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聚焦 >> 息羽听雪 >> 正文

雪漠:三十三年前的端午节感慨

2014-04-07 07:19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51007188
内容提要:三十三年后的我,看三十三年前的我,时不时会发笑的。没关系,树不是一日长成的,雪漠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三十三年前的端午节感慨

雪漠

这次,让我们先看三十三年前的一段文字:

198166      多云

今天是端阳节,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避邪的柳枝,据说今天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也是伍子胥自杀的日子。这两位古代爱国名臣,尽管雄心勃勃,但都以悲剧告终,我尽管很佩服他们的爱国之心,但我觉得他们是软弱的,与其自杀,不如组织义军,抵御外来侵略,可他们都可怜地自杀了,虽然以成功变成仁,可“仁”也有环境,正当国家危亡,百姓逃难,自杀有何益,顶多让后人纪念纪念。假如屈原不投江,而组织楚国人民抵抗秦国,楚国也不至于那么快就灭亡吧!倘若伍子胥不要自杀,而再来几次“卧薪尝胆”,恐怕勾践也坐立不安吧。以国君命令为重,还是以国家存亡为重,这是他们没有处理好的最大问题。生命诚可贵,轻易不要自杀。

我想把我的可笑经历写一篇文章,来自嘲一顿,就是怕写不好,不怕它,放心写吧!(十一时上午)

我星期天回校,她简直像一位公主,像一颗星,可望而不可及我不知道她为什么那样,若真因为我草率,也还有情可原,如果她早有意中人呢,真可怕,美梦一场,惊醒后只有惆怅,徘徊……我有时气愤地想:算了吧,我当一个独身主义者,但社会会舆论,人言可畏,尤其是她那成熟的举止、动作、微笑,很让我爱不忍抛,气是爱的具体表现。

可惜啊,后悔啊!可恶的社会风气,我诅咒它。

日记中写的那天,是端阳节,凉州人管端阳节叫过端午,一般的习俗是油饼子卷糕,方法是炸上油饼,卷着混合了枣子和红糖之类的蒸好的粘粘的糯米,在小时候,这真是一种美食,比过年时的吃食还好。过年时,一般也就是吃点肉、做个叫炉盔子(也有叫炉扣子者)的面食,大年初一炒几个菜而已,像油饼子卷糕这种美食,只有在过端午的时候才能吃到。那一天,母亲会做上满满的一盆子,给我们一人一个,那时的我,最喜欢过端午了。要知道,在凉州人的说法里,有两种美食,一是油饼子,一是肉。凉州有一句俗语这样说:“福不可重受,油饼子卷肉。”意思是,要是谁用油饼子卷了肉吃,连老天爷也会嫉妒的,定然会折了你的福。可见,油饼子在凉州人心中的地位。

炸油饼子要用清油,我小的时候,是没地方买清油的,那时的农民,只有在每年的生产队决算时,才能分到一点儿清油,我们一家大约五六斤的样子,这就是我们一年所有的用油。平时一般是不用油的,只有家里来亲戚时,母亲才会用点油。那所谓的“用油”,也仅仅是用一根筷子绑几根布条儿,像我们用毛笔舔墨那样,在油中蘸一下,再在烧热的锅里“闹”一下,就这。有时候,家里若来贵重客人,母亲也会在做好一锅面条后,用铁勺盛一点油(不多,大约一调匙),然后浇到做好的面条饭上,这样,看起来,饭里就会有油星儿,母亲会将漂在上面的油星儿和葱花儿先舀给客人,再用力搅一下勺子,这样,我们就都能粘一点油星儿。

这时,你便明白,能在端午节吃一块油饼子卷糕,对那时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事件。一般情况下,母亲不多炸油饼子,一般也就一人一块,或是多个一两块,多余的那块,她总是会偷偷地藏起来,但我也总能找到。那时的家里,没啥家具的,只有几个箱子,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货,上面黑黑的,已看不出啥木头了。所以,母亲不管怎么藏,我要想找,都很容易的。

不过,那时的美味,现在看来,就觉得很平常了,因为现在吃的东西多了,油饼子卷糕也不稀奇了,但我看到这篇日记时,想起它,还是很开心。因为,我记起的,其实不是它,而是吃它时的感觉。有了那感觉,就有了一种家乡独有的温馨。

我写上面的日记那天,正赶上过端午,心情很好。

但日记中对屈原和伍子胥的说法很有趣,比如组织义军,抵抗侵略啥的,说明那时节,我也是崇尚暴力的。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无论有几个屈原和伍子胥,无论他们怎样组织义军,都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同时,我也不知道,在屈原和伍子胥那时节,君王要他死,他是必须得死的。这已经成了他们的命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不能不死。当然,你也可以逃的。伍子胥就是从楚国逃到吴国的。但有时候,逃也不是办法了。按《大漠祭》中老顺的说法:“你能逃过自己的命吗?”

前些天,我给一些人看了这日记,想叫他们看看过去的雪漠,他们却说了另一个观点,很有趣,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他们在我的这种说法中,看到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他们说,我的学历史,跟应试的学历史,是两码事,因为我会主动思考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他们还说,自己学历史的时候,没什么兴趣,常常学了就忘,记不下什么东西,就是因为没有思考的习惯,也没有爱。他们也许是对的。

从小,我的历史就很好,除了记性好,另一个原因,就是有思考的习惯,也爱了解历史。小时候,我就喜欢听贤孝,从贤孝里知道了好多历史故事,那些故事,所有孩子都喜欢,因为很有意思,而历史书之所以不讨孩子们的喜欢,是因为它纯粹是一些数字和信息。这跟教育制度有关系。

教育制度里有一种填鸭的倾向,它不给你思考的空间,你只要准确记下那些数据,就能得分,所以在孩子心中,历史之类,就有些索然无味了。很多人从小,就被剥夺了思考的兴趣和能力。

我心里倒是没有那些概念,因为我一遇事,就喜欢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跟环境怎么样,关系不大。这种习惯看起来很平常,但是跟国内教育制度培养出的思维不一样,或许因为这,我的观点一直比较独特。

在我眼里,学历史是很有意思的,我读历史书,就像读故事书一样,因为,说到底,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也是人的故事。里面的很多内容,透着人性和命运的密码,虽然时代变了,但是解读人性的密码,是不会过时的。这也是经典们一直很流行的原因之一。

我读史喜欢做一件事,把历史的普遍经验,跟当下的生活相结合。呵呵,大家也许记得一种说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我学的,就是这一招。

这种训练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人形成主体意识,养成思考的习惯。这看起来没有多大的作用,因为考卷不在乎你思不思考,但是,如果把眼光拉远到整个人生,就会发现,有主体性,有思考能力的人,才能清醒地做出一些关键的选择。所以,我把自由地思考,当成人的一项权利和享受,也当成了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礼物之一。如果少了这种主体意识,我就会少了一种清醒和自信的。

从这篇日记里,还可以看出,那时节,我对一个女子有过朦胧的好感,但还算不上爱。因为我只是迷恋她的动作、举止和微笑,对她没有任何了解,也谈不上奉献。了解和奉献,是爱情的基础,少了任何一样,都不是真正的爱情。可见,我对爱情的理解,当时还停留在生理需求的层面。不过,从日记里看来,那次的好感,还挺强烈,确实在我心里激起了波浪。瞧,为此,我甚至还想独身呢。

但在今天,我已经想不起那女子的模样了,当然也没了当时的那种感觉。好感也罢,爱情也罢,只是一种感觉。有时,它保持得长一些,深一些,但终究会过去的。很多人在失恋时,都痛不欲生,但是如果遇上了另一个不错的对象,他们又会全情投入地开始另一段感情。所以,对爱情的来来去去,有时不用太在意。

这些日子,公布了过去的一些文字——虽然很幼稚,但真实,有时候,真实高于一切——我其实也在回味过去的自己。我的很多看法都变了,看过去,就像看另一个人似的。唯一没变的,是其中透出的一些“基因”。但三十三年后的我,看三十三年前的我,时不时会发笑的。

没关系,树不是一日长成的,雪漠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我们的成长需要时间。

——201447日于雪漠文化网(www.xuemo.cn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