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1月25日下午,陈亦新作客青岛书城,在负一层为广大读者别样解读苏东坡。
说不尽的苏东坡——陈亦新作客青岛书城解读《苏东坡传》
“苏东坡的文化和他的诗词已经进入我们的血液!” 青年作家陈亦新在青岛书城感叹道。11月25日下午,陈亦新作客青岛书城,在负一层为广大读者别样解读苏东坡。
此次书城的分享,已经是陈亦新第三次在青岛解读苏东坡了。他提起苏东坡来就情感丰沛,思如泉涌,滔滔不绝,而苏东坡本人又着实是个传奇可爱的人物。连讲三次,真是“说不尽的苏东坡”。这次讲苏东坡,题目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东坡《定风波》中的一句,而这一句又寄寓了苏东坡旷达的人生态度。一个题目可谓兼顾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人格成就,而这次分享的内容也很独到。
苏东坡的民间影响力很大,几乎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化为了我们的文化基因。苏东坡原名苏轼,在黄州东坡务农时号“东坡居士”。后来知道“苏东坡”的人竟比认识“苏轼”的多。提起苏东坡来,我们往往会想到他那些妙趣横生的禅机故事、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禀赋非常的学识才具,等等。而此次陈亦新特别谈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特别是苏东坡作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在文学上,苏东坡是少有的全才,他是诗、词、散文的全能冠军,尤其他是宋词中绕不过去的存在。陈亦新认为宋词中苏东坡的成就至少可以排到前三。而苏东坡由于在世时地位和文名就很不一般,所以保留下来的作品和资料有很多,这在唐宋诗人中更加难得。他的诗词给了我们很多滋养。中秋思亲时可以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面对江河感慨万千时可以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血液,在我们的身上奔腾着。“‘苏东坡’已经变成了一种大文化现象,不仅仅局限到某一个人、某一个时间段、某个地点的个人行为。”陈亦新如是说。
由此,陈亦新引申到了他对唐诗宋词的一些体会。他不惜赞美把唐诗宋词称为中国文化中最为精妙的瑰宝。他认为唐诗宋词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陈亦新曾经问过一些顶尖级的翻译家,中国文化中最应该翻译出去而未成的是什么,很多人首先说是唐诗宋词——其文字、意境、双关的美妙、含蓄很难转化为外文。第二,唐诗宋词还有穿越作用——穿越时空展示场景和心灵,不过百年的人生可以通过读诗而获得无限期的延长。第三,唐诗宋词可以用来承载情感,在其中遇见未知的自己,寻找曾经和未来的自己。读诗还可以使人的语言感觉变好。因此,陈亦新非常建议家长们带孩子读读唐诗宋词,比背诵烂大街的“好词好句”要强得多。但是要激发兴趣,强迫孩子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而于文学成就之外,苏东坡的生平经历也非常精彩。陈亦新甚至认为苏东坡一生经历可称得上其最好的作品之一。苏东坡年少成名,早中进士,却屡遭贬谪,王安石变法时作为“旧党”贬到地方。“乌台诗案”时差点丢了性命,在黄州当“犯官”时家用捉襟见肘,晚年一贬再贬直至海南。然而屡逢艰险,却依旧乐观旷达不改——坐牢时还可以酣睡,在黄州做“犯官”时写下了《赤壁怀古》,贬到海南年迈体衰依旧吐纳观修、对海梳头,临死还以为自己仅仅是一场热病——他实在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苏东坡之所以能屡遭不幸却成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具备这样的人格魅力,在陈亦新看来,与他的信仰不无关系。苏东坡作为一个佛教徒,修习、掌握了很多佛法智慧——有了这种文化作支撑,他有非常强大的内心世界,可以笑看风云,可以全然接受生命的一切赐予——他甚至全部遭遇了“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三桩不幸,却未改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正因为文化对于人生的积极作用,雪漠老师现在提倡“心学大系”,帮助更多的人让心属于自己,拥有一颗博大的心,在面对人生困苦的时候可以坦然处之。 “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佛教讲“人生八苦”,人生苦难这么多,非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可。一颗强大的、自主的内心,甚至可以把苦难变为财富和营养。
当下的时代,或许更需要这种文化与智慧。现在很多孩子经不住磨难,甚至有的孩子会因高考失利自杀。如果他有一颗自主的心,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有机会接触到“雪漠文学”和“雪漠心学”,进而拥有一颗强大、自主的心,像苏东坡那样,做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谢威)
【回放】陈亦新解读《苏东坡传》掌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