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母亲的经历

2013-06-01 06:2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56198188

母亲的经历

提示:母亲一生充满了艰难、坎坷和痛苦,但她老人家又是坚强的,面对种种不幸,毅然挺过来。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刚强、豁达、质朴的优良品德,值得我们尊重、敬慕和学习。

许多年来,总想写写自己的母亲,但提起笔来却又惶恐,母亲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不幸。我不想因此勾起母亲痛苦的回忆,使她在耄耋之年一颗本已平静的心又起波澜。 

    在母亲的记忆中,第一件令她痛苦的事就是裹足。

    中国自南唐始兴妇女裹足以来,直到民国中后期废止,有近一千年的历史。

    所谓裹足就是在妇女幼小的时候,趁在骨骼发育期,将四根脚趾踒于脚掌之下,然后取一条大约长1米、宽15公分的布带子,从大拇趾开始缠裹,象包粽子似的勒紧,一直裹到脚踝之上。哪怕将脚趾扭伤、踒断也毫不怜惜,如此天长日久,脚便畸形发育,大约在十岁左右,就基本形成了一双合乎人们审美标准的“三寸金莲”。因为那时,天生一双大脚的妇女,将来是难以找到好婆家的。

    母亲六岁时,姥姥开始为母亲裹足,母亲说裹着的足就象刀割似的,走路时,前头不敢用力,只能靠脚后跟使劲,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往往是前边刚刚裹好,一转脸母亲又将带子解开,母亲的做法得到姥爷的支持,所以姥姥也就没有坚持,只是长长叹口气。母亲常对我说,幸亏姥姥姥爷没有坚持,不但使她少受了许多痛苦,而且有了一双同龄人后来非常羡慕的健全的大脚。

    母亲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三月,有兄妹七人。因为家境贫寒,七岁的时候,被姥姥狠下心来送给了济宁嘉祥的一户人家。说是送人,实际上是找一个活命的地方,不致于被饿死。

    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母亲受尽折磨:这家人根本就没有把母亲当人看待,从早忙到晚,既要给他们照看孩子,又要洗衣做饭,割草喂猪,没一丝空闲。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不但孩子对她举手就打、张嘴就骂,有时稍不如意,大人也是拳打脚踢,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经常是旧伤未愈,新伤又起,母亲整日生活在惊恐和虐待之中。

    三年后,比母亲大七岁的大舅受姥爷姥姥差遣,来嘉祥探望母亲,当他看到瘦骨嶙殉、遍体鳞伤的妹妹,不由泪流满面,他跪在这家老人面前,央求他把妹妹带走。

    也许是老人动了恻隐之心,也许是被大舅的真心打动,也许是为了逃避邻居百舍的指责,老人答应大舅带走了妹妹。

    回到家的母亲,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精神上却是快乐的,所以做事也格外卖力,母亲说,那是她童年最快乐的日子。与父母兄妹在一起,是最幸福的。

    母亲十七岁嫁给父亲,十九岁便生下了我的哥哥,因为哥哥出生的那天是农历节气“芒种”,因此取名“芒”。

    据母亲和邻居们讲,哥哥芒不但长得特别漂亮,人也异乎寻常的聪明,教过的东西一遍就会,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人们说他是“文曲星”转世。可是六三年在他九岁时却得了重病,一天到晚害头痛、嗓子疼,厉害的时候两手卡着脖子在墙上摔头。奶奶说是得了‘卡脖’(白喉),母亲认为是脑子出了毛病(脑瘤)。当时家里很穷,连吃的都没有,邻里百舍也不富余,根本没有能力为他医治,哥哥痛苦地坚持了几个月,最后死在了母亲的怀里。掩埋哥哥那天,母亲紧紧抱着哥哥的尸体,任任何人劝解就是不松手,最后还是奶奶将只有三个月、嗷嗷待哺的我放在母亲怀里,母亲才回过神来。后来母亲每每向我提起此事,仍两眼含泪,唏嘘良久。我想:这也许是母亲对我懒惰和不爱学习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吧。

    因为医治哥哥的病,家中还是欠了不少债,母亲是织布能手,便想通过卖布获取点收入偿还债务。说到织布,其实有许多工序,先是把棉籽用“机器”弹成棉絮,棉絮捻成条,通过纺车加工成棉线,棉线挂到织布机上,经过脚踏手扳,梭子在机上来回穿梭才织成布,做好的布还要经过“浆洗”、凉晒,最后用棒槌敲打敦实,折叠好后才能进行交换或出售,那时政策规定个人之间的一切商品交易属投机倒把,不允许个人做买卖,否则将被批斗或者进行劳动改造。但是为了家庭,母亲毅然干起了织布卖布的营生。为了减少麻烦,更是为了怕被上投机倒把恶名,母亲多半是选择不被人注意的孬天、跑到三十多里远的白石集进行交易,往往早起五更天,晚归到深夜。有时,母亲怀里抱着我、背上背着几十斤重的织布或棉籽行走在人影稀少的小路上,任凭风沙扑面、霜雪沾衣。其实身体受罪还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每次交易都要偷偷进行,象做贼似的,一旦查获,没收织布或棉籽算是轻的,重的时候,还要被关起来接受再教育,甚至进行劳动改造。

    有一年腊月的一天,早晨天气还很好,午后却突然刮起了大风,母亲在白石做完土布交易晚了些,回来的时候风沙迷漫看不清道路,只能凭记忆摸索着往家赶,冰天黑地踉踉跄跄走啊走,一直走到天明才知道走错了路,竟然转到距家四十里外的大孟集去了。当时母亲冻得浑身象筛糠似的,怀里紧紧抱着我,躲在一个墙角避风。幸好被一位早起的老大爷发现,慌忙搀扶到家里,又支柴禾烤又灌姜汤,等母亲恢复正常,又遣自己的儿子把母亲送回家。

    每当人们将六十年这段历史称作 “苦难”历程时,母亲总是摇摇头反对说:比起旧社会,那根本就不算啥苦,要算只能算是‘难’,从上到下,人生活的忒难了。回头便叮嘱我:现在日子太好了,一定好好工作,学会勤俭,要对得起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领导下好不容易得来的好年月。

    母亲六十四岁那年,遭受了更大的痛苦,比我小十二岁的弟弟因婚姻问题想不开,喝药自尽了。

    母亲一生共生育我们仨子,哥哥因病早殁,弟弟又在24岁死亡,对她老人家的打击可想而知。在医院,面对弟弟的尸体,她却异乎寻常的镇定,先是伏下身用左手掰了掰弟弟的眼睛,踉跄了一下,然后挺直身子,轻轻对我说:“拉回家去吧。”

    安葬弟弟后的几天里,我与妻子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母亲静静地半躺在床上,一连三天不吃不喝不睡,没流一滴眼泪,只是眼里充满了迷惘和困惑,任邻居们百般劝解,一句话也不说。直到第四天,母亲突然下了床,让我和妻子给她做点饭,她拉着儿媳的手说:“你俩都上班去吧,公家的事要紧。家里的事不用挂心。” 然后又对我说“:现在我想通了,你弟弟去了,不是还有你嘛 ,为了你,我和你爹也得打起精神,好好活!”。

    我喉头哽噎,短短四天,父母的头发白了大半,人也变得老了十岁,他们的心里究竟承受住什么样的痛苦和思想斗争,确实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

    母亲一生充满了艰难、坎坷和痛苦,但她老人家又是坚强的,面对种种不幸,毅然挺过来。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刚强、豁达、质朴的优良品德,值得我们尊重、敬慕和学习。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