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文化学刊》:从顺应论视角探讨《大漠祭》中隐喻的翻译

2020-09-01 08:36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邹瑶琳 戈玲玲 浏览:24241829

 

从顺应论视角探讨《大漠祭》中隐喻的翻译

 

邹瑶琳 戈玲玲

 

【摘要】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分析雪漠长篇小说《大漠祭》及其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旨在探讨该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方法及其翻译模式,并且在顺应论的框架下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大漠祭》中隐喻翻译策略有三种,即隐喻转隐喻、隐喻转明喻、隐喻消失,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译文呈现出直译> 意译 > 合译 > 换译 > 省略的翻译模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甘肃特殊的语言用英文表达出来,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同时又不失原文的风味。

 

长篇小说《大漠祭》是中国甘肃作家雪漠的代表作,是一部出类拔萃的描写当代农村生活的作品,其对中国农民精神品性进行了深刻发掘,是一部充满精神钙质的作品。《大漠祭》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质朴且含义深厚又不失幽默。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大漠祭》各章节,为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其英译本是由号称“中国文学在海外的接生婆”汉学家葛浩文及其夫人林丽君联手翻译的。其英译本把甘肃特殊的语言用英文表达出来而又不失原文的风味。

顺应论是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 JefVerschueren 在他 1999 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 中 提 出 的。Jef Vers-chueren1]认为,人类的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选择的原因既可以来自语言内部,也可以来自语言外部。Verschunren 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前者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后者也称语言信息通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文,它主要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三个主要方面。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要与语境顺应。语言使用者在选择和理解语言时作出的语言选择应注意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隐喻的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译文语言的选择也应该是作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言结构而变化。作为语言的转换过程,翻译必然涉及目的语的重构。目的语的重构是译者对原语的语境、语言结构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2]。隐喻的翻译亦是如此。本文尝试性地从顺应论这一理论角度来阐释《大漠祭》葛浩文译本中对隐喻的翻译。

一、隐喻的翻译策略

本研究在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的基础上对雪漠小说《大漠祭》及其英译本 Desert Rites 中隐喻的翻译进行描述性研究,探寻其中的隐喻翻译模式。本研究以文本句为单位,找出文本中所有含有隐喻的语句,进行分类及人工标注,将原文语料与译文语料对应排列,统计分析隐喻翻译的转换模式及翻译方法,在顺应论框架下具体分析隐喻翻译中不同层次语言结构选择是如何动态顺应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并且以顺应论为指导来分析隐喻翻译及其译者处理隐喻翻译的方法和原因。

研究发现:小说《大漠祭》中共有 215 条隐喻,隐喻翻译的转换模式有三种,分别为同类转换模式(隐喻转隐喻,共计 97 )、异类转换模式(隐喻转明喻,共计 67 )、零类转换模式(隐喻消失,共计51 )

()同类转换模式

同类转换模式指汉语修辞手段转换成英语中相同的修辞手段[3]。本文的同类转换模式即隐喻转换成隐喻。例(1):

原文:嘴是个蜜钵钵,心是个刺窝窝,见人就喧“东家长,西家短,三个和尚五只眼”,能把吕洞宾说成是狗变的。

译文:With a honey jar for a mouth and a pincushion for a headshe could gossip with any-one about anyone

“嘴是个蜜钵钵,心是个刺窝窝”源自甘肃方言“嘴是个蜜钵钵,心是个蛆壳壳”。兰兰的婆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里用“嘴是个蜜钵钵,心是个刺窝窝”作比,把兰兰婆婆那种口蜜腹剑的长舌妇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此处为合译,译者使用了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时保留隐喻的修辞手段。“钵”是一种形状像盆而较小的陶制器具,“窝”比喻人体或物体所占的位置,虽然在翻译时无法做到“钵钵”和“窝窝”重叠,但是译者通过用介词“for”来连接本体和喻体,使得句子结构对称并且选用“with”来连接两个句子,也算是作了形式上的补偿,在篇内衔接上处理得当。为了让目的语读者能理解方言的意思,把“蜜钵钵”直译为目的语读者熟悉的“honey jar(蜜罐),把“刺窝窝”直译为“pincushion(针垫),把“心”(heart)意译为“head”,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模式。

()异类转换模式

异类转换模式指汉语修辞手段转换成英语中不同的修辞手段[4]。本文的异类转换模式即隐喻转换成明喻。例(2):

原文:谈谈古,论论今,都成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诸葛亮了。

译文: They talked freely about everything from ancient days to the presentas if they were all latter day Zhuge Liangsthe sage who knew events of five hundred years in the past and could see events five hundred years into the future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其足智多谋。本句把屋里闲谈的人比作诸葛亮,使用了比喻词“as if”来连接本体和喻体,是隐喻转换成明喻,明喻让目的语读者明白易懂。译者使用了“as if”引导的虚拟语气和“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来翻译原文,在语序表达上也稍作调整,顺应了译文的语言语境。

()零类转换模式

零类转换模式指汉语修辞手段在英语中消失[5]。本文的异类转换模式即隐喻消失。例(3):

原文:他取下烟袋,把大半绿烟渣子倒给老汉。老汉笑了,眼睛笑成鸽粪圈儿。

译文:He poured half the contents of his to-bacco pouch into the shepherds pouch The gift was received with smiling eyes

此处把“眼睛”比作“鸽粪圈儿”,一方面形容牧羊老汉非常高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漠里环境恶劣,牧羊老汉在大漠里风吹日晒。此处用鸽粪圈儿比喻眼睛,用甘肃农民语言既形象又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处为合译,使用了省略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译文中喻体“鸽粪圈儿”并没有译出来,译者直接翻译成“smiling eyes(微笑的眼睛),隐喻消失,译文读者能够明白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把“鸽粪圈儿”翻译出来反而让译文显得生硬,目的语读者也难以理解,因此选择不翻译更为合适。译者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心理世界。

二、隐喻的翻译模式

通过收集统计发现,《大漠祭》中隐喻的翻译方法有直译(119 )、意译(39 )、合译(36 )、换译(15 )、省略(6 )。经过统计,《大漠祭》隐喻翻译的方法呈现出来的总体模式为:直译 > 意译>合译 > 换译 > 省略。也就是说,直译最多,意译次之,合译第三,换译第四,省略最少。

()直译

直译:跟随源语形式来翻译;或者通常指翻译出源语的字面意思,让读者自己理解。在文本数据库中,直译最多共 119 条,占 55 3%。直译能够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例(4):

原文:满天黄沙,沙粒都疯了,成一支支箭,射到肌肤上,死疼。

译文: The sun shrank and paledseemly quivering under the winds violent assault

本句的比喻修辞手段描写了沙漠中人被狂风肆虐时的真实感受。此句为直译,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把隐喻转换成了明喻,用了比喻词“like”,以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原文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那种沙漠中狂风带沙的感受,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心理世界。

()意译

意译:跟随原文的意思来翻译;或者指在词汇意义及修辞的处理上,采用转义的手法,从而更流畅、更地道地再现原文的意思。数据库中,意译共 39条,占 18 1%,仅次于直译。例(5):

原文:乡下女人别的不如城里人,可骂起仗来,哪个都是破天门阵的穆桂英。

译文:Women from the countryside excelled and outclassed their urban counterpartssince ev-ery one of them was a verbal woman warrior

穆桂英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她智勇双全,辅佐公公杨六郎大破天门阵,她英勇作战,是人们所喜爱的古代女英雄。此处把乡下女人们比喻为穆桂英,作者想表达女人们在骂架时的架势如同穆桂英上战场一样威武,可见乡下女人们骂架的厉害。译者此处并没有直译穆桂英,因为目的语读者对穆桂英并不了解,译者此处译为“a verbal woman warrior(一个口头上的女勇士),既表达清楚了女人骂架的意思,也让目的语读者明白穆桂英是勇士,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

()换译

换译:用译语文化的本源概念来替换源语文化的本源概念;或者是用目的语惯用表达如谚语、俚语等来翻译源语,达到让目的语读者领会其含义的目的。数据库中换译共 15 条,占71%。例(6):

原文:一到秋上,人就苦成个猴儿了,所以妈常打发猛子们去帮凑一下。

译文:Every autumnshe worked until she was skin and bonesso her mother sent Mengzi and Hantou over to help out

此处作者把兰兰比作“猴儿”,意思是兰兰在婆家干活非常辛苦,瘦了很多。在英文表达中常用“skin and bones”来形容人瘦得只剩皮和骨头了。译者采用了目的语读者更易接受的表达方法,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使其能够轻松地理解原文。

()省略

省略指原文中的本源概念在译文中消失,译者直接省去了该本源概念。当某个本源概念在目的语读者看来多余,甚至容易引起误解,或者该本源概念很难翻译,不翻译该本源概念并不影响原文的情况下,译者便采用此翻译方法。该方法在《大漠祭》中隐喻的翻译过程中共使用 6 次,占28%。例(7):

原文:老顺却噗嗤一声笑了:“外国的别的我也不想,就是不知道外国酒是啥味道。”灵官妈嗔道:“哟,六月天的老狗想吃冻大粪。”

译文:The only foreign thing I give a damn about is their liquor,”Laoshun said with a chortle.“Id like to know what it tastes like.”

此处是灵官妈在讽刺老顺,把老顺比喻成“老狗”在大热天想吃“冻大粪”,意思是老顺喝洋酒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译文中省略了此处的翻译。狗在西方人看来是人类忠诚的好朋友,很多人把狗当作宠物,而此处用“狗”来讽刺老顺,属于乡村骂人的语言。译者出于对目的语读者心理的考虑而选择省略,顺应了译语文化。

()合译

合译指以上四种最基本的翻译模式中两种以上的结合 使 用。该 数 据 库 中 合 译 共 计36例,占16.7%。例(8):

原文:他向来自己勤扫门前雪,不管门外驴踢锅。

译文:He had always minded his own busi-nessor as the local saying wenthed swept the snow around his house and paid no heed to a don-key knocking over somebody elsespot

此处“勤扫门前学,不管门外驴踢锅”是根据成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而改编,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此处合译,使用了换译和直译两种方法。西方人用“mind onesown business”来表达不管闲事。译者使用换译让目的语读者明白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的同时又直译了原文,也让读者更加直接了解到原作者乡村语言的幽默风趣,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心理世界中的认知因素。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大漠祭》中隐喻的翻译策略、隐喻的翻译模式进行举例分析,发现不管是何种翻译转换模式、何种翻译方法,译者的目的就是实现原文与译文的语境顺应,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Edward Arnold Ltd. ,1999:55 56

2]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外语学刊》,2002(3):7 11

3]戈玲玲:《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其英译本为例》,《中国翻译》,2012(4):108 111

4]何元建:《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211 217

5]戈玲玲:《论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外语学刊》,2011(1):117 122

 

——发表于《文化学刊》(Culture Journal20204月第4

 

作者简介

 

邹瑶琳(1987 ),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戈玲玲(1963 ),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翻译研究。

 

 

 

  相关文章
2011-05-21 17:02
2011-06-01 09:54
2019-12-04 08:08
2011-09-11 21:23
2013-06-30 07:47
2011-06-23 06:40
2013-11-01 08:08
2018-03-12 10:33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