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历史档案 >> 正文

盘点历史上最“入世”的道士

2015-09-04 08:12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吴丹丰 浏览:44018011
内容提要:盘点历史上最“入世”的道士

 

盘点历史上最“入世”的道士

 

\吴丹丰

 

神仙县令“许旌阳”

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相传著有《灵剑子》等道教经典。他二十九岁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隐居。

西晋太康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为度众生,出山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被编成神迹故事广为流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于许旌阳的修仙事迹。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是道士出山的特例,他出山而不下山,入世不从世。人在山中修道,朝廷大事则皇帝派使者听其决断,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幼有异操,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

齐永明十年(492),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茅山修道。着手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刀剑铸造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

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下山。但“萧衍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

“无为帝师”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647年-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

司马承祯认为人的天赋中就有神仙的素质,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虚气”,就能修道成仙。他著有《修真秘旨》、《上清含象剑鉴图》、《神形坐忘录》、《天隐子》、《服气精义论》、《采服松叶法》等文近20种。司马承祯琴棋书画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铸造的铜镜、宝剑曾经作为礼物送给李旦、李隆基两位皇帝。

司马承祯第一次出山,是武则天于圣历二年(699年)以特旨召请他赴京,亲自接见并降手敕赞美之。司马承祯第二次出山,是睿宗李旦敦请,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睿宗李旦深服之,云:“广成(子)以来,一人而已!”并自称“弟子”。司马承祯以“帝王师”名扬天下。司马承祯第三次出山,为唐玄宗李隆基召请,并亲受符箓,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道士皇帝,司马承祯为二代帝王之师。

“大唐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当时有名的道家和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老师,此人于开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二十四岁。下山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赋诗纪实。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寮,为他造了真箓。

道士从政第一人李泌

李泌,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隐居南岳多年。

李泌出山后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唐肃宗即位灵武,召其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唐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德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卒,赠太子太傅。其子李繁撰有《邺侯家传》。

李泌是玄、肃、代、德四朝元老,可他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视功名富贵如敝屣,所以在肃、代两朝数度坚辞宰相之位,并且最终功成身退,长年隐居于衡山。李泌在任期间却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保证了贞元年间大唐帝国总体形势的和平与稳定。

李泌参于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郭子仪等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天下的重要人物。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善于运用黄老拨乱反正之道的作为,实为神仙中人。

“武侠鼻祖”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少习儒学,博通经、子。唐咸通(860874年)年间应九经(儒家的九种经典)试,不中,感慨古今浮沉,于是入天台山学道。

僖宗时杜光庭下山,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颇有成就,将以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概括意旨,对“重玄之道”尤其推重。

杜光庭学识渊博,攻读有方。他精通儒、道典籍,他的大批著作,不仅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道教面貌,也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复兴准备了一定条件,为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南宗祖师”白玉蟾

白玉蟾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出家为道士,师事金丹派南四祖泥丸真人陈楠,九年遂笃志玄学,得金丹火候之法。

白玉蟾在陈楠逝后,出山游历天下。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白玉蟾于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见天下事不可为乃归隐武夷山修真传道,创立道教南宗教团。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是南宗道教的重要理论著作。

“一言止杀”邱处机

邱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邱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行程35000里)。

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

年十九出家宁海昆嵛山,(今牟平境内)。1167年开始学道。1168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

邱处机在王重阳仙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之一。

1222年(兴定六年)四月,邱处机途经铁门关抵达“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实现了龙马相会(成吉思汗属马,邱处机属龙)。成吉思汗称他为“神仙”。同年秋冬,成吉思汗三次召见丘处机,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邱处机向他以“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为回应。

“太极隐仙”张三丰

张三丰(12471458),文始派传人,武当派祖师,传说生于南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名君实,字全一[1],另有一说其为福建邵武人,名子冲,一名元实,三丰其号,1264年出生于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卒年不详。《明史?方伎传》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有一说,因其不在意衣着穿戴,衣服鞋子很破烂,又号张邋遢。

张三丰出山后云游天下,时隐时现,行踪莫测莫知行踪,被世人称为隐仙。张三丰以道家太极之理,仿自然龟蛇鹤之动作,创立太极拳。并先后在崂山武当山收徒传功教拳,为太极拳一代宗师。

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无恒。清代大儒朱仕丰评价张三丰说,古今练道者无数,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张三丰也。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

入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明成祖亲为张三丰在武当山建庙以待。

“一代学宗”傅山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初名鼎臣,字青主。明诸生,明亡为道士,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隐居土室养母。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

傅山下山多为反清事宜,和顾炎武、申涵光、孙奇逢、李因笃、屈大筠以及王显祚、阎若璩等坚持反清立场的名人和学者,多有交往。康熙帝在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民族气节荡然。

“画道宗师”朱耷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

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下山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朱耷下山后义不仕清,与石涛等明遗民为友,以艺传道,开中国写意画一代高峰。

“琴音太空”张孔山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无人星际太空船旅行者12号,,它们携带着旅行者金唱片,其中就有中国古琴曲《流水》。《流水》的整理者和传谱者就是都江堰畔二王庙里的道士张孔山。张孔山(中国清代古琴家。名合修,别号半髯子)。

张孔山原是浙江的一个道士,幼年从冯彤云学琴。清咸丰年间(18511861)游方到四川青城山。在青城山二王庙长住,修道抚琴。一时来青城山求学琴者甚众。

光绪初年(1875年),张合修下山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协助他把多年搜求的数百首琴谱详加审订,选出了一百四十五首,编为《天闻阁琴谱》,这是明清以来收谱最多的谱集。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在武昌开门授琴,培养出很多琴学高手,古琴艺术大师顾梅羹为其皆为再传人。张孔山下山传琴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革命道人”徐本善

民国期间,军阀混战,许多道长下山入世普度众生,其中最为代表是武当山的徐本善道长,徐本善号伟樵,河南杞县人。幼习儒学,及长入武当山紫霄宫出家拜龙门派王复邈、刘复宝为师,研经习武。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9年)回武当山当家,矢志清整道教,使武当道教展现振兴气象。

公元1931年四月,贺龙率红三军转战进驻武当山。徐本善亲率徒众下山迎接红军。并腾出住房作为红三军司令部和医院住址。徐本善在贺军长军旅闲暇之时,在父母殿前授以武当拳法。1931年春,贺龙侦知敌范士贞部自老河口经水路向郧阳运送弹药,派部下化装截取。徐本善暗率弟子相助,配合红三军截获敌人子弹50万发。红三军作战略转移行前,贺龙特留黄金2斤修缮武当。贺龙赠金,被均州民团团长马老七侦知,于1932乘徐单身下山之机将其暗杀于万松亭山垭口,众道徒将徐葬身于紫霄宫东天门陈沟湾。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