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刘再复:三国水浒是人心的地狱(一)

2014-08-09 05:58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刘再复 浏览:54244532
内容提要:鲁迅一生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很伟大,但他的改造事业並没有成功。

 

刘再复:三国水浒是人心的地狱(一)

——答《瞭望周刊》记者杨天问

1.您在《双典批判》中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称为“中国人的地狱之门”,而在我国民间,也早有“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对于这两部作品的文化批判,您的着眼点各是什么?在您看来,“双典”对于中国世道人心的危害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最黑暗的地狱是人心的地狱,“双典”便是这种地狱。《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把中国的人心推入黑暗的深渊,使中国人原是非常纯朴、非常平和的心灵发生变形、变态、变质,变得愈来愈可怕,此时,我必须大喊一声:同胞们,请小心自我的地狱。中国正处于急速现代化的过程,此次现代化,不是枪炮推动的(即不是殖民过程),而是技术推动的,因此,它是民族生活的自然发展,所以我非常支持,也为现代化的成就而衷心高兴。但是,历史总是悲剧性地前行,“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包括三个负面的东西:(1)生态的破坏;(2)社会的变质;(3)人心的黑暗。这三种代价中属于最严重也是最根本的破坏是“人心的黑暗”。在此历史语境下,我对“双典”展开批判,正是期待减低付出的代价。

 “双典”对中国世道人心的危害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蔑视生命、蔑视妇女、蔑视孩子,嗜斗、嗜杀、嗜血,一切都可当作英雄的祭品等等,我不想再复述了,但今天面对你的问题,我要再次指出:“双典”对中国人心有一种共同的巨大危害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水浒传》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让人觉得“目的”神圣,使用什么“手段”都合理,这就是所谓“造反有理”,武松血洗鸳鸯楼,滥杀仇人之外的十几个无辜(连马夫、小丫环也不放过)有理,李逵按照吴用的指示把四岁的婴儿(小衙内)砍成两段也有理,为了逼迫卢俊义、朱同、秦明上山而欺骗、嫁祸于人、屠城等一切手段都有理。《三国演义》也是如此,为了自己设定的目的(如刘备的维护正统和曹操的维护一统)便不惜使用各种权术、心术、诡术,不惜施行各种阴谋、阳谋、毒计。为了打下江山,脸皮像刘备那么厚、内心像曹操那么黑,均理所当然。中国人一代代地欣赏、崇尚武松、李逵、刘备等,到了当下,厚黑学”竟成了中国一部分聪明人的生意经和升官发财的潜规则。面对这种现象,我在批判”中强调目的”和手段”乃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卑鄙的、血腥的、黑暗的手段不可能导致崇高的、圣洁的目的。我认为,手段”比”目的”更重要,换句话说,手段重于目的。这是我感悟到的一种人文真理。对不对,可以讨论。不能简单地说造反有理,即不能认为只要是造反,那么使用什么手段都是合理的。也不能简单地说正统有理',即不能认为只要是维护道统,使用什么阴谋权术都是合理的。

 2.您说过,写作《双典批判》,其实是在写作招魂曲。中国文化的魂,是一个诚'字。这个字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何到了《三国演义》时代,字会丧失殆尽?

 答:在美国落基山下,常听李泽厚先生讲中西文化的根本区别,其中有一点是说基督教讲信”,因信称义;而中国讲诚”,至诚如神。《中庸》讲不诚无物”,后世讲诚则灵”,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基督的信”,派生出主、爱、赎罪、忏悔、得救、盼望、原罪等基本范畴;中国的诚”则派生出仁、礼、学、孝、悌、忠、恕、智、德、义、敬、哀、命等范畴,这些范畴可视为诚”的文化内涵。而我们通常讲的诚”比较简单,主要是指诚实、真诚,即对天、对地、对人、对事、对生、对死、对他人、对自己都要真诚、真实。这种诚”是真,又是善,是中国原型的价值文化,也可以说是本真本然的价值理性。这种价值观以情感为本体,不以功利为本体。如果说,信上帝是西方的魂,那么,诚内心则是中国的魂。但是,到了《三国演义》,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的政治功利,一切都纳入权力角逐和利益平衡的政治体系。为了夺得政权,战胜对方,即实现功利的最大化,争斗的各方全都掩盖真相,全都带假面具。谁伪装”得最好,谁的成功率就最高。这是三国逻辑。那个时代,表面上是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诡术、权术、阴谋的较量。以生命个体而言,当时最有力量的是吕布,但他失败得最惨,因为他的诡术、权术不如刘备、曹操等,他临死时,还期望刘备能替他说话,还给他一点,结果适得其反,刘备报答他的是落井下石。在争权夺利进入白热化的时代里,绝对不可能有字的立足之所。三国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又是诚实丧尽的时代。

 3.您曾提及,鲁迅先生最早发现了双典与中国国民性的相通。可否谈谈双典的这种国民性基础最早可溯源何处?对于鲁迅先生所述的三国气水浒气,您作何解?您认为,双典的产生又有助于塑造新的国民性格,这种性格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双典产生之后,其文化价值观就一直在统治着中国,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为何其会有如此巨大的塑造力和影响力?

 答:鲁迅所说的三国气水浒气,可理解为三国气质水浒气质,也就是中国人早已具备三国式与水浒式的国民气质即国民性了。鲁迅的意思是说,中国人因为有国民性的基础,所以就喜欢双典。说得明白透彻一些,便是:中国人早已成了三国中人与水浒中人,所以自然就乐于接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超阶层、超阶级的全民族共有的国民性也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国民性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不是某时某地某处发生的事件,所以很难回答你的溯源于何处的问题。

 鲁迅指出中国人接受双典”有国民性基础,这一点对我有启发。我补充说明的是,双典”产生之后五百年来,它又加剧了中国国民性的坏的方面,起了巨大的负面作用。使中国国民性中瞒”的方面、骗”的方面伪”的方面、凶残”的方面找到英雄的榜样”,从而进一步恶性发展,以至形成相信造反有理”、权术有效”等新的民族性格。五四之后,中国接受西方文化,引入西方的许多人文经典,但是,他们对中国世道人心的影响,都不如双典”如此广泛和如此深刻,真正统治中国人心的还是双典”。国民性是一种历史的惰力,双典”产生后又强化了这种惰力,很难改造。鲁迅一生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很伟大,但他的改造事业並没有成功。他的《阿Q正传》並没有战胜《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现在中国仍然到处是水浒中人与三国中人。也到处是阿Q

 4.您将中华文化划分为原形文化和伪形文化,能否谈谈做这样划分的原因和其现实价值?您认为《山海经》是中华文化的形象性原形原典,是中国真正的原形文化,为什么?以《山海经》为参照,《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又是如何发生伪形的?

 答: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的划分,是德国思想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首先提出的,他用这两个概念描述了阿拉伯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变形变质,我借用来描述中华文化,並不是套用,而是中华文化也有原形与伪形之分,也有原形文化变质为伪形文化的现象。每一种大民族文化,本身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大系统的质都不是单一的,列宁早就说过,每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用我们熟悉的语言表述,便是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精华与糟粕。但是,分清精华与糟粕是静态分析,而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这两个概念则包含着动态过程,这种划分更能呈现文化历史的真实,也更能帮助我们在评价文化时免于落入本质化即简单化的陷阱。我把《山海经》界定为中华民族原形文化的经典,是因为《山海经》虽然是神话,但它却呈现出中华民族最真实的原始精神,是中国最内在的历史。中华民族心灵的本真本然是什么样的?中国历史的开端拥有什么样的基因?《山海经》全都形象地呈现出来了。《山海经》这部天书见证了中国原形的英雄文化。以《山海经》救人、造福人类的建设性文化为参照系,我们就可以看出双典中的英雄已完全变质,双典文化已变成杀人的、破坏性的英雄文化。

 5.您为什么说五四运动选错了旗帜和靶子?这是否说明,五四主要着眼的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文化运动,而您对双典的批判等工作,则更多关注的是整体国民精神人格的病灶?

 答:你作此解读也有道理。五四新文化运动很了不起,它包含着历史主义的文化内涵,也包含着伦理主义的文化内涵。我的双典”批判,的确更多地关注伦理主义内涵,也就是你所说的整体国民精神人格。从历史主义的角度着眼,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推动中国走向现代社会,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把孔夫子作为旧文化的总代表,这无可非议。他们把孔子作为打击的靶子,是为了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了赶上时代的潮流,必须接受西方的理性文化,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从伦理主义的角度着眼,我则认为孔子並不代表中国道德的黑暗面,真正体现中国道德的负面与黑暗面的,应当是《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要说吃人,双典里的主要英雄真正是在吃人。《水浒传》中的暴力,《三国演义》中的伪装与权术,都是反人性与反道德的。五四批判旧道德、伪道德,而伪道德最典型的形象不是孔子,而是三国中人。《三国演义》不仅有道德的伪形,而且还有智慧的伪形、美的伪形、历史的伪形,样样都是科学与民主的大敌,样样都在腐蚀人的心灵。如果五四运动以双典为主要批判对象,现在中国人的灵魂一定会健康得多。

 6.在对《水浒传》的批判中,您在确认造反的某种历史合理性,同情造反者对专制制度专制权力的反抗的同时,却并不认同反抗者的专制人格。这种专制人格指什么?您为何对其不认同?

 答:在我心目中,所谓专制,包括专制制度、专制人格、专制语言、专制氛围等层面。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对无处不在的专制氛围、专制人格、专制语言感受特别深。群众专政,最可怕之处首先是造成专制氛围,随时都可能被点名,随时都可能被揪”出来,没有任何安全感,那个时刻,我才明白,大民主原来是大专制,难怪伏尔泰要说,我宁可受寡人专制,也不愿意受众人专制。还有专制语言,这就是我一再批判的语言暴力。人身攻击,心灵中伤,人格践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变成无稽造谣,无端污蔑,无耻诽谤,无限上纲,无所不用无极。那个时候方块字全带毒液,中国古今最受尊重的圣贤和中西方最有成就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无一不受到最恶毒的抹黑和打击,连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难幸免。除此之外,还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到处都横行着李逵式的排头砍去”的专制人格,这种人格是唯我独革、唯我独尊、唯我独断的人格。我在双典”批判中说李逵有两个特点,一是不近女色,二是嗜杀。因为不近女色,他就占领了道德制高点,就可为所欲为,嗜杀滥杀也是大英雄。中国的男人,多半都具有专制人格,心理上皆嗜杀好斗,唯我独尊、独断,但又好色。文化大革命中打斗造反的红卫兵,几乎个个都具专制人格,他们未掌权时是暴民,一旦掌了权便是暴君,因为本来就是专制人格,一旦重新洗牌成功掌了权,自然还是喜欢由我独断独裁的专制制度,于是,革命领袖转瞬间变成了专制暴君,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全是此种循环套。所以我才特别强调,必须在文化上清除专制人格,否则,中国永远走不出专制--造反--再专制的循环套。

 7.您从社会性和政治性两方面对于《水浒传》的造反有理进行了批判,这样的批判与您和李泽厚先生十几年前提出的告别革命的论断有何内在联系?对于告别革命的命题,如今您有什么新的思考?

 答:《双典批判》与《告别革命》在理念上是完全相通的,可说是吾道一以贯之

中国文化传统可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大传统是孔、孟、老、庄等建构的(开端比这还早)尚和、尚文、尚柔”的传统。这一传统合符人间情理,所以永远不会灭亡。还有一个是小传统,这是农民起义的造反传统,这一传统,极端尚武,争夺的双方均极为残酷,这是真正你死我活的战争。造反的一方知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能不拼死一战,不能不排头砍去”。镇压革命的一方为了保住政权也决不留情,连力倡仁义道德”的大儒曾国藩也杀得一个不留”而被称为曾剃头”。我和李泽厚先生的《告别革命》便是告别小传统,即告别《水浒传》所讴歌的小传统。破小传统是为了立大传统。我们相信,世上没有什么争端不可以用对话、协商、妥协的方式来解决。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流血暴力的方式並非历史的必由之路。

 8.您认为从宋江梁山起义的年代直到现代,中国始终没有第三空间。您所说的第三空间是指什么?为何中国始终没有第三空间?现在有什么可能途径能够建立第三空间

 答:我所讲的第三空间,原是哲学话语、文化话语,並非政治话语。如果把此概念运用到政治领域也可以,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从哲学上说,二元对立讲的是非此即彼,二律背反讲的是亦此亦彼,第三空间讲的则是非此非彼。我认为,文学艺术的原创性皆产生于非此非彼的第三种可能中。我的好友高行健,其小说、戏剧、绘画的原创,全仰仗于非此非彼即超乎二的第三空间。

 政治总是产生对立的两级,如所谓左派与右派,革命派”与反动派”,激进派与保守派。在两极对峙中,政治中人当然要选择一极作为自己的基本立场,但文学中人与文化中人,由于他们乃是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人生目的和事业目的,因此总是选择超越党派甚至超越政治的立场。这种立场可称为中性立场,也可称作价值中立的立场。持守这种立场的知识分子,其立足之地便是超越两极对立的第三空间。有此空间,才有良知的自由即终极关怀的自由,失去这一空间便失去自由,但是中国历来政治斗争太严酷激烈,对立的双方都要知识分子非此即彼”,不给他们独立于第三空间的自由。《水浒传》中的卢俊义,算是大绅士,它本来也想站立于第三空间,可是梁山英雄不让他作此选择,非逼他入其团伙不可。文化大革命,我想当逍遥派,也是想退入第三空间,但无可逃遁,革命大势不允许。现在情况已有所好转,知识分子至少有沉默的自由、逍遥的自由以及不表态、不参与的自由。也就是说,第三空间还是可以由自己去开辟,去争取。

 9.能否谈谈双典的妇女观?在您看来,《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三部小说对待妇女,特别是婚外恋妇女的态度全然不同,可分别用天堂 地狱人间形容,为什么如此诠释?

 答:双典的妇女观,是把妇女只当不当的野蛮妇女观。我为此特制作了一张女人的物化图表,请你留心一下。《三国演义》也杀女人吃女人,如獵户刘安就杀妻子让刘备吃,此举还得到曹操的奖赏。但三国对妇女更多的是利用,而水浒的重心则是杀戮。双典对妇女的态度是英雄主义和大男子主义及专制人格三结合的产物,非常黑暗,非常血腥又非常虚伪。

 《红楼梦》、《水浒传》和《金瓶梅》三部小说对待妇女的态度全然不同。简单地说,《水浒传》对妇女设置了一个人类史上罕见的、极为凶残的道德法庭,杨雄之妻潘巧云,武松之嫂潘金莲等,都被这一法庭判处死刑酷刑,都被挖出五腑六脏。《水浒传》对妇女只有道德法庭,没有审美法庭

 与此相反,《红楼梦》对于妇女只有审美法庭”,没有道德法庭。《金瓶梅》则两者皆无,它只如实地描写社会百态与人生百态,既不做道德判断,也无审美意识。所以,同样是婚外恋者,《水浒传》把潘金莲判入地狱,《金瓶梅》则把潘金莲放入人间,在人间中如此这般生活,七情八欲,皆属常态,非善非恶,不必大惊小怪。而婚外恋者秦可卿生活在只有审美法庭的《红楼梦》中,她却赢得” 兼美”的命名,属于警幻仙子,又美又可爱。《红楼梦》很伟大,它不仅把少女视为比元始天尊和释迦牟尼更为重要的宇宙精华,而且把婚外恋女子秦可卿视为兼得钗、黛之美的天人女神。《红楼梦》是真文学,呈现的是真人性。我们要尊重人与人性,高举人的旗帜,只能倾心《红楼梦》,批判《水浒传》,肯定《金瓶梅》。

(续)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