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为展示自己——读《老子的心事》有感
文\王志新
春的节日已过了八十四个小时,因冠状病毒事件,不能外出,不能聚会,只好待在家里陪着老人过一个安静的节日。这也恰好成全了和家人陪伴的机会,也给自己静修读书提供了助缘,所以有时看似磨难的东西,反而是另一种成全。人生中的所有际遇,都是最好的安排。
前两天在群里分享了一段雪漠老师《老子的心事》里的文章“用行为告诉世界你是谁”,这也是我经常分享给亲人朋友的内容。整理完这篇文章,心里忽然冒出了想要说话的信息。于是,我就提笔写下了这点文字——
我在2017年开始阅读《老子的心事》, 2018年我又阅读了一遍,那时正恰逢雪漠老师在北京参加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雪漠图书中心”新闻发布会,当时,我真的有些遗憾没有能参加北京的活动,但我在家时时关注着活动动态。
记得那天夜里,我又打开了《老子的心事》第一辑,一种莫名的宁静代替了渴望去北京的念想。那时我翻开了书的第二十章“大智若愚,看破随缘”最后一节“化为泥土,任世人踩踏”。当我再一次看到这些文字时,就觉得心中一亮,虽然已经看过好几遍了,心却没有当晚那么得清晰,却有一种似有若无的感觉,北京之行未果的思绪当下打开了。大智若愚做不到,随缘,不就是随顺因缘、随遇而安吗?真正的随缘是安住于当下、无欲无求的境界。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很难做到无求,要么时时都在有求,要么就是散乱昏沉、无所事事,安住是做不到的。“化为泥土,任世人踩踏”的内容让我声泪俱下,仿佛母亲把我揽到怀里时,久违的委屈得到释怀,终于让我找到了安心的所在,坦然地融入了那浓浓的喜悦里。
其实,我们的一生,无论是学习也罢,还是修炼也罢,在升华生命、完善人格上,其目的都是为了打碎自我,实现“无我”的智慧状态。做事、生活的目的也是这样,仅仅是为了获得真正的快乐,而无欲无求才是最快乐的。然而,我们在生活做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被生活的表面假象蒙蔽了探寻真理的心智,偏离了方向。
做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什么价值呢?真正快乐地活着,不为自己留下任何遗憾。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做过的事。这是雪漠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因为,人活着就是做事的过程,没有这过程,也就构不成活着的意义了,甚至生存也是问题。这又似乎很难理解,并不一定是世人认可的理由。谁不在做事?难道我活着不快乐、没有意义吗?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痛苦的,他们或许得了绝症,或许事业一败涂地,或许生活艰难、家庭不圆满,但是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快乐的呀?只是在遇到坎坷时会有痛苦,谁又会没有痛苦呢?这就是我们的大众心态,觉得人生就是这样,苦乐参半,人人都在这样地活着,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别说啥意义,活着就行了。
在传统文化的典籍中,有“人生八苦”的说法:生苦、病苦、老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七情六欲狂躁不安,被各种情绪驱使不能自主)。所以,我们生活在难忍能忍的境况中,反而已麻木地感受不到了苦的本质。如果我们认真地反思一番,就会发现这些,因为我们觉得人生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等的生命,没有比我们更好的存在,才会产生这种自我欺骗的傲慢。假如我们了解还有比我们更自在、更逍遥的生命状态的存在,恐怕就不会如此心满意足、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地自以为是了,也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之道。
人的价值,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每个人的追求与梦想都不同。所以价值对于每个人而言也有大小、真妄、终极不终极的区别,就像孝有大孝与小孝一样。小孝孝于家,大孝孝于天下。那些为国捐躯、舍己利人、为人民服务、用智慧和行为传播大善文化,那些圣贤、智者,那些为往圣继绝学的人们,舍弃自己和小家,为利益社会、为利益世界而做事、传递智慧的人,都是大孝行于天下的真正英雄。而那些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只为自己或家人着想,自私自利的人,其实他们只是动物一样的活,甚至连小孝也谈不上,因为他们的行为伤害的不仅是社会,也伤害着自己的亲人,因为看似孝的背后,其实为亲人、家庭,乃至家族,种下了丑恶的种子,殃及的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因为世界运作的因果法则是不灭的自然程序,任何生命行为的反作用力,最终都会作用于行为者本身。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为自己着想,不计得失,以利众利民而发心做事。所以,书中经常讲到:“布施是世界上最大的赚钱秘密。利人就是最大的利己”。这是为什么呢?从最基础的来说,因为我们的世界,所有的存在,都是在不断发生着关系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正因为我们任何的生命个体,时刻都在不断地彼此发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的作用就应该是给予,是包容,而不是占有、索取和伤害。如果是索取和伤害,那么任何一个物种可能就会被侵害,最终灭亡,但又不可能有任何一个独立的物种单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相互协作,彼此互助,才是这个世界万物并存的原因。也正是如此,慈悲、爱、奉献才是宇宙世界,乃至我们人类生存繁衍的核心。因为奉献爱的同时,这种爱波及到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所有的善德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向示爱者涌来,物以类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爱别人就是在爱自己。老子的“外其身而身先,后其身而身存”的道理。从这一点来看,做事的意义大小,就是利益他人的高度和范围的大小,让人们明白、智慧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一种真正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才是最大的利众行为,做事的价值也相应的大了。这不是说为自己为家庭做事就没有意义,相对来说只是利益的范围小了一些,还是有意义的,只不过功利心、自私心产生的爱会产生排斥和对立,受益的范围小而伤害的范围大,丢了世界而只拥有自己,如同“得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的荒唐,岂不是得不偿失。所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是文化传播的意义所在。
社会的混乱、人类价值评判体系的扭曲,正是文化的没落、道德教育传播的滞后造成的,人一旦失去了敬畏心、失去向善精神,人类就会向动物性的存在滑落,失去人性的光芒,整个人类世界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雪漠老师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提到:人类文化中必须要有宗教精神。人可以没有宗教的形式和行为,但必须要有宗教精神,一旦丢掉了宗教精神,人类就会堕落。这就是现代人类价值观混乱,纷争四起,战乱频发的主要原因。
雪漠老师提倡做事,主要也是这个原因,没有行为就没有一切,文化传播的意义也只有体现在行为上。做事的目的就是借事炼心、借事调心,通过做事的行为利益众生,打碎自己,成就公心。打碎自己的狭隘与自私,不追求结果,只享受做事的过程,坦然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佳方式。
在雪漠老师的作品中,我最爱的一段话就是:“做事如彩笔描空,描时专注,描后放下,心中空中了无牵挂。不念过去,不渴望未来,只享受当下的明空无执状态。”这就是做事的意义,闲着心做事,只享受做事的过程,不追求结果,让心安住在空寂明朗、无欲无求状态。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这种无执无欲的安住状态,也是借事炼心的最佳注脚,所以也必须多做事,让自己真正地超越自我,完善人格。
前些时候,雪漠老师讲了基督教文化,看后有很多的感悟,基督教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文化强势,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衰萎,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之所以衰萎,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在“用”的方面偏差了,这可能也有点“执空”的因素在里面,在文化的妙用上着力不足,所以在宋朝时期就有人批评当时的文人学士说: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只懂得空谈理论,在国家的发展上束手无措。而基督教文化恰恰相反,他们的强势就在于妙用文化的智慧,在科技方面发挥了基督教文化的能动性,科技的发达,国力的强盛,直到现代在物质生活方面远远超越了东方,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对文化的理解与妙用问题。我们不能抱残守缺,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应该剔除糟粕,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为我所用,与时俱进的传播和应用圣贤的智慧。文化的真正价值,不是理论的超绝,而是博古通今、学以致用,让文化的智慧指导我们的行为,没有行为,文化的意义也不大。
其实,写这些内容,还是因为《老子的心事》,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虽然我涉猎的文化典籍不多。还未曾翻开书的那一刻,我就被这名字吸引了,老子有心事吗?如果有,他的心事是什么?说他有心事,这又好像不对,按照老子的境界,以及《道德经》的诞生因缘,应该是没有心事的,老子本来已达到了无心的境界。这种矛盾的思考使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窥其堂奥。
《道德经》到底赋予了我们什么?两千多年来人们都在研究,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又该以何心态、怎样的视角,来探知老子的心事?这就是雪漠老师解读圣贤文化的不同之处。从“用行为告诉世界你是谁”这个话题中,我又一次发现了活着的意义。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贯穿整部《道德经》的核心,无为的境界就是打碎自我之后的“无我”状态,无我就会无私,因为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哪里还有自私和对“我、我的”的执著呢?没有了执著和索取,自然就放下了一切的期盼与造作,那当然是自在坦然地喜悦状态,这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既然明白了世界一切的虚幻性,就远离了所有的烦恼与纠结,做起事来也就更加的积极快乐,不再计较得失和取舍,做事反而成了一种享受。因为这个小我消失了,完完全全地融入了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没有了我和他的区别,所有的人事都成了“我”的自家事。虽然这对于我来说只是理解上的道理,但通过这种正确的人生观的指引,有了这种见地来指导做事的用心,以舍的心态贯穿行为,就会逐步消融自私和愚昧,也就做到了借事炼心、借事调心的人生历练,实现人的主导权,完善了人格。
做事的过程也是在传导一种文化,只是换作了用做事的行为来展示一种大爱的风景,影响人们对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做事也不应该有目的性,有目的就必然会产生欲望,欲望是一切苦恼的根源,而且其结果也不一定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随心所愿。
在“用行为告诉世界你是谁”中,有一段话说明了这一观点:“做事也是这样,我们做事时,不要太执著它。要明白,我们不是在解决问题,也不是在完成什么项目,我们是在寻找一个大家一起成长的机会和理由”。
世界一直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就像流水不断地在流动,变化不居,任何事情都没有一成不变的,结果也是无法控制的。随顺因缘,顺势而为,做好当下该做的事,享受其过程,就是最好的安心之法。
人的一生,所有的烦恼痛苦不如意,都是自我的个人成见造成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这种认知限制了一个人的心胸,事事处处他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的看法、行为一旦不如自己的意,烦恼就会产生,这都是自私心的产物,是总执著于“我、我的”形成的顽固性认识对心的影响。要想打破这种陋习、改变这种由认知形成的模式对我们的伤害,就要粉碎由执著于“我”造成的禁锢。所以,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能包容别人,就不可能快乐无忧。反过来说,只要心胸开阔,不在乎那些人事中的很多东西,放下对自我的执著,包容不同的观点人事,就能活的快乐自在。因为清净是心的感觉,心中无事,没有那么多的想法看法,人就自然会无忧无虑,所有的揣度、计较、纠结都会迎刃而解。
在几十年生活中,我也发现了老子讲的“上善若水”。我们要向水学习,没有自己固定的形态,更没有任何棱角,从来都不会与任何事物争斗,也没有自己的成见。遇高则止,遇洼盈满,随遇而安,变动不拘。只要遇到违逆阻碍,它就绕道而行,从来不会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人也应该如此,让自己变成一个圆球,顺势而为没有锋芒,只要别人需要,把自己扔到哪里就安住在哪里。但是,水的柔软并不是它没有大力,一旦有了一种需要自己发动的机会,它就会有一种了摧毁一切的大势,柔弱中却隐藏着巨大的刚强,这就是一种担当,处下的时候积聚能量、蓄势待发。居上的时候就会减损自己的高势,可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它总是因地制宜,顺应环境的需要而任运自然。
《老子的心事》,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本质,也恍惚间懂得了他的心事,在我人生的这次旅行中,也品尝到了智慧的法雨对人生的滋养,人类光明的前景就在每个人寻觅向往的心中。
我也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亲人,能够读到雪漠老师的《老子的心事》,在清凉的文化里沐浴灵魂的洗涤,让传统文化的火种,点燃你心中的那盏沉暗已久的明灯,做一个超然物外、让心属于你自己的真正大写的人。
——庚子年正月初三于祥敬德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