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I时代做自己心的主人:中国作家雪漠与阿根廷学子的跨洋对话
2025年11月12日(当地时间),中国作家雪漠携其西班牙语新书《世界是心的倒影》做客阿根廷国立何塞•帕斯大学(UNPAZ),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超越智慧”这一主题展开文化对谈。活动由大学校长达里奥•库辛斯基教授主持,智利麦哲伦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孙新堂教授担任翻译。本次对谈通过帕斯大学官方YouTube频道向全球同步直播,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观众在线观看。

一开场,雪漠先生便谦逊而真诚地表达了对这个孕育了博尔赫斯等文学巨匠和众多足球明星国度的向往。接着,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了两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其一是作家雪漠与灯的故事。这盏灯,象征着在任何困境中都不应熄灭的希望与梦想。其二是中国著名的“二郎神与沉香”的传说,阐释了一个凡人凭借“爱”与“智慧”最终战胜强大天神、救出母亲的故事。雪漠先生指出,现代人面对资本、技术等强大外部力量时的无力感,与传说中凡人面对天神的处境相似,而突围之道就在于开启内心的爱与智慧。

西班牙语版的《世界是心的倒影》由墨西哥著名汉学家莉莉亚娜翻译,阿根廷拉丁美洲编辑集团出版发行。在谈到新书时,雪漠先生分享了其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觉醒”,即认识到世界是心的倒影时,要让心属于自己。他强调,每个人感知到的世界,其实是个人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与感应。
“表面看来我们共处一个世界,实则每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雪漠有雪漠的世界,博尔赫斯有博尔赫斯的世界,马拉多纳有马拉多纳的世界。”他指出,人们无法控制他人的世界,也难以改变外部宏大的现实,如战争、强权、资本及社会结构等,但我们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他建议将无法改变的外部世界视为一个“舞台”,自己则作为冷静的“观众”,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让变化的世界成为我们调心的道具”,只要内心有智慧之光的照耀,外界的纷扰与黑暗便无法侵蚀。

在回答现场观众关于写作初衷的提问时,雪漠先生坦言,从小便觉察到生命的虚无与无意义,写作正是为了在这种虚无中构建一种意义和价值,以对抗死亡带来的终极局限。他希望在肉体消亡后,能够建立一种岁月消逝不了的东西,所以他选择写作,希望通过作品将感悟到的爱与智慧传播开来,利益他人。
谈及独特的教育与成长路径,雪漠先生概括为“三种教育”:一是常规的学校教育体系;二是独有的、系统性的智慧训练,让自己消除烦恼、欲望与分别心,达到“无我”与“博大”;三是广泛的“阅读”,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他指出,来到秘鲁、阿根廷等拉美国家,都能敏锐感知到土地的呼吸与文化的脉动,创作灵感喷涌不断,佳作迭出。
针对翻译中思想价值是否会丢失的问题,雪漠先生承认翻译过程中的丢失不可避免,但这并非最关键所在。“重要的不是语言,而是生命的状态。”他比喻道,优秀的作品能让读者与作者跨越时空,产生“爱”的情感共鸣;一旦这种生命状态的连接得以建立,那么语言本身的些许缺失便不再重要,爱与智慧的传递才是核心问题。
最后,库辛斯基校长总结道,此次对话为共同构建中阿人民共享的知识大厦添上了新的砖石,是迈向更全球化文明的重要一步。观看YouTube直播的网友,也纷纷留言:“这场精彩的讲座,为我们西方世界带来了值得深思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