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束缚,自由而活
——试探“莹儿”避免悲剧的可能性
文\向度
《白虎关》是一部很有思想性的小说,读后让人回味无穷,主人公的命运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因为阅读向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勾画那些美丽的诗意般的句子,那些与灵魂与宗教与活着的价值和意义的感悟和追寻,那些对生活、对命运、对人心、对人性的认识与探讨。读后,再看那些经典的句子,每句都那么富含哲理,令人沉思良久,引发共鸣,谨向作家雪漠老师致敬,感谢提供的一次灵魂追问与洗礼。
看到主人公莹儿最后的悲剧结局的时候,我几番不能自已,恸哭不止,我甚至有些不解雪漠老师为什么给这样冰清玉洁守护爱情的天使安置如此残忍的结局。我多想走近莹儿,对她说,别做傻事,妹妹,你可以有很多选择,有很多的美好等着你啊。
沿着小说的路径,看莹儿一路走来的辛酸,经历的坎坷、惊险,可谓惊心动魄,幸运的是最后都化险为夷烟消云散终于回到了家,本以为应该苦尽甘来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却不料这日思夜想的“温馨的家”恰恰是她生命的终结所在,白虎关是一道生死关。是什么束缚了她挣脱命运的缰绳,是什么凋谢了她幸福的花朵,折断她飞翔的翅膀?我想,那正是雪漠老师一再强调的“心”。
所谓“心变则命运变。”莹儿是坚强而又软弱的。她的坚强表现在她对外在的生存条件物质条件的克服和战斗中,她的软弱体现在她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沉默和屈从。她与兰兰两个柔弱的女子穿越沙漠的故事可谓惊险至极惊心动魄,几次在死亡线上挣扎。她们要面对豺狗子、蛇、乌鸦的猎食,尤其是凶残的豺狗子不断的围追堵截,通过斗智斗勇,她们在牺牲一头骆驼的险境下捡回了命,却丢了继续活命的一系列物质需求,她们忍受着干旱、饥渴、疲惫以及强烈的日照与随时可能被流沙掩埋的恐惧,她们抵御绝望和死亡的光临,她们以不可想象的坚强和毅力战胜了强大的恶劣自然环境的束缚,走出沙漠。尔后,她们在盐池的生活仍旧艰辛,工作艰苦,生活简陋,一床避寒的棉被都没有,莹儿还得遭受工头工友大牛的性骚扰和逼婚。面对命运的种种不堪和不公,莹儿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向往,不受其束缚,返回家乡。
然而,家乡里像网一样的社会关系和固定的传统文化观念却扼杀了她,她像一只落入网中无力挣扎的鱼儿任由他们宰杀煎煮,她屈服了,由他们安排。公婆把她安排给二儿子,她看见夜晚榔头捣使的荒谬;父母把她介绍给屠夫,她瑟缩在徐麻子的糟蹋之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别责怪文学艺术把人性描述的过于丑陋、不近情理,要知道,艺术往往比生活更加真实。可怜的莹儿无从选择,只能以决绝的死来表达她“非暴力不合作”的无声的抗争,令读者悲恸哭泣呐喊:她可以挣脱这种种的束缚的呀,自由而活!
在传统观念里,女人必须依附于男人而活,是男人的附属品。请问,这是什么霸王逻辑?即便在男权社会里,这是女人正确的唯一的思考方式和生存方式么?人在划分为男人和女人之前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形象来到世间,在人权的界定里,人人自由而平等。这是早在17、18世纪的西方启蒙运动的思想宗旨,再往前追溯,应该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画廊哲学派就提出了“生而平等”的口号。当然,莹儿可能不了解这些,但她能有勇气面对死,就有力量抗争应该怎样活。她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走过了如此多的生死关口,为什么在再嫁的关口就放弃抗争了呢?她的死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她活在情爱的世界,美丽的爱情和向往支撑着她的生存,换句话说,她走不出自己设定的情关,骨子里她并不独立,她对情感的太过痴迷和执著导致她在精神世界对男子灵官的强烈依赖甚至后来成为了寄托她生命的唯一依赖。当她认同这种依赖的合理性,她就认同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和非独立,她对女人再嫁或被强迫再嫁的现象并不反对或者说是持理所当然的态度的,然而,当这种传统的她认同的方式向她袭来,击垮了她爱情至上的情关,她又是反对的,其中强烈的矛盾和冲突夹击着她,逼迫她做出选择,她茫然、无处可逃而弄不清生活荒谬的根源,最后她不得不选择结束生命来捍卫爱情。她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再嫁至少反抗强迫性再嫁?因为她的非独立,从属性的女人思维。现代社会里,包括在一些发达城市,如今有多少女人忍气吞声没有尊严地活着,她们忍辱的苟活何尝不是另一种“莹儿的悲剧”呢?从某种角度说,女人的悲剧正是女人自己制造的。除了生理上的弱势,女人更大的弱势在于缺乏自尊自立自强,缺乏心的改变和意识的觉醒。要改变莹儿的悲剧首先得改变莹儿的心,作为平等、独立、自由的人而活。我想,以莹儿的坚强勇敢吃苦耐劳,就算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也可以生活下去,甚至生活的蛮好。
其次,她孝敬父母,同情哥哥,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孝是有底线的,否则就是愚孝。她大可以对父母的安排说“不”,古人云:“亲有过 谏使更”。在这一点上,她可以向兰兰学习。
另外,她可以坚守自己的爱情,一面淡定从容地等待爱人灵官的归来,另一面,她可以读灵官留下的书思考灵官灌输于她的思想,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改变作为女人的某些观念,她甚至可以效仿灵官,走出大山,探索生命的亮度!
莹儿可以有许多美好的选择,具备避免悲剧的多种可能性,但我又想,也许在生活逼仄的命运前,她有作为当地小女人受当地传统文化熏染的思想局限有她个人理性的缺失,她不得已而做出了令人痛心的选择,似在情理之中,理解雪漠老师独具匠心的处理了。呵呵。
莹儿的死给小说中的兰兰和月儿也给我们读者提供了警醒,在充满烦恼迷茫痛苦的人生里,我们应该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和走向,珍爱生命,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坚强勇敢地面对并转化生活中的违缘和逆境,做出明智的抉择,挣脱束缚,自由而活,活出精彩。
向小说中走向觉醒的兰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