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小说世界 >> 正文

漂泊者的精神行旅——莫狄阿诺小说推荐

2014-10-15 08:12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刘伟 浏览:48343771
内容提要: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一个漂泊的族裔,“身份”对于他们来讲,从来不是一个自明的话题。

 

漂泊者的精神行旅——莫狄阿诺小说推荐

许多中国读者或许还不熟悉莫狄阿诺的名字,在法国他却早已声名大振。1968年,二十三岁的莫狄阿诺凭借《星形广场》一举成名,自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成为法国文坛的获奖专业户,费内翁奖,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龚古尔奖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奖项都被他一一收入囊中,使他成为法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如今,距离莫狄阿诺发表他的处女作已经过去四十年,时间没有让人们忘记他的名字,反而令他的小说跨越语际,旅行到另外一个国度。这对作家来讲,无疑是一种荣耀,因为这意味着他在另外一种语言里的重新出生。对于读者来说,则是一种机缘,因为他可能打开一个新的视野,窥见一种别样的文学风景。

收在这本书中的两篇小说,有着相似的主题。在我看来,都是莫狄阿诺“身份”之思的文字演绎。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一个漂泊的族裔,“身份”对于他们来讲,从来不是一个自明的话题。他们一方面倔强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一方面又不得不想办法与居留地的文化和谐共处。他们一直生活在文化的间隙之中,这就使他们成为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漂泊者,他们不仅在空间中移动,同时也在心灵中挣扎和自我搏斗。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他们都患有精神分裂症,因为他们总是会陷入到一种身份认同的焦虑之中。特别是在历史的非常时刻,身份更成为困扰他们的核心问题。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惊异,莫狄阿诺何以在二十出头的小小年纪不去书写浓情蜜意,反倒对身份认同这样沉重的主题如此感兴趣。作为一个犹太人的儿子,我相信,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历史的悲情与焦虑。于是,在《星形广场》和《环城大道》中,我们看到主人公总是在寻找、探求,总是希冀抓住某种事物,以此来确认自己的身份。

《星形广场》中的什勒米洛维奇患有神经官能症,这样的叙述主体使小说显得杂糅和怪异。现实、回忆和幻想交织在一起,使读者一时理不出头绪。什勒米洛维奇一会儿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一会儿又成为诱骗白人妇女的淫媒;一会儿成为党卫军的成员,一会儿又跑到以色列去寻根。这看起来毫无条理,背后“寻根”的线索却极为清晰。从巴黎到外省再到以色列,一路走去的什勒米洛维奇,总是试图彻底融入到一种生活之中,然而不幸的是他又总是以失败告终,以至于在小说的终了处,他说道:“我很累,非常累……”。这显然是一声漂泊者的叹息,是一种乡关何处的无奈。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如此喜欢莫里亚克的那一段散文:“这座城市,我们在这里出生,长成少年,唯独这座城市,我们不能评论。她同我们融为一体,她就是我们本身,我们身上负载着它。波尔多的历史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的历史”。很显然,我们的主人公什勒米洛维奇,到最后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波尔多”。在德国占领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犹太人,属于他的只有漂泊,因为他始终都没有搞清楚做一个犹太人,一个法国人,与做一个普通人三者如何完美无间的统一在一起。

如果说在《星形广场》中,莫狄阿诺意图通过地缘的寻找来确认犹太人的身份,在《环城大道》里,他则转向血缘的寻找,这就敷衍出一个寻父的故事。主人公“我”在17岁时看到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就此开始了对父亲的寻找。然而“我”本是一个“弃儿”。多年前,父亲在地铁站将“我”推下月台,意图置我于死地,这实在是再怪异不过的父子关系,人说“虎毒不食子”,这个父亲却如此狠心。可是“我”为什么还要冒着重重危险去寻找父亲呢?这就值得推敲。在笔者看来,这就是犹太人的悲剧处境。他们是绝对意义上的游子,他们没有故乡,对于他们来说,故乡就是他们漂泊的旅途。因此,他们为了确认自己的身份,只能去寻找父亲,只有父亲才能确证他们的存在。然而问题在于,父亲又是谁呢?是黑市走私集团的成员?是被盖世太保追捕的犹太人?“我”仿佛到最后也没搞清楚。于是,血缘成为他们最后的归属,只有在血缘之中,他们才能彼此确认,除此之外,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是漂泊的异乡人。

读完这两篇小说,我想起了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在剧中,魔鬼惩罚荷兰人在海上永世漂泊,除非找到一个女子真心爱他。后来,荷兰人终于找到真爱,登上陆地。那么犹太人呢?谁来救赎?我相信,普鲁斯特、卡夫卡等等伟大的犹太作家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们用写作为那个漂泊的族裔筑起了一块精神陆地。而莫狄阿诺的文学行旅,无疑是这块陆地上一个意味深长的部分。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