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香巴文化 >> 学术研讨 >> 正文

合和:中华文化精神之元(一)

2013-09-10 06:35 来源:《中国文学》 作者:刘明武 浏览:59548175

 

合和:中华文化精神之元(一)

 

离开“合和”这一范畴,就无法讨论中华文化。“合和”的本体义与价值义构成了中华文化精神之元。合和文化孕育出了早期的那个会理论研究、会发展生产、会发明创造的文明而先进的中华民族。专制文化取代合和文化,使中华民族由先进变成了落后、由强大变成了弱大,因此,探讨合和文化的起源、发展、应用、遭受破坏等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许是有益的。

 

一合和文化的起源

 

“合和”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本体义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卦辞中。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周易•乾文言》称这四个字为“君子四德”。“乾文言”对“君子四德”的解释为:“‘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几家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周易》中对“元、亨、利、贞”这四个字的注释是这样的:元(元首,原始),是众善的尊长;亨(亨通,亨祭),是美好的会合;利(有利,谐利),是均衡的合和;贞:是办事的根本。“君子四德”中就出现了“合和”与“和义”。均衡合和,是君子之德;君子之德应该有利于天下。合和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在《周易》乾卦中基本确立。

 

“合和”其完整的价值义最初出现在《周易•象传乾卦》中:“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乾道象征天道,天道做有规律的变化(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万物在变化中形成性命,均衡会和,利于正确的循环发展。天道周流不息。春天万物复苏,天下万方康宁。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合和”的两大价值功能,有了“合和”,大自然中万物可以复苏、可以生长;有了“合和”,人世间可以万方康宁。“合和”的两大价值功能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领域内都有重要意义。

 

“合和”精神哲学之源源于何处呢?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周易•系辞下》曰:“把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这段话的意思是:乾坤应该是进入《周易》的门户吧。乾,象征阳性事物。坤,象征阴性事物。阴阳具有相互合和德性而刚柔各有本体,以此来体现天地的作用,以此去贯通大自然的神奇而光明的德性。没有“阴阳合德”,天地之间一切无从谈起。《周易》所表达出的意思十分清楚,“合和”精神起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合和,吉;阴阳失和,凶;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周易》始终;但最能说明阴阳合和重要性的道理集中在泰、否两卦里,泰卦象征阴阳合和,阴阳合和在大自然中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天地交而万物通也”;阴阳合和在社会中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否卦象征阴阳失和,阴阳失和在大自然中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阴阳合和在社会中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阴阳演化出了八卦,八卦演化出了《周易》,《周易》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中医文化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阴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原始基础的位置,所以阴阳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华民族的祖先特别重视阴阳关系的研究,在《周易》、《道德经》、《南华经》、《黄帝内经》里处处可以看到关于阴阳关系的论述:

 

——“阴阳合德”,这是《周易》对阴阳之间关系的定位;

 

——“阴阳和谐”,这是《道德经》、《南华经》对阴阳之间关系的定位;

 

——“阴阳互根,阴阳平衡”,这是《黄帝内经》对阴阳之间关系的定位。

 

在先秦典籍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祖先讲万物时必讲阴阳,讲阴阳时必讲合和的阴阳关系。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不合则万物不生;男为阳,女为阴,男女不合则子孙不生;气为阳,血为阴,气血不合则百病乃生;这些都是《周易》、《道德经》、《南华经》与《黄帝内经》中所讲的道理。这些道理告诉人们,没有天地合和,万物不能生长;没有男女合和,子孙不能延繁;没有气血合和,人体不能康健。

 

北宋周敦颐拿出了一个“太极图”。“太极图”内黑白两分——一阴一阳。阴阳的相互关系是这样的:外,合二而一;内,一分为二;阴,根植于阳;阳,根植于阴。“太极图”美就美在一阴一阳的截然相反而又相互和谐——一个完美的对立统一。“太极图”所表明的阴与阳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前人与今人的认同,中国与世界的认同。

 

在此,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合和精神起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原始基础的位置,所以,“合和”精神实乃中华文化之元精神。

 

(续)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