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王春林:士别十年,如何刮目相看

2015-12-26 10:07 来源:www.xuemo.cn 作者:王春林 浏览:42677622
内容提要:当年曾经以生命捍卫个性精神的“士”,经过了10年的残酷时光之后,不仅没有变得让人刮目相看,反而彻底蜕变为锋芒尽失的“软体动物”

 

士别十年,如何刮目相看

 

\王春林

 

尹学芸的《士别十年》很显然来自于“士别十年,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但尹学芸对于这一典故的征用,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在这里,“士别十年”之后,她所看到的乃是一种惨不忍睹的人性沉沦与被异化情形。 

《士别十年》中的“士”既指小说中的视点性人物郭缨子,也指那位民俗研究所的主任苏了群。10年前的郭缨子曾经有过一段在民俗研究所工作的经历。那时候的她,充满着青春朝气,不仅热衷于诗歌写作,而且个性十足,“看事物总是一厢情愿,见不得任何形式主义,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因为难以容忍机关一把手季主任的一再骚扰,忍无可忍的郭缨子终于当众与季主任闹翻了。顿陷孤立的她倍觉抑郁,终于在自杀未遂之后调动了工作。 

然而,10年之后出现在苏了群面前的郭缨子与之前判若两人。离开了民俗研究所之后,郭缨子调入县里一个主管“精神文明”的单位工作。10年前的郭缨子因为喝酒一事而让季主任下不来台,10年后的她不但可以大口地喝酒,而且在酒桌上颇会察言观色。当年不食人间烟火的她居然脱胎换骨,成为了八面玲珑的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意味着什么?既意味着察言观色,也意味着左右逢源。尹学芸并没有详尽展示10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过哪些故事,但从一位个性十足的年轻人到一位棱角被完全磨平的办公室主任,我们完全能够想象得到,郭缨子的精神世界经历过怎样一种惨烈的蜕变与扭曲。 

需要注意的是,10年后脱胎换骨的并不仅仅是郭缨子一人,苏了群的人性蜕变也一样出乎读者的意料。在郭缨子的心目中,当年身为民俗研究所副主任的苏了群同样是一位精神节操的坚守者,经常以杂文针砭时弊。但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的精神偶像,10年后再次出现在郭缨子面前时,却轰然坍塌了。苏了群的蜕变,集中表现在他和陈丹果之间的关系上。10年前的郭缨子可以看作现在的陈丹果,而现在的苏了群则可以看作是10年前的季主任——假若说陈丹果的存在映照着郭缨子的人性蜕变,而苏了群的存在则说明着苏了群的精神沉沦。可怕在于,在苏了群从位置上取代季主任的同时,他曾经一度坚持的精神操守也彻底消失不见了。实际上,也正因为苏了群蜕变成为十年前的季主任,不断骚扰年轻的陈丹果,才会最终致使不甘心就范的陈丹果不幸坠楼身亡。  

陈丹果突然坠楼而亡的事实极大地刺激了郭缨子,促使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蜕变:“当年她到了新单位,就下定决心收起所有的锋芒。她不想让父母太担心。她竭尽全力想成为苏了群赞美的那种人,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但可悲的是,锋芒的收敛却使她的人性世界最终蜕变得“就像软体动物,没有骨骼和筋脉。”她根本想不到,久而久之、一再妥协适应环境的结果,竟然会蜕变为一个锋芒与个性尽失的“软体动物”。郭缨子如此,苏了群同样如此。 

陈丹果坠楼事件的发生,身为机关一把手的苏了群固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看似与此毫不相干的郭缨子也难脱干系。原因在于,坠楼前的陈丹果曾经给只有一面之交的郭缨子打过一个长达50分钟之久的电话。正是通过那次意外的通话,郭缨子方才了解了陈丹果的艰难困境。一直到小说结尾,郭缨子与苏了群意外撞见,才知道自己其实无意间扮演了一个“帮凶”的角色。这使得良心未泯的郭缨子一下子意识到自身罪恶的存在,顿然陷入到强烈自我悔恨之中:“她对自己说,他杀,肯定是他杀,你们都是杀人凶手!……我也是杀害她的凶手,我们都是有罪的人!”作家之所以要在文本中一再强调郭缨子与陈丹果都热爱诗歌写作,强调苏了群曾经是一位杂文高手,显然有着突出的象征意味。所谓诗歌写作、杂文高手,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个性精神的象征。

《士别十年》最难能可贵的思想内涵,就是真切揭示了人性沉沦蜕变的悲剧。当年曾经以生命捍卫个性精神的“士”,经过了10年的残酷时光之后,不仅没有变得让人刮目相看,反而彻底蜕变为锋芒尽失的“软体动物”,甚至在无意间扮演了“帮凶”的角色。就此而言,《士别十年》对于现行秩序的深刻反思不容忽略。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