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查理·卓别林,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
卓别林:高贵的贫民
提示:查理·卓别林,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
查理·卓别林,20世纪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童年时期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雪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跟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因父亲在37岁时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年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夥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一俱乐部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母亲嗓子突然沙哑)。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夏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大独裁者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并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战的前一年发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部影片的诉求相当大胆。它生动地写明纳粹主义的丑恶,并塑造一个生动的犹太角色,描写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位类似(包括面目形状上的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位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酷爱电影的希特勒看了这部电影两次(希特勒个人的影院征求的影片的纪录尚存)。此外希特勒与卓别林的生日只差四天(希特勒出生于1889年4月20日)。
卓别林的政治观点始终倾向左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缓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加上他的影响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侨民)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是非常极端、非常危险的。在大萧条前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的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与法律发生冲突。卓别林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爱国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卓别林于1942年公开要求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件。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1957年卓别林在欧洲拍摄了《纽约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五年前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迫害和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林丧失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
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逝世
1977年圣诞节卓别林在瑞士沃韦中风逝世,享年88岁。卓别林纪念邮票
他被葬在沃州科西埃-苏尔-沃韦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盗走了卓别林的遗体并以此试图向他的家人索钱。但是盗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今天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死因:1977年12月24日,身体强健的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瑞士的韦微设鸡尾酒宴与亲友欢聚。酒席间,卓别林开怀畅饮,谈笑风生。酒后,家人及亲友都入睡了,而卓别林还不能入睡,就服用了几片安眠药,不久就昏昏沉沉地睡了。深夜,家人发现卓别林“一睡不醒”。卓别林的遗体运回美国后,美国政府调动一些专家查其死因,都没有结果。后来,纽约市的著名生物化学家利伯和他的助手,对卓别林的死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并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卓别林是死于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
附: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909708
●《光明大手印》系列丛书邮购地址: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联系人:王静 联系手机:138305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