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翟玉忠:墨家遗说考

2015-08-01 08:28 来源:www.xuemo.cn 作者:翟玉忠 浏览:44010688
内容提要:这是墨家“无服、不怒、非斗”三论给我们的宝贵启迪!

 

翟玉忠:墨家遗说考

 

摘要: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竞争、不安成为社会生活常态的二十一世纪,大家有必要认真看待墨家诸多思想,包括重要遗说。因为我们只有懂得了自省而不怨怒,勇敢而不斗狠,节俭而不浪费,人类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安定和谐的新世界——这是墨家“无服、不怒、非斗”三论给我们的宝贵启迪!

近读南北朝著名子书《刘子·九流第五十五》,该篇简述九流思想。论墨家则云:“墨者,尹佚、墨翟、禽滑、胡非之类也。俭啬、兼爱、尚贤、右鬼、非命、薄葬,无服、不怒、非斗。然而薄者,其道大觳(音què,瘠薄——笔者注),俭而难遵也。”

读到这里,笔者不禁疑惑了,墨家向来以“十论”为治世之良药,随机说法。用墨子本人的话说叫“择务而从事”,自墨子活着的时候就如此。据《墨子·鲁问》,魏越问墨子,他外出见诸侯都说些什么,墨子回答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憙指,同“喜”,喜好声乐、沉迷于酒——笔者注),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即天志)、事鬼、兼爱、非攻”为世人所熟知,怎么《刘子·九流第五十五》中突然出现了“无服、不怒、非斗”三论?

《墨子》一书刘向校书时有71篇,约于隋唐之际亡18篇【1】,现存53篇。幸运的是,今本《墨子》“墨家十论”残而不缺,皆有相关专篇论述。却鲜有“无服,不怒,非斗”的论述,那么别出“三论”究竟是何意呢?

求教于香港、大陆的“新墨家”诸君,全部热情回答,大体人人异说,有些甚至迂曲荒谬。故作此文,对“三论”分别考证如下:

一、

首先解释一下考证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证之于内”,即内证,用相关经典中作者本人的解释。但这显然不可能,因为《墨子》中没有“不怒”等的专论。所以我们不防采取迂回战术,先“证之于外”,考察其他经典对“三论”的解释,再“证之于内”,看看现存《墨子》文本中有没有对“三论”的点滴阐释。

与“无服、不怒、非斗”相关的最全面论述是《庄子·天下篇》对墨家学说的总结性概括,参考晋代郭象的注和唐代成玄英的疏(那时《墨子》可能还没有散佚),我们基本能理解三论的本义。

我们先看《庄子·天下篇》是怎么说的:“(墨家)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成玄英疏释“无服”云:“生不歌,故非乐;死无服,故节用,谓无衣衾棺椁等资葬之服,言其穷俭惜费也。”

“无服”也称“不服”,《庄子·天下篇》下面还有:“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

我们再参考《墨子·节用中》和《墨子·节葬下》“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的内容,和《墨子·节葬下》“墨子制为葬埋之法”的内容,就明确知道无服的意思是不按传统礼制行资葬之服。

“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和“墨子制为葬埋之法”的内容大同小异,我们看后者是如何说的:“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大意:棺材厚三寸,衣衾三件,足以使死者的骨肉在里面朽烂。掘地的深浅,以下面没有湿漏、尸体气味不要泄出地面上为度。坟堆足以让人认识就行了。)

《墨子·节葬下》主要是反对当时厚葬久丧的习俗,“无服”大体是反对厚葬的另一种说法,故《刘子·九流第五十五》的作者才将“薄葬,无服”放在一起。

二、

对于《庄子·天下篇》提到的非斗,郭象注释云:“夫物不足,则以斗为是,今墨子令百姓皆勤俭,各有余,故以斗为非也。”成玄英疏:“普泛兼爱,利益群生,使各自足,故无斗争,以斗争为非也。”

幸运的是,在《墨子》和墨子弟子胡非子的著作《胡非子》中,我们还能看到相关论述。

据《墨子·耕柱》记载,儒者子夏的弟子问墨子:“君子之间有争斗吗?”墨子回答说:“君子之间没有争斗。”子夏的弟子说:“狗猪尚且有争斗,怎么士就没有争斗的呢?”墨子说道:“痛心啊!你们言谈则称举商汤、文王,行为却与狗猪相类比,真让人痛心啊!”(原文: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显然,“无斗”是墨子学说的重要内容,所以才遭到儒者的质疑。问题是,“无斗”是不是“非攻”的另一种说法呢?看来不是的,因为从清人马国翰所辑的《胡非子》佚文中我们看到,“非斗”主要是在个人修养方面,与“非攻”在国家战争层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佚文说:“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将子好勇,闻墨者非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斗,而将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胡非子曰:‘吾闻勇有五等。夫负长剑,赴榛薄,析兕豹,搏熊罴,此猎徒之勇也;负长剑,赴深泉,斩蛟龙,搏鼋鼍,此渔人之勇也;登高陟危,鹄立四望,颜色不变,此陶匠之勇也;剽必刺,视必杀,此五刑之勇也。昔齐桓公以鲁为南境,鲁公忧之,三日不食。曹刿闻之,触齐军,见桓公曰:“臣闻君辱臣死。君退师则可,不退,则臣请击颈以血溅君矣。”桓公惧,不知所措。管仲乃劝与之盟而退。夫曹刿,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也,唯无怒,一怒而劫万乘之师,存千乘之国。此谓君子之勇,勇之贵者也。晏婴匹夫,一怒而沮崔子之乱,亦君子之勇也。五勇不同,公子将何处?’屈将悦,称善,乃解长剑,释危冠,而请为弟子焉。”(《玉函山房辑佚书·胡非子》)

这就是著名的胡非子说“五勇”。从中我们能看到,“非斗”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不义的私斗,主张“君子之勇”。在某种意义上,它与道家“大匠不斫,大勇不斗”的思想相通。

另外,《庄子·天下篇》提到墨家别派宋钘、尹文时【2】,说他们:“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也是将“非斗”与“非攻”分开讲,则“非斗”非“非攻”明矣。

《胡非子》佚文中还提到了墨家主张的“无怒”,显然也不是忍气吞声之意。

三、

《庄子·天下篇》郭象注“不怒”云:“但自刻也。”“自刻”的意思是自责自励。成玄英疏:“克己勤俭,故不怨怒于物也。”

从散见于《墨子》的相关论述中,我们知道,“不怒”,自省而不怨怒于物,是墨家修身的重要内容

《墨子·贵义》提“六种邪僻”,其中就包括“去怒”。上面说:“必去六辟。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去恶】(此据前后文补——笔者注),而用仁义。”

《墨子·贵义》中将无怨怒之心作为君子修身的重要方面,上面说:“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我曾听说:“我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自己没有安定之心;不是没有丰足的财产,而是怀着贪得无厌的心。”所以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一般人则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君子仕进顺利时不改变他的素志,不得志时心情也一样;即使杂处于庸众之中,也没有怨怒之心,因为他们是自信的人。

《墨子·修身》也说:“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近人王焕镳先生按:“此谓君子如不修其行而见毁于人,则不应怨人,而宜反之于身而自修焉。故结句云:‘此以怨省而行修矣。’”【3

另外,《荀子·正论》保存了墨家别派宋钘对“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的解释:“子宋子曰:‘明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知见侮之为不辱,则不斗矣。’”(文意:宋钘先生说:“宣明了被人侮辱而不以为耻辱,就能使人们不争斗。人们都把被侮辱当作为耻辱,所以会争斗;如果懂得了被侮辱算不上是一种耻辱,就不会争斗了。”

同篇中,荀子又称宋钘“诎容为己”,以屈辱容忍为己之道,也足以说明墨家对忍辱以去怒的重视。

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竞争、不安成为社会生活常态的二十一世纪,大家有必要认真看待墨家诸多思想,包括重要遗说。因为我们只有懂得了自省而不怨怒,勇敢而不斗狠,节俭而不浪费,人类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安定和谐的新世界!——这是墨家“无服、不怒、非斗”三论给我们的宝贵启迪!

注释:

1】王长民:《<墨子>古本“目录”及佚篇考说》,载《管子学刊》,2004年第2期。

2】蔡德贵:《宋鈃、尹文为墨家一派》,载《东岳论丛》,19825期。

3】王焕镳:《墨子集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3页。

参考书目:

1[] 成玄英:《庄子注疏》,中华书局,2011年。

2】杨照明:《增订刘子校注》,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

3】王焕镳:《墨子集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4】林志鹏:《战国诸子评述辑证:以<庄子·天下>为主要线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5】梅季 林金保:《白话墨子》,岳麓书社,1991年。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