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王小平:中华文化地图

2016-06-12 15:1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王小平 浏览:44975892
内容提要:中华文化是与人性最近的文化,蕴含着全世界最深厚的人学、生命科学、社会学、管理学、天文学、仿生学的原理与模式。

 

王小平中华文化地图

           

很多人走入中华文化的大沙漠,深感其博大精深,又一盘散沙,茫然不知方向。

此时,圣人的几句语录,犹如沙漠里的一场小雨。渴时一滴如甘露,怎能让人不迷恋呢?

渐渐的,整个民族用圣人崇拜代替了整体文化的求索。

纵然有几滴甘露,可沙漠依旧是沙漠。

若要在沙漠中开辟文化灵魂的绿洲,必须走一条新路——从崇拜圣人到崇尚原理之路。

摆脱对圣人语录与格言的迷恋,重构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还原中华文化的内在原理、模式、体系,厘清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观念系统、心灵架构。

探讨把中华文化总结成为原理与地图,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下面是一幅试图浓缩中华文化重要元素的地图,虽然很粗陋,但它是一块小小的铺路石,希望给当代人多一点对系统的感知,多一分不同的视野,唤醒更多人踏上这条新路的探索。

这条探索之路,刚刚开始。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能否立足于世界的支点。在这幅图中,天圆地方,人居其中,顶天立地,以双脚为规,单腿一扫,如规划圆。以双手为矩,伸臂举手,丈量四方。规矩工具,就在人的身上,产生了“规矩学”。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是规矩权衡,而不是唯心唯物。

中华祖先对天文地理的规律变化了如指掌,严格规定时序,春天做什么,夏天做什么,秋天做什么,冬天做什么。东南西北,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冷热湿燥,水火相济,此为“四季”的规矩权衡。

中华文化,崇拜自然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感知自然、热爱自然,遵从自然法则,追求“以类天地万物之情”,天地同心。感时序而动,感受大海之潮涨潮落;感受高山之钟灵毓秀;感受天地之喜怒哀乐;与天地四季四时沟通,感应春、夏、秋、冬;与宇宙星辰沟通,感悟白天黑夜,雨、雪、风、霜……天垂象而示之,从之则之,听从自然法则的指引,回归自然、敬畏自然。

 

  中华文化有天道、地道、人道。

——天道管正义

《周礼》严格按照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定制。中国历代帝王,必行祭天大礼,昭示政权的合法性。天坛上的最高灵位,上写“皇天上帝”,信仰万物有灵、天人感应。

老百姓嘴里念的是“举头三尺有神灵”,家家不忘敬天祭祖。

从百姓到帝王,人人心中有尊天地之神,相信“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对天理有敬畏。

——地道管规矩。

古代政府的行政权到县一级就终止了。古代中国是乡土中国,县以下都是乡村自治。

乡村自治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江湖社会。江湖儿女,各行其道:有士绅、帮会、门客、侠客、隐士等等。

规矩与法律不同。法律管人的身,规矩管人的心。

古代江湖有规矩,各行各业有行会,商有商道,医有医道,触犯规矩,人神共愤,世所诛之。

——人道讲仁义。

伦理道德,礼义廉耻,有人伦之间的相互约束。《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人道重传承,乡土乡亲,为祖先祭祀,对子孙负责。有积祖荫,修祖德的思维方式,为子孙计的长远责任。不恐智不达,唯恐德不修。德不修,则祸及九族。家族担负着人格与道德的教养——讲礼貌、负责任、守荣耻。

天道(正义)、地道(规矩)、人道(人伦),共同孕育了古代社会结构:自然人形成的自然社会。

在“上对天:天条,下对地:祖宗”之外,古人头顶高悬一柄汗青剑,连皇帝都怕历史。

中华民族曾经是“史”感最强的民族。不仅有正史,还有极其发达与丰富的地方志——省志,州志,府志,县志,乡志,山志,水志,湖志,塘志,寺志……

今天,“史感”丢掉了,疯狂逐利的经济大潮让每个人活在当下的鼠目寸光,忘了苍天,忘了家园,忘了后代。

尚自然、尊规矩;崇天道、守地道、行人道;有史感,有敬畏……这都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背景元素。

 

在这一系列浓郁的背景元素下,再来看各家、各子扮演什么角色?

孔子取了“身”,重修身、杀身成仁,以礼法来约束、校正行为,产生仁义道德,以礼治身、正心、修身养性,齐家平天下。

庄子取了“首”,是研究面子学的大家。中国人的面子观世界闻名,面子问题是孔子留下的弱点,又是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这是庄子的立足点。庄子的老婆死了没钱,鼓盆而歌,向别人借钱,不借就编故事骂人。不要面子,去假仁假义。死要面子活得累,只有用行动铸造德行,以气节承担责任,才是生命的大逍遥。

老子取了“心”、“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法则,法乎自然。大自然的生态圈,道法自然,无人管理而万物有序,遵循自然法则下的生存。西方采取的是“改造”之法,与自然对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

孙子取了“双手搏击”的对抗,产生了兵法、战争。

墨子建立“规矩”会,是最早的雇佣军与维和部队。墨子是科学王,有军事队伍,有严密的组织形态。

《易经》藏着智慧奥秘——取象成图与眼耳口鼻手的感官智慧。“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这是中华文化的一条隐性输送链带。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等都懂得眼耳口鼻手的秘密,藏在他们的典籍中,留给有缘人。

黄帝内经藏有“七情六欲”、皮肤、经络等人体核心奥秘。

中华文化,各“子”各守一块,分裂、冲突、矛盾由此而生,需要大整合才能还原整个体系。

唐诗宋词的背后是什么?是音律与韵律。

当中国人失去了诗词歌赋,就失去了韵律。古代乐与政相通,以“音”、“律”治国。“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人失去了韵律,国家失去了律历,就丧失了规矩,人心散乱,就会“五音乱,则国乱”。

 

这幅图中又产生了象、数、理。

象,是方向。《说文》中说:“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之形。”古时有很多大象,人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跟着大象的脚印就能得救。象与向通。中国人崇大象文化。象文化,产生了东南西北“四正”。商代的鼎,模仿“象”,大象鼎盛。中国人夜观星象,产生了历法思维,四时耕种,一切皆在象中,《易经》也在象中诞生。

数,从结绳开始,十天干,十二地支,数,演变成了数学,圆周率,才有工程、建筑,才有了度量、丈量与法度。中国有深厚的数字神秘学。

理,来自于自然法则的纹理。太阳出来是白天,太阳下山是黑夜。黑白产生了阴阳思维。中国古人研究天地万物之共同规律,共性之纹理。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动植皆文”,以曲直黑白方圆观之。

如果只学孔孟等圣人的格言,丢掉了“象数理”,离中华文化的精髓越来越远。

中华文化有形气味:形(固态)、气(气态)、味(液态),是地球上自然三态。

中华文化又形成了固态的“三家“:儒、释、道。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中华文化还有谋事与格物。

谋事,在“人事”上重视人事物运动之痕迹规律,中国的“史”观最发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鉴”,是鉴别、鉴定,反复对比。

格物,就是格物致理、格物致性、格物致知。通过不断地、反复、重复性的大量实验、对比观照,探索幽然,发现真相。

“象数理”,“形气味”,“心身性”综合起来,就是天地人合一。

中华文化是与人性最近的文化,蕴含着全世界最深厚的人学、生命科学、社会学、管理学、天文学、仿生学的原理与模式。

西方过分强调概念,容易陷入观念冲突。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符号、图像、规矩、权衡,不做逻辑判断,不走入概念陷阱,重在探讨共性形成的机制机理。

去圣贤化、格言化,总结原理与模式,才能回归中华文化的本源。丢掉了本源,就丢掉了灵魂,日日背格言,天天诵语录,与真正的中华文化只能渐行渐远。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本是《易经》中灼灼生辉的精神。然而,易经倡导的探索精神,西方人比我们继承得更好。

当我们骄傲地拍出上亿的元青花,却忘记了西方人为它做学术正名的工作,当时整个中国没有人承认元青花的存在。

当我们自豪地把大熊猫作为国宝,送给世界各国搞“熊猫外交“的时候,却在民众心底”抹去“了发现者西方传教士的名字。

在文化面前,功利心越盛,探索发现心越弱。在功利心驱使下,文化的学习与回归,往往变成了拿来主义、表面文章,无本无源,无支点、无体系。

真正的文化复兴,必须建立有规矩、有坐标的知识体系为基石。

墨子倡导三表法:学习与探索,应当“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有本有源,有出处来处,上有“古者圣王之事”,下有“百姓耳目之实”,再“观其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以实践、实效为准绳。

西方科学体系的基石,是实验室实验与思想实验。然而人类最大的实验是什么?

是人类漫长艰辛的历史实验与生活实验啊!

实验室实验与思想实验,以假设为前提;历史实验与生活实验,以人类的重复性行为痕迹为对照组。

实验室实验对象往往是小白鼠或模拟模型,而历史实验、生活实验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古者圣王之事”,是历史实验;“百姓耳目之实”,是生活实验。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延绵不绝的“历史实验”、“生活实验”,包含着阿克夏记忆的天、地、人、事、物的超级数据库,这是人类巨大的财富。

可是,为何中华泱泱大国,竟无人把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放置于人类发展史的视角做全面梳理?为什么不能从中总结、发现伟大的社会理论,造福世界?为什么这个人类实验的聚宝盆,不能孕育载入世界史册的社会学家?

这一百年来,我们从世界拿来了太多: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从“德先生”、“赛先生”到全盘西化,再到今日“左”与“右”之争,中国彻底沦为思想净进口国。

因此,撒切尔夫人放言:“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桃花扇》里唱道:

“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繁华的酒席,上万的茅台,终会化为虚无,万丈高楼也会轰然倒塌,物质繁华与昌盛的背后,丢掉了纯净的探索之心、求知之心,就丢掉了文化振兴最珍贵的精神,丢掉了国家最根本的灵魂,丢掉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曾几何时,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只身穿越沙漠,九死一生,异国辩经,命悬一线!鲁迅先生说:“玄奘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精神的代表。”

中华文化的复兴之旅,需要唐三藏那样用生命穿越沙漠的脊梁,需要拆下自己的胁骨当火把点燃的疯子,需要前继后赴、追寻绿洲的探索者!

21世纪,重写中国科技史、人文史、经济史、社会史,为中华文化立标,让每个中国人清晰中华文化是什么,才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子孙!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