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历史档案 >> 正文

屈辱故事——庚子国难背后的故事

2015-11-11 18:18 来源:www.xuemo.cn 作者:煮酒君 浏览:47700637
内容提要:如果真的就八国联军1901年的入侵视为这场历史的高潮的话,可以说庚子教难就是直接原因。

 

屈辱故事——庚子国难背后的故事

 

\煮酒君

 

1900年,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就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西太后慈禧仓皇西逃。那一刻中国亡国之声喧嚣尘上,这是中国最屈辱的历史时期,在教科书上可谓中国丧权辱国达到了极点。我们在铭记八国联军入京的耻辱背后,真实探究那段史料,我们会逐渐发现,这场‘庚子国难’的背后是有很多深层次的事件组成的,唯有兼顾这些史料,我们才能以史为鉴。

前奏——戊戌政变与庚子教难

如果真的就八国联军1901年的入侵视为这场历史的高潮的话,可以说庚子教难就是直接原因。

1895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各国保护维新派人士的做法令慈禧非常不满。戊戌变法表明了光绪希望摆脱满清权贵政治走向‘宪政’的策略,招致慈禧等既得利益的抵制。更关键的是光绪甚至主张君主立宪、虚君共和以及剪辫自新的策略严重影响了满清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同时康有为思想中的‘尊黄废后’的思想对于慈禧而言绝对不能容忍,因此戊戌政变后光绪被软禁瀛台,而维新派人士却力主对抗慈禧,营救光绪。康有为甚至矫诏在日本建立保皇会准备在长江以南建立军队,组党勤王。(他辗转日本、美国、欧洲,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君主制国家大多对于慈禧的做法非常不满,加之保护维新派人士与慈禧之间形成对立。慈禧密谋废除光绪皇帝,于是在1900124日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儁为“大阿哥(皇储)”,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此举遭到国内外各派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机,溥儁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漪与庄亲王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力主慈禧对外宣战。载漪频频入奏慈禧,极力称赞义和团能御枪炮之法术甚灵, 慈禧“因召入面试, 于是太后亦信矣。载漪乃在其所统率的虎神营练习义和拳术,成为北京军民学习此术的最早者。随后,载漪又在其王邸设立神坛,朝夕必拜。

1900年,载漪及其党羽彼此配合,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行动,以期达到他们的目的。410日,调董福祥甘军从南苑进驻北京城,作为抚拳灭洋、助长声威的依靠。同日,载漪取得了管理总理衙门大权, 其党羽启秀、溥兴等也一齐进入总理衙门行走。慈禧又以“ 载漪、奕劻、徐桐、崇绮主兵事,有请无不从”,一时间,载漪几乎集军权、政务和外交权于一身,权势赫赫,恣意行事。于是,在载漪、刚毅的主持下,义和团大举进入北京城。义和团进京后烧杀劫掠,尤其是破坏铁路以及攻打教堂,屠杀传教士,在北京制造了极大地混乱。

616日,义和团于前门放火烧毁西药点,火势迅速蔓延到前门大街和正阳门上,正阳门城楼着火,同时烧毁店铺住宅四千多家,因为当夜大风,火势蔓延,大栅栏以及前门大街火势如天,这场大火过后,昔日繁华的前门大街变为一片废墟。一夜之间繁华之地成为焦土。

由于义和团有慈禧的支持,北方各地掀起了攻打教堂,屠杀传教士的宣传,酿造了庚子教难。其中尤其以山西最为惨烈。

义和团所入之地,屠杀几近疯狂,除了外国传教士外,留洋学者,教会学院、教会医院、信教者或家中有洋货者一概杀之,抢劫成性。山西巡抚毓贤为叶赫那拉氏心腹,有晚清“第一酷吏”的称号,为了迎奉慈禧,大肆在山西屠杀传教士。

79日,巡抚毓贤紧闭太原城门,斩首2位天主教的意大利籍主教艾士杰和富格辣,随后所有男人、女人和孩子就都在衙门大堂前的院子里,在官员们的注视下,被残忍地斩首。当天被杀者包括33名新教传教士及其子女,12名天主教传教士和10多名中国信徒。尸体被扔到城外喂狗,以示侮辱,同时200名中国基督徒被杀。

随后屠杀在山西全省展开,到8月底总计有159名新教传教士(包括46名儿童)和12名天主教传教士在山西省遭到屠杀。中国内地会的刊物记载说,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20,000名本地信徒被杀害。当时在山西省的91名内地会传教士中,有36人逃到了沿海,38人被杀害,17人失踪。其他差会受到了更为惨烈的损失,美国公理会、英国浸礼会和寿阳宣教会在山西的传教士几乎全军覆没。

在庚子拳乱中,华北一带被杀害的教民无以计数。在历史书中,充溢着对于义和团“反帝爱国”壮举的赞誉,却绝口不提那些枉死的中国同胞。在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到底有多少中国教民被杀。据统计天主教与基督教教士及家属遇难者232人,中国教民遇难者达两万三千人。和团杀教民,全部是一锅端,但凡教民家庭,男女老幼一律杀头。这是导致西方各国出兵的关键,由于血腥杀戮,在舆论之上清廷不占优势,庚子教难发生之时,各国声讨报复中国的呼声甚嚣尘上。

6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国、日本国、俄国、奥匈帝国、日国、比国、荷兰国十一国同时宣战。在清廷向各国宣战的同时,也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与此同时,慈禧拿出私房钱数十万两,犒赏三军和义和团,敦促他们在天津攻打租界,在北京围攻使馆,务必把在华洋人赶尽杀绝,以泄心头之恨。日本、美国、德国公使都被甘军无故杀害,刚毅为此洋洋得意。

清末传教士传教的同时,收养弃婴,建立医院学校,抗治瘟疫,解放妇女,教育乡民,还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侵略,后世仍然对他们抱有成见,这并不符合史实,仅仅因为信仰问题,冠以侵略者是不应该的,而义和团运动中因为信教被杀的中国人更是不计其数

士祸——庚子被祸五大臣

就在义和团大肆屠杀教民和公使的同时,八国联军随即宣布迎战,远征中国。年610日,大沽口外各国军舰的指挥官们便派出了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西摩尔中将率领的2053名联军,从塘沽登陆赶往天津租界,并于当天乘火车向北京进发。西摩尔率领大队联军向北京开进的消息传到北京城后引起恐慌,京城内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矛盾开始升级。在得知大部队即将赶到后,外国使馆的卫队与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发生冲突。

面对日益混乱的局面和可能爆发的战争,慈禧不但不肯做出决断,反而先后斩首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军机大臣徐用仪,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五位反战大臣,史称:庚子被祸五大臣。

其中许景澄名气最大,在早前御前会议上,曾经出使国外的内阁大学士许景澄挺身直言,他尤其反对围攻外国使馆,杀外国公使,认为解救危局的唯一办法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还。”在616日慈禧主持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上,端王载漪正式提出“请攻使馆”的动议。许景澄即独自一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他以后在与袁昶联名上《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明确无误地表明进攻使馆的严重性,认为春秋大义,不斩来使,围攻使馆,杀害公使,不合国际公法,绝不可采用激怒各国的做法。结果以一国而敌各国,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

617日慈禧太后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强行决定对外宣战。这时光绪皇帝心急如焚,走下御座,上前拉着许景澄的手嚎啕大哭,光绪帝知道此战必败,以清朝一国之力莫说对抗外国一国,何况八国联军。许含泪陈奏:“闹教堂伤害教士的交涉,过去办过。至于杀使臣,烧使馆,即使国际上亦罕见此种成案。”这些都成为以后他被杀罪名的根据: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身边的人留言道:“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苛不待言,君等当预筹之。”他深深为国家前途担忧,“数日之内,鬓发尽白”。728日,被以“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与袁昶同时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影响——东南互保

联军的逼近,北京城危在旦夕。1900812日,慈禧开始频繁地召见大臣。她一面下令大臣们迅速商定防御作战的计划,一面让攻打东交民巷的清军开始猛攻使馆。1900813日,她再次给南方各省发出急电,要求他们火速北上勤王救驾。此时的北京城也仿佛成了一个大军营,经过一昼夜的军事调动,清政府各种军队约78万人被仓促地部署在了北京城的各个角落,然而杨村失守,北京门户大开,1900816日,清军在京城各处与联军展开巷战,清军死伤惨重,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联军渐渐地将剩余的清军驱逐到了西北两方。战至晚间,联军占领了北京全城。当天,各国军队指挥官下令“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北京城陷入了空前的痛苦之中。(有记载八国联军攻击北京时使用了最新式毒气弹)

八国联军进攻塘沽之时,直隶总督故意搁置天津守备聂士成的求援电报,导致天津陷落时北京尚不知情。主战派呼声还是甚嚣尘上。八国联军在塘沽与聂士成激战之时,义和团却趁火打劫,杀死聂士成全家老小,并在背后偷袭聂士成,聂士成冲锋而死,死时背后弹创却密布,皆为义和团所为。

北京陷落,慈禧仓皇西逃,国家乱作一团(临跑前不忘把珍妃杀掉,何其恶毒)。此时的东南却极为平静,这是为什么呢?这归功于东南互保。

这一件事要从曾国藩说起,满清作为一个部落政权的殖民入主中国,因此防汉如同防贼,在清朝前期,中期,占据权力中枢的多是满族人,而不是汉族大臣。这一局面在太平天国时期得以改善,曾国藩崛起后,汉族士大夫逐步入主满清权力中枢。在东南随着湘军乡勇军阀的建立,东南半壁江山,此时东南大员皆汉族大臣,因此满族势力被排挤出长江一线,宗法乡约得以恢复,这使得东南天下已经不受清廷统辖了。

1900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对外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

此举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时局日益糜烂,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东南各派大臣已经做好准备,一旦北京不保,两宫倾覆,则成立中华共和国,并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李鸿章幕僚刘学询并去信孙中山谓:“傅相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当时山东、甘肃总督大员亦同意此作法,可以说清廷当时管辖之地域仅仅是京津直隶与陕晋二省份了。命令在东南置若罔闻,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此事件虽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此事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其虚弱表露无遗。可以说东南互保是辛亥革命的总预演!

随着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李鸿章的逝去,使得这场义和团引发的闹剧终于停歇了,曾经疯狂诛杀外国公使与维新派的慈禧太后,回京后不禁又痛哭流涕地‘量中国之物力,结万国之欢心’的媚好国外,同时有提出‘预备立宪’的新政运动,并且一再准备建立内阁,开宪政会议,拉拢立宪派。

但是如果从多个角度来看这段史料的话,可以说这是一场清廷自杀式的爆发,此后清廷威信不出京师,地方大员拥兵自重,就今日来看,意义还是很大的。这场灾祸使得地方大员实力大增,北京朝廷颜面扫地,更重要的是山东总督袁世凯所主导的武卫右军巧妙的躲过了八国联军的进攻,在各地驻军崩溃的情况下,袁世凯小站练兵异军突起,为后来北洋军阀做了准备。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