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漠与英国资深出版人谈中国西部文学
欧洲时报英国版
作者:田皓雪子
雪漠表示,尽管文化差异带来诸多挑战,但文学的核心是人性共鸣,只要作品能触动人心,就能跨越文化界限,被全球读者接受。
3月19日,主题为“中国西部文学的国际化之路”的专题座谈会在伦敦维多利亚图书馆举办。
著名作家雪漠、英国资深出版人Christopher MacLehose及国际知名文学侦探Koukla MacLehose等嘉宾就中国西部文学如何走进世界座谈,吸引了众多作家、翻译家及出版业人士。活动由英国注册慈善机构“母爱桥”主办,作为其“儿童文化”项目的一部分,旨在促进跨文化交流。
座谈会上,雪漠分享了将中国西部文学推向国际市场的经历。雪漠表示,自己没有受过写作培训,开始写书后发现畅销书都很薄,自己的作品却很厚,但翻译家葛浩文想到把小说中精彩的部分精校出来,构成适合美国人阅读的《走进沙漠》。尽管文化差异带来诸多挑战,但文学的核心是人性共鸣,只要作品能触动人心,就能跨越文化界限,被全球读者接受。
Christopher MacLehose谈到了如何评估英国市场并推广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中国文学在海外出版的市场挑战。Koukla MacLehose则以国际版权经纪人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如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成功推介英文书籍的经验。
讨论还深入探讨了翻译文学的困境。三位嘉宾指出,为中国读者而写的作品,在翻译后可能不完全符合西方读者的理解习惯,而那些用英文直接创作、面向西方市场的中国题材作品,在传播效果上可能有所不同。三位嘉宾都认同一个观点:优秀的作家不会为了特定受众而创作,而是为了自己而写作。
活动最后,嘉宾们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问答,围绕文学翻译、出版市场、跨文化传播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中西方文学交流,也为中国西部文学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作为MBL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学传播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座谈会成功汇聚了出版与文学界的重要声音,共同探索了如何让中国西部文学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转载:欧洲时报英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