍让,陈寅恪对此极为愤慨,他在给胡适《题唐景崧先生遗墨》的谢札中说:“……以四十春悠久之岁月,至今日仅赢得一‘不抵抗’主义。诵尊作既竟,不知涕泗之何从也……”

1937年“七七”事变,88日,日军占领北平。914日(农历八月初十),散原老人去世。113日,陈寅恪举家逃离北平,历尽艰辛,于春节前夕到达香港。此时,夫人唐筼心脏病复发,几个月的小女美延又发高烧,一家人在患难中过了一个春节。春节后,陈寅恪托时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好友许地山教授照顾妻小,只身经海南,越南的海防、河内、河口,到云南上课。假期,陈寅恪担心妻儿,又回港照料。1940年暑期,因“滇越路断,回滇益难”,陈寅恪只得受聘为香港大学客座教授。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日军占领香港。此后,陈家与其他香港市民一样,生活陷入困境,有时陈夫人还以手饰甚至衣物换吃的。尽管如此,但还是“数月食不饱,已不食肉者历数月之久,得一鸭蛋五人分食,视为奇珍”。在这“几陷于绝境”之中,有人送来粮食,有人劝他在日本占领区的香港、上海,甚至到“千元月薪”的北平伪“北京大学”任教,还有“倭督及汉奸以二十万军票(港币四十万),托办东亚文化会及审查教科书等”。全家生活陷入绝境,而日伪的条件又如此丰厚、诱人,但陈寅恪毅然拒绝。陈寅恪见自己的身份已暴露,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于19425月,全家夹杂在难民之中,乘船逃离香港,辗转至广西桂林。时避难萍乡的陈隆恪闻之,作《闻六弟携眷自香港脱险至桂林》一诗,诗中有句“正气吞狂贼。闻寇馈米两袋,拒不受”,对其弟的民族气节大为赞赏。

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的武汉大学资深教授石泉(19182005),是陈寅恪培养的研究生,抗战胜利后又当过陈先生的助手。当助手期间,“每天上午到陈师家中,首先是念报。陈师听得很认真,往往还插几句精辟的评论。读报之后,经常要问:外面有何消息?特别注意当时的学生民主运动”。“陈师还经常探询当时报纸不大登载的民主学运消息。陈师这种高度关心时事的心情,使我们深深感到:老师虽不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但对于祖国与人民有着深厚炽热的感情,这是其父祖三代一以贯之的家风。对于国家民族的兴衰,对于中国如何在战后新时代自立于世界列强之林,陈师是一直挂心的,往往因忧国忧民而动感情以至夜不成寐。”陈寅恪的侄子陈封雄在《卌载都成断肠史——忆寅恪叔二三事》一文中也说:“寅恪叔对于当时学生的爱国运动是支持的。据清华大学一位学生领袖的回忆:有一次学生发表宣言,请寅恪叔签名,‘当时他因病卧床,闻讯一跃而起,因双目几乎失明,伏在案上看学生宣言,非常困难,鼻尖几乎碰在桌上,但看得很仔细,看后严肃认真地,一笔一画地签了名。老教授的正义感非常令人感动’。” 19472月,当局以防共为名,在北平搞了一次深夜突击搜查,逮捕了一些人。为抗议这种行为,北平13位教授联名发表《保障人权宣言》,陈寅恪先生名列其中。其他12位是:许德珩、朱自清、向达、吴之椿、金岳霖、俞平伯、徐炳昶、陈达、张奚若、汤用彤、杨人楩、钱端升。陈寅恪的态度非常鲜明,说:“我最恨这种事!夜入民宅,非奸即盗!”石泉、李涵(19222008)夫妇还回忆:“1948年暑假,石泉刚刚完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准备毕业离校之时,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八一九’大逮捕。反动军警包围了燕园,准备进校搜捕进步学生,石泉的名字也在黑名单上。当时他正在校内,在燕京许多师友的掩护下,未遭逮捕,李涵却在校门口被军警带往海淀分局第六派出所扣押起来。陈师闻讯后立即表示他愿出面保释。虽然李涵不久即由燕京校方保释出来,但是陈师的风义和恩情却令我们毕生难忘。”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