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域外传真 >> 正文

双面人生 别样情怀

2013-04-26 08:29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宋慕新 浏览:61266392
内容提要:正如当年大逃港的百万大陆人,回过头来比较,也许不如留守原地更安稳,但他们却都无所抱憾。因为生命有限,当你心中点燃了梦想,就一定要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好让百花绽放,云荡九天。

 

双面人生 别样情怀

 

提示:正如当年大逃港的百万大陆人,回过头来比较,也许不如留守原地更安稳,但他们却都无所抱憾。因为生命有限,当你心中点燃了梦想,就一定要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好让百花绽放,云荡九天。

 

悲莫悲兮生别离。

 

在这个忽冷忽热的春天里,一种人生正向另一种人生说再见。

 

我们常常眷恋一种状态,不敢轻易改变。不是因为热爱如故,也不是因为忍耐力强,而是拗不过习惯与惰性。

 

当你屈从于习惯与惰性,你就屈从了命运的安排与捉弄。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人不甘心周而复始地过着乏味的旧日子。他们心中有梦想,他们要上路寻找意义与希望,哪怕前方布满了泥淖或荆棘。

 

在玛格南华裔摄影家张乾琦的镜头里,就有一些这样的中国人,他们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到北美大陆寻找出路,承受或享受着异国他乡的别样人生。

 

摄影师本人,也是带着故乡烙印到了美国的。1961年,张乾琦出生于台湾台中乌日乡一个农民家庭,10岁那年举家进城。但幼年的乡村记忆,却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里。我从未停止想念自己的出生地,但却离它越来越远。我去了台北上大学,后来是美国印第安纳,现在则住在纽约。童年离开家乡和亲人及后来的移民经历,使得张乾琦一生都在思索人与人之间联系与分离的关系,这也成为他绝大多数作品的主题。

 

张乾琦镜头里的唐先生,1997年来到纽约,2001年一家人在费城重聚并从此在那里定居。家人团聚的唐先生,人生的缺憾俨然得到了弥补。清晨或者黄昏,他坐在逼仄的阳台上,端着中国瓷碗,用着中国竹筷,吃的也是家乡口味的稀饭。

 

在这些华人蜗居的陋巷里,时不时可以看到墙上写着中文的路名和门牌号,它们都是自编的记号,方便老乡寻找。也或许,这些手写的中文路名,原本就是给自己看的,好时刻提醒着,当初离家出来混,究竟是为什么。

 

1989年移民美国的张先生,一直在纽约打工,2006年他曾一度回到中国,并将妻子接到加拿大生活,两人现在定居温哥华。在摄影师的注目下,他半躺半卧接着电话,用蹩脚的英语跟顾客或雇主谈着生意。妻子正点燃香烛,拜神祭祖,用浓重的乡音许着心愿。

 

这些飘零海外的炎黄子孙,在与列祖列宗交流时,会不会突然声泪俱下?

1992年去纽约的江先生却没有这么幸运,去国之后,他再没有见过自己的妻子。他在异国他乡疲惫挣扎,她在故乡寒舍独守空帷。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多愁善感的中国人,谁都不忍伤离别。但面对弥漫绝望气息的人生格子间,最大的勇气,就是负笈远行了。

 

那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不停地挥来挥去,让安土重迁的人们背井离乡,让如胶似漆的夫妇相隔天涯。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下班回到家中的男人,潦倒仰卧,高举着啤酒瓶,正在把自己灌醉。现实的无奈,让人除了奔波与忙碌,再无别的选择。人生的双面性,竟然都是一条刀疤,两边伤痕。思乡之苦,不得不在微醺与沉醉中回味了。

 

更让人过目难忘的,是镜头里的男人们,回到家中,几乎个个赤身露体,只剩一条三角底裤。在繁华的北美大陆,繁华属于别人。这些外来谋生的蚁民负压太重,沉重到已经承受不了一套体面的衣衫。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正如当年大逃港的百万大陆人,回过头来比较,也许不如留守原地更安稳,但他们却都无所抱憾。因为生命有限,当你心中点燃了梦想,就一定要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好让百花绽放,云荡九天。

 

附: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909708

 

《光明大手印》系列丛书邮购地址: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联系人:王静  联系手机:13830501212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