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海淘”药品是拿生命开玩笑
文\黄帅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作兵在门诊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位70多岁长期腰痛的女患者,听了周围“热心人”介绍,从海外东欧某国网购了强力速效的“腰痛丸”,只用了5天便因头晕、呕血、黑便被送医进行紧急救治。
这不是个案,不少患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特别容易盲目相信所谓国外的“特效药”。尤其在身边熟人的介绍下,就更容易误入歧途。虽然我国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医药研发和药品质量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这不等于外国所有药物都有“奇效”,更不等于患病后可以“病急乱投医”。
不少朋友虽然对“谨遵医嘱”之类的话耳熟能详,但有时在各类“良药”的吸引下,仍然做不到坚持医学专业主义的立场和对健康生活方法的掌握。祛除人们心中对“洋药”的盲从是必要的。如何去做?起码要逐渐养成科学的用药意识,具备一些医药常识,这能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断绝对所谓“奇效”的念想。
应当注意,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比如有的药物给年轻人吃有效果,但老人服用就会损害身体健康;有些药品还有很强的群体针对性,比如有的药物上明确注明,孕妇或小孩禁用等。这些特殊性构成了药物使用的复杂性,对不了解医药专业知识的普通患者来说,不经医生指导“自行服用”,或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更何况一些国外药品来源并不清楚,只靠售卖一方“宣传”,甚至把药效吹得天花乱坠。再者,中国和外国医药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对医药售卖的标准和规范也不一样,就算符合外国售卖标准的药品在中国也不见得可行。
在我国,药品经营有非常严格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要求,“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对于进口药品也有具体要求:“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经批准生产或者进口的药品,应当组织调查;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撤销批准文号或者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这是一个“购物狂欢”的时代,上网买衣服、海淘化妆品,让买东西变得轻而易举。但药品并不是单纯的“东西”,不能把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用到买药上。尤其对患者来说,一定要遵照医嘱,认准具备资质的医药售卖方,别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时候自作主张!
——选自《健康时报》(2017年11月14日 第 01 版)
【回放】雪漠读书汇掌门直播请扫描下图二维码登录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