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书里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

2012-07-18 08: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方奕晗 浏览:58832516
内容提要:追求成功,要轻装上阵,首先要甩掉的就是成功学的大包袱。

书里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

不知不觉间,“成功”已经成了一门学问。

从机场的书报亭到大学校园的阅览室,甚至在网络商店里,凡是有书的地方,《成功的3个周期》、《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黄金门》这类“励志”书籍随处可见——它们甚至被单独分成一个门类,摆在最明显的位置。通常情况下,这类书籍的宣传语大都荡气回肠:改变全球9600万人命运的超级神秘力量,最不需要意志力的成功笨办法,畅销几百年的成功圣经,让你少奋斗5年的命运计划书……

然而,很多人对这类励志书籍的阅读体验却是,读的时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激动了几天之后却发现,生活还在继续,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多大改变。

有人分析过成功学的基本讲义和惯用词,发现它们几乎就是人类世界已知的公理。比如世界第一成功导师、世界第一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的“必定成功公式”:第一,明确目标,决定你所要追求的是什么;第二,详细计划;第三,立刻行动;第四,如果行动方向有偏则进行修改,以能达到目标为准;第五,坚持到底。这个公式当然是无懈可击的,按照这些无比正确的道理行事,理论上也必定成功;如果不成功,只能说明你的行为有偏差。

不能否认,从这些廉价、方便、唾手可得,但又貌似永远正确的道理中,我们似乎获得了营养甚至是前进的动力;但如果一味地沉迷于所谓的“成功之道”,放弃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则有可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与自己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

在跌倒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对市面上的“成功学”做一个总览,我们不难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要原则就是积极的态度。而这,一般是人们需要从中借鉴、吸纳的首要内容。

创办了“激发潜能计划”的美国心理医生肯尼斯•克利斯汀在研究“低成就”人群时发现,很多小时候颇具天赋的人,长大后却变得庸碌无为,因为这些人身上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习惯于“自我挫败”。他们只参与低于自己真正能力的工作,因为这样不必全力以赴;他们无法力争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东西,因为不想失望或失败;他们凡事力求简便,只做最低程度的努力……

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能避免犯错误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也不做。但最基本的常识又告诉我们,成功不会从天而降,普通人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概率几乎为零。而以何种态度面对困难和失误,正是成功者之所以胜出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显示,决定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最关键要素中,80%属于个人自我价值取向的态度类要素,如积极、努力、信心、决心、意志力等;13%属于后天自我修炼的技巧类因素,如各种知识和能力;另外7%则属于运气、机遇等因素。对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人来说,积极的态度无疑会成为日后走向成功的关键。

正如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所说,“勇往直前吧,跌倒吧,你会从地上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除了态度和信心之外,我们从成功类书籍中还可以学习到职场中的实用技能,而这恰恰就是上面所说的“自我修炼的技巧”。

从市面上随处可见的职场励志类书籍中,我们几乎可以学习到与办公室有关的全部技巧:简历怎样写更能脱颖而出,第一天上班穿成什么样不会冒犯同事,商务宴请中怎样点菜更得体,如何建立和维护人情账户,怎样有效管理时间,怎样才是正确地接电话,如何合理争取自己的利益,被同事孤立怎么办,有了过失如何承认、怎样弥补,该怎么处理垃圾情绪……

对每一个身处职场中的人来说,所有这些问题都很常见,答案也并不复杂。万一遇到了,只要有人指点一下该怎么办,相信大多数人都能顺利过关。这时候,职场类书籍就扮演了指路者的角色。所以,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选择几本这样的书籍摆在家里,权当它们是《十万个为什么》,在遇到具体的职场困惑时查阅借鉴一下,照方抓药。

速成的“成功”真的有效吗

按照“成功学”的定义,这是一门运用世界顶级人士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帮助个人、企业或者团队,减少自我摸索的时间,快速达成目标并获得全方位成功的学科。这其中,最具卖点的无疑是“速成”二字。

类似“35岁以前实现财务自由”、“如何在36岁之前成功”这样的标题之所以引人注目,或许正是基于以下的逻辑:“成功,似乎是一种标志,象征我们努力的成果,表示我们这一辈子没有白活。成功,又像是度量衡,评定我们在社会中的等级。”而与之类似的不少成功学书籍似乎也在教导我们,成功要趁早,“开发个人潜能”、“三个月赚到一百万”、“实现人生价值”。

可是,在短时间之内,只要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付出有限的努力,就能达到一个颇具诱惑力的人生高度,你觉得可能吗?

我曾经被人拉去参加一个培训,现在想来,那几乎是成功学教程的现场演示。

第一印象就是群情激奋。不大的会场里,扩音设备本就显得多余,而“导师”还在不断要求每一个发言者拿着话筒声嘶力竭:“大!家!好!我!叫!×!×!×!”

自我介绍之后要说的,是来此上课的目的——个性中的哪些东西阻碍了自己的发展,想突破什么样的人生瓶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等。一个20多岁的女孩说出了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害怕冲突,尤其是在职场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紧接着她表了个态:“希望能有所改变吧。”

“导师”喝止:“‘希望改变’就是不改变!为什么拒绝改变?!你现在不改变,一辈子就改变不了了!你到底希望不希望改变?”直到被问得哑口无言,女孩只好说:“我想改变。”

在简单讲解了几条理论之后,培训很快进入实践环节。女孩得到的任务是,在手机通讯录里挑一个自己最不喜欢的人,给他打电话,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女孩犹豫再三,而“导师”则煽动在场的同学一起鼓掌,“鼓励”她突破自我。

看到了吧,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必定成功公式”的简约版本:明确目标、立刻行动、坚持到底。当然,还要配合上让人热血沸腾的现场气氛。可是,如果冷静下来想想,这样的一个电话真能改变一个人20多年来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个性吗?这样的举动看似是人生突破,实际上又能有多大意义?这样速成的“成功”,真的有效吗?

职场厚黑不可取

还有一种与职场有关的成功学书籍,被打上了“厚黑学”的标签。这门起源于李宗吾先生的“学问”,如今似乎在职场上有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你埋头苦干却迟迟见不到收获,你经常莫名其妙遭人中伤,你总是眼睁睁地看着机会被人抢走……于是有人宣称,之所以遇到这样的职场问题,“只能说明你的厚黑本领还不够,还得好好修炼”。在市面上流传的厚黑学职场书籍中,大多都会列出一系列并不积极的职场法则,比如“敷衍推诿,明哲保身”、“正话反说,假话真说”、“找好靠山,不得罪人”等等。

如果你按图索骥,或许确实能解决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让自己的付出获得更高的性价比;但在得到的同时,相信你也一定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积极的生活状态、诚恳的人际沟通、进取的工作态度以及真实的个性表达。

身在职场,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遇到困难甚至是不公平,这些都很常见。要知道,不是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一定会有所回报——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态度工作,难免会失望,进而陷入一种哀怨的情绪中,害人害己。但如果你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足够认真、足够努力,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相信明眼人一定会看得到。至于金钱、名利、职位和发展机会,当你不那么在意这些东西的时候,它们反而会自己找上门来。

真正的成功无法复制

诸多成功类书籍大都存在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如果我们把成功定义为“个人资产达到500万”或者“40岁之前做到大区经理”的话,实现这样的愿望的确会有一条相对固定的路径。当然,不可能人人都能梦想成真,但在千军万马当中,必定会有几个勇士杀出重围。

看到过一句话: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人士不过1%,而且他们离不开长期实干和机遇。若成功一学就会,且成王败寇,成功人士光荣,非成功人士可耻,那么,社会中99%的大多数人还怎么活下去?

《史蒂夫•乔布斯传》被誉为乔布斯本人留给世界的最大礼物。于是有人钻到书里,试图从中寻找通向成功的路径,网络上也曾经掀起一股“打造中国乔布斯”的大讨论,但是一无所获——我们已知故事的结局,再回过头去从过程中寻找蛛丝马迹,即便是找到了一些诸如“创新意识”、“追求完美”之类的东西,那也仅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乔布斯,真正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因为我们要的是每个人的成功,而非一种成功。

成功不是从终点到起点的反推。我们需要成功学,但不要功利主义的成功学,更不要打着成功学旗号的商业营销。其实,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成功就不再是一件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了——它并非意味着某一个具体的数值或职位,更不是跟其他人生活境遇的比较,而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成功,要轻装上阵,首先要甩掉的就是成功学的大包袱。

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尽全力把它完成好,这便是成功。

 

 

附:

●雪漠作品专卖:http://shop35991997.taobao.com/

●雪漠墨宝义卖:http://www.xuemo.cn/list.asp?id=89

●《无死的金刚心》卓越网专卖:http://www.amazon.cn/%E6%97%A0%E6%AD%BB%E7%9A%84%E9%87%91%E5%88%9A%E5%BF%83-%E9%9B%AA%E6%BC%A0/dp/B007VX0VSU/ref=sr_1_1?ie=UTF8&qid=1335400266&sr=8-1

●《无死的金刚心》当当网专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26918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