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秋收中遇见坤卦之美
——读《阴阳之舞》雪漠故事易经有感(二)
文\兰丽君
今年的国庆期间,正是秋收时节,连续下了十几天的雨,难得今日雨过天晴,我们去挖红薯。
厨房的炊烟还未散尽,田间的泥土已沾满裤腿。放眼一片被雨水浸润更显肥绿的红薯叶,那些心形的叶掌被秋雨染得锗红相间,静静得覆住着泥土之下沉睡的秘密。
一百多个日夜的积淀在此刻凝固。春雨里埋下的希望,秋雨连绵时暗涌的生机,全部汇聚成这即将揭晓的,充满期待的盲盒
撅头落处,一窝红薯显露出来,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出来,安顿在阳光下。它们像一群新生的婴儿,红润的皮肤吹弹可破,安静地偎在一起,仿佛还在沉睡。此刻,它们不再是根茎,而是大地馈赠的圣物,正静静接受阳光的洗礼。
最近在读《阴阳之舞》雪漠故事易经,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易经智慧。
在收红薯的时候,突然体会到大地厚德载物的含义,春天插的一根秧苗,秋天馈赠你一窝沉甸甸的果实。
一阵功夫的镰刀飞舞,撅头起落间,大地片刻间被翻新了一遍。
我站在地头,望着那一堆堆刚刚出土,浑圆饱满的红薯,沾着泥土的芬芳,正是坤卦在大地上写下的金黄诗篇。
我忽然懂得,坤卦不只是纸上的玄奥符号,它就是脚下这片沉默的土地。
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们常诵读此句,却未必能体会这“承载”的全部重量。
于是,我又翻开《阴阳之舞》雪漠故事易经,再读坤卦:
“在坤卦的世界里,没有刚猛,没有咆哮,有的只是那份深沉的爱和关怀。她如同大地,静静地托起万物,为万物提供了一个成长的空间。无论是微风还是暴雨,她都毫不动摇,因为她深知,守护是自己的宿命。
我向坤卦致敬,为那份超越一切的爱和坚韧,为那种不变的坚持和信仰。因为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上,这坤卦,给了我另一种指引。”
这段对坤卦的礼赞,就是一首完整地大地之诗,她是万物最初的摇篮。
大地母亲用最深的沉默,讲述最丰盛的言语。
当我挥动撅头,铁齿破开土层,看见那些深红色的红薯安然卧于其中,才真正明白——这“厚德”,是历经岁月的沉默积淀,是承受雨雪风霜而无怨,是吸纳一切污秽而化为洁净养分的胸怀。
合上《阴阳之舞》,书中“坤卦”的彖辞于我,仍只是纸间墨香。
直到我俯身于书院旁的半亩田,从湿润的泥土中,亲手捧出那窝浑圆肥硕的红薯,
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哲理。
大地什么也没说,只是沉默地接纳、包容、转化,用一整个夏天的耐心,将一缕微弱的生机,哺育成圆满的果实。
这不正是至高的柔顺与至强的力量吗?
它承载一切,却从不居功;它孕育万物,却始终静默。
而红薯深藏土中不争不露,却撑裂地垄宣告成熟,正是坤卦“牝马地行,柔顺利贞”的鲜活注脚。
连续几场秋雨涤荡后的天空,仿佛被坤卦的“黄裳”之色浸染——我们在泥壤中掘出的每一窝红薯,都是大地蓄力后的突然馈赠。
在阴雨困顿中默默积蓄,终在晴光里献出甜糯的答案。
《阴阳之舞》的墨香,在此刻落地生根, “厚德载物”不再是干枯的卦爻, 而是我掌心,那窝红薯浑圆的重量与体温。
我感恩于这片土地与坤卦相遇的芬芳;感恩 那根秧苗长出的哲学思考 以及那份在丰收中苏醒的天地感恩
热泪盈满眼眶,我直起身,面向无垠的田野,只想做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像孩子呼唤母亲那样,大声地喊出:
“感恩您,大地母亲!”
风把我的声音带向远方,我的呼喊,是秋风送回给您的、唯一的诗。
我深知,这一刻,我才真正读懂了《易经》的第一课。
我的生命与古老的智慧,已然在丰收的喜悦中,融为一体。
品味着雪漠故事易经里的坤卦,在劳动中与万物重逢。
劳作,是与大地最深情的对话。
劳动让我想起遥远的往事——想起父母的不易;
同样的弯腰,那是在挖掘被遗忘的根系;泥土从指缝溢出时,突然听懂所有未曾说出的艰辛;
土地成为最慈悲的道场,每一撅头落下时都在叩问,当年父母挥汗时,可曾想到几十年后,他们的女儿会用同样的姿势,读懂他们沉默的一生;
父母当年扛起的不仅是粮袋, 而是整片天空的重量,那些说不累的谎言,原是世间最坚韧的慈爱;
当炊烟袅袅升起,我终于品出,父母熬在锅里的,不只是粮食,还有用岁月文火慢炖的
——无字传承;
所有远行的游子,终将懂得厚土的深情
此刻,我愿以最虔诚俯身的姿态
完成天地间最庄重的合十!
这不仅是在耕种田地,而是用父母传下的姿势,
在岁月中栽种永恒;在红尘里历练真心
今夜梦中有沃野千里,每一寸都长着——“不悔”二字
感恩,是心灵归顺于道的觉醒,是灵魂在刹那间认出了自己的根源,如同溪流认出了海洋,孩童认出了母亲。
这份情感,是坤卦“先迷后得主”的现代诠释——
当我们从现代生活的迷惘中暂时抽身,回归到与土地最直接的接触时,我们才终于找到了精神的“主人”,找到了那份踏实与安宁。
今年的红薯丰收了!薯叶在秋雨里喝足了养分,长得浑圆肥硕,我们将它焯水 冷冻 封存。让翡翠般的叶片在冰霜中延续坤卦“含章”的诺言。
你看,春花的绯红、秋实的金棕、冬雪的银白
正在密封袋里静静轮回
待到风雪叩窗时
这些冻存的绿意将化作餐桌上的春天。
此刻,让我们再欣赏一下《阴阳之舞》雪漠故事易经里的——坤卦之美
“那第二個出現的,便是坤卦。那是六個陰爻織成的星光的圖案。她是母親的溫暖,她是星辰下的希望。她是大地,深沉而寬廣。她是柔和的雌馬,正踏破黃昏曉光。她包容萬物,懷裏抱藏大地。
瞧呀,那一條條陰爻,流動着無盡的柔情。那柔情,流轉於每一綫星光。她有夜的寧靜,她是雨中的晴陽。她如海深沉,她如山隱忍。她靜默着,盡顯不爭之美,她是最純真的證量。她與乾相映成輝,一切生靈,都成為詩的力量。
瞧呀,那柔順之光好生靜美,涵着宇宙間所有的柔和與溫情。她是那寂靜的夜,星星在熠熠生輝,月光是她神秘的紗簾。在這無盡的靜默中,坤卦靜靜地躺在時間的河流上,她靜靜地望着我,如同母親的微笑,溫暖而寬容。
我靜靜地跨上這匹雌馬。她沒有威武的氣勢,沒有鋒利的角,卻用那種細膩的感情,踏實地行走在人間。她走的不是強者的路,但她卻有那堅定不移的力量。她告訴世人:在柔軟中,也有一種堅韌。
當世界喧囂,當所有的聲音都匯成一片浪潮,她選擇了靜默。她不爭先,不戀戰,卻用那種超越一切的寧靜,給予世界一個安穩的港灣。在這寧靜中,有坤卦的護佑,萬物都可以得到真正的休息。
這樣的坤,是那片浩渺的大海,無論多少河流流入,她都能包容。她的宽廣,不在於表面的寬度,而在於那份深沉的內心。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是坤卦的孩子,她用那無私的愛,滋養着每一個生命。”
泪眼模糊了,我被她深深的吸引,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无尽的柔情”,是“如海深沉”。这柔情并非软弱,而是创世之初的母性原力,是能溶解一切锋芒、承载万有的慈悲之水。它不争,因它本就是一切生命之源;它不言,因它的丰盈早已超越言语。
它让千年尘埃覆盖的古老符号,重新绽放出母性的、星辰的、海洋的三种光辉。
它告诉我们:至高的阳刚,是允许万物生长的坤柔。
终极的智慧,是如同大地般的静默承载。
最美的诗篇,是我们与道合一后,自然流露的生命状态。
当古老的卦象穿过文字,照见我们生命中最真实的温暖记忆时,哲学便成了诗,经典便成了心跳。
藏言时是大地闭口,展卷时即万物生光。
或许是因为在坤卦的“柔顺”“承载”与“静默坚韧”中,
我看到了母亲一生的缩影。
脚踩大地时,仿佛每一步都印出坤卦,每一步都是坤卦的篆刻。
我终于明白:
为何坤卦总与母亲相连——
她们都擅长把苦涩咽下,从自身血肉里
培育出甜美的生命;
却把千沟万壑,都藏进掌心的褶。
今夜,就让这坤卦之美,煨成一锅温暖的香甜;
我们品尝的,又何止是红薯?
那是大地的馈赠,是柔韧的力量,是静默的哲学,是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味道。
且让这筐红薯成为坤卦的启示:
——世间最深的圆满,永远生长在俯身向大地的谦卑之中。
2025年10月16日写于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