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聚焦 >> 息羽听雪 >> 正文

灵魂需要地域文化的滋养——从《野狐岭》谈岭南文化与西部文化(6)

2015-01-28 05:12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51238287
内容提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他就是一个无根的、漂泊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灵魂需要地域文化的滋养——从《野狐岭》谈岭南文化与西部文化(6

——作家雪漠做客东莞图书馆“市民学堂”

2010年,我带着几个朋友专门到东莞东坑镇采访过木鱼歌。东坑镇是东莞木鱼歌非常重要的一个县镇。在座的朋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去采访那些盲佬。那里还有一些女人也会唱木鱼歌。虽然在那里的一些学校里,有些孩子也开始学唱木鱼歌,但还不是传承意义上的学,事实上,木鱼歌已经开始消失,即将后继无人了。所以,我把它写进了《野狐岭》,而且,在《野狐岭》中,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善文化。如果你看了《野狐岭》,对木鱼歌感兴趣,能关注这种文化的话,你的人生就定然会出现一种全新的东西。

木鱼歌是岭南人讲的另外一种中国文化,里面有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有很多东莞历史、岭南文化的故事,以及佛家、道家的故事等等。现在,东莞的群众艺术馆已经开始收集木鱼歌的词本了,所以可以查到一些书面资料,但是,在民间,木鱼歌已经开始消失,真正的木鱼歌传人越来越少了。也是因为这一点,我才会在《野狐岭》中写木鱼歌。我之所以写它,就是希望它——起码是它给时代带来的那种滋养——能随着我的作品流传下去。

其实,不仅仅是木鱼歌,东莞的很多东西都在消失,西部文化中的很多东西也在消失,很多传统文化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地出现了断裂。就是说,新的文化还没有出现,旧的传统却已经断裂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总会尽自己的一点能力,保存一些我所遇到的、非常美好的文化。我也觉得,每一个发现了这样一种文化的人,都应该把其中一些东西承载下来,传承下去,比如,将那种文化的精神用起来,影响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些东西一旦消失,就再也找不到了。

今天,我们开车转了一下东莞,在这座城市里,已经很少能找到一些关于东莞历史的、民间的、地域性的文化了,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已经把它们扫得找不到踪影了。也许,只有在东莞图书馆这样的地方,我们才能听到一种传统的声音。

我们的灵魂需要地域文化的滋养,这种滋养能让每个人具有一种个体性的东西。一个人有没有根,而且是生命之根,完全取决于他能不能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滋养。如果能,他就有根;如果不能,他就没有根。莫言得到了高密地域文化的滋养,沈从文得到了湘西地域性文化的滋养,所以,他们都写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所以,这个问题是目前很多人都必须注意的东西。

一个人的生命之根,需要几种文化来滋养:第一,传统国学文化的滋养。这是我们大家都有的。因为很多人都在学习,百家讲坛也在讲国学。第二,知识性的技能培训。这个也随处可见,因为到处都是培训课程,书店里也有很多成功学之类的书籍,这些都属于知识性的技能培训。第三,地域性文化的滋养,这是你的生命基因。当你得到家乡地域性文化的滋养时,你就会具有独特的基因,就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生命个体。这个东西一旦消失,你的特征消失,你就会被外来的东西所同化,或者被异化。

地域性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家庭的文化之根。它属于你的母亲、父亲所承载的文化之根。很多时候,父母如果承载了多种文化,一些家庭中就会出现多种文化的“杂交”,显得非常丰富,这属于家庭文化之根。第二,本土的地域文化之根。我为什么谈这个东西呢?因为,我在跟很多朋友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知道的都是一些很多人都知道的东西,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他就是一个无根的、漂泊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当然,我说的成功是多种意义上的成功,既包括世间法意义上的成功,也包括文化意义上的成功。我身边有几个志愿者,我告诉他们,他们要做的就是两件事:第一,做事;第二,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有根,必须得到多种文化的滋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续)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2016-08-04 13:26
2017-01-11 21:05
2014-04-04 08:38
2014-04-22 07:44
2020-08-03 20:24
2020-03-05 11:08
2015-02-04 06:07
2014-04-17 08:02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