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最新版 >> 息羽听雪 >> 雪漠随笔 >> 正文

雪漠: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

2024-06-18 14:51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300385

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

雪漠

这世上,有三种文化,是被人常常提及的;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中华文明。对前两者,世人都知其特点,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对于中华文明,很多学者都谈过,但能谈清楚的不多,原因是中华文明太复杂太博大了。所以,我一直想讲一下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观,我将其概括为三十二个字,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

世界大同,文化共融;天人合一,和谐共存;

道行天下,敬天爱人;生命同体,和平共赢。

第一,世界大同,文化共融。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明底色,追求大同世界,所有的文化都可以实现多赢,共同繁荣,所以,中华五十六个民族都可以和睦相处,中华民族是没有侵略性的。大同世界是中华文明的理想蓝图,天下为公,人人没有私心,个人的努力是为了使社会更加美好,自利利他。这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真实的行动准则。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导致了世界上的灾难频发,人类间也硝烟不断,所以世界大同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我的史诗《娑萨朗》,就是大同理想世界的精神路标,墨西哥汉学家莉莉亚娜说,它是“古今天地你我的史诗”,是“时间空间人类的史诗”,它不仅仅属于中国,而属于整个世界。

从老子时候开始,中华民族就追求“大同世界”,追求“和而不同”,绝不是你死我活,排斥他国。君子和而不同,包容一切,你匈奴人来也不要紧,蒙古人来也不要紧,最后都汇于中华文明的大海之中。中华文明强调“和而不同”,能够包容与自己相异者,尊重每种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友好沟通、和谐相处,共同繁荣进步。文化共荣,能避免无数无谓的争斗与自相残杀。所以,世界大同,文化共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二,天人合一,和谐共存。中国人认为,自然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是一体的,就像小鱼和大海是一体的一样。许多时候,中国人对世界的了知是从了解自己开始的。凡与世界的关系也是从修炼自身开始的,自身的生命得到提升,小我消失之后,他和大自然就是一体了,老祖宗称之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非常了不起的一种理念,因此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宗教战争,我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可以合理改造自然,但不能破坏自然。中华民族认为万物有灵,人与自然生命同体,所以我们要热爱大自然,而不能毁灭大自然。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也制约着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古代中国出现灾难的时候,君王就需要开始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大自然才会出现这种灾难?是不是自己的德行不够,才会导致大自然的报应?于是,他就会大赦天下,或者赈灾,或者给老百姓一些福利,以此希望得到大自然对他的一种宽容。比如,唐太宗时期出现蝗灾,太宗李世民就在自己的后花园里,抓住一只蝗虫,告诉它,我做错了,由我自己来承担所有的罪恶,但不要伤害老百姓。他跟蝗虫沟通之后,蝗灾就慢慢消失了。这在历史上是有史料记载的。我们不管它科学不科学,我们注重的是这种理念和思维,就是人与自然要保持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

当然,在历史上,中国也出现过战天斗地的场景,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之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出现的短暂行为,它不是一种中国历史的常态。中国的常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比如,在“万物有灵”的理念下,中国西部人就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土地有土地神,山有山神,水有龙王,门有门神等,所有的东西都有神灵守护。意思就是,它有一种精神性的力量。按现在科学的说法就是,万物有一定的信息,有一定的能量。

量子力学出现之后,也发现“天人合一”的这种思维是对的,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那么人与人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思维与思维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当有人的脑波在想念雪漠的时候,我是有反应的,我是能感觉到的。这一点,老祖宗称之为“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等。我们不管它是不是符合当代的科学,但这是中华文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这种思维在民间已经成为老百姓的集体无意识。比如,凉州人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头顶上都有神明存在,人不要做坏事,一旦做了坏事,神明都看得到。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生活化的妙用。

在欧美国家中,流传着“中国威胁论”之类的说法,这是没有事实依据,也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言论。为什么?“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入民心,中国人注重和谐共存,绝对不会侵略他人。除了少数民族的成吉思汗之外,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一种侵略海外的行为。为什么?中国人追求一种和谐,追求大同世界,追求世界和平。

那么,什么是和谐?和谐是中庸。中庸是什么?不偏激的行为,一种适度、和谐的行为。和谐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华文明中最精髓的东西。过去,很少有人将它提炼出来,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是非常惊喜的。

第三,道行天下,敬天爱人。中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叫道,老子的《道德经》中常提到它。在文化著作《老子的心事》中,我对它进行了解读,同时,我还用诗歌的形式将它浓缩为《雪漠诗说老子》。很多读者、学者反馈说,他们没想到我对经典的解读能达到这种境地。为什么?因为我是从道的层面来解读的。什么是道?中华文明中,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种最究竟、最本质的智慧。那么,至高无上的智慧和真理,跟大自然本体性的存在是合一的。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修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一个民族对道有如此追问。中国人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不要紧,这就意味着生命不重要,道才重要。有时候,活的目的,就是求道、修道、证道。

这种对道或者真理的追求,在其他很多国家也有,比如德国、印度、埃及等,但他们追求的东西和中华民族追求的道不一样。比如,印度哲学祟拜毗湿奴、大黑天、梵天等,强调一种人格化的神。中国也有把真理和道人格化了的现象,如西部人眼中的“老天爷”等。但中国人更推祟的道,不是人格化的存在,而是大自然中独有的本体智慧,它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无处不在。所以,从三千多年前开始,中国人的老祖宗一直就追求道,直到现在,仍是道不离口,追求道行天下。在中国人眼中,道是大自然中本有的一种智慧,在人类每个个体的生命中也存在,这也是中国人的“天赋人权”。

关于道的含义,它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表述,一种是文字,现在很多人通过大量的文字来了解道,这种了解叫“明理”。但这种了解是不够的,因为中华文明中的道,更注重生命的的体悟和实践,要让自己的生命跟道合一,要实践道,要“证道”。也就是说,你不但要了解道的理论,更要让你的生命体悟到道,让道的智慧在你的生命中呈现出来,来利益世界。

在西方哲学中,也有一些哲学家和神学家,表述过道,但付诸具体实践的人不多。中华民族大量的经典中,都有这种实践,比如道教、佛家的很多思想,都是为了让个体生命体悟到真理。我们不但在道理上明白真理,而且要让真理照亮我们的生命。注意,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道,它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上的呈现,而不是仅仅是文字上的表述。

所以,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你的生命必须达到那个境界。达不到那个境界,是没有用的,要理事合一,要知行合一,要经世致用。要用一种生活方式来实践你的智慧和真理。它和西方的哲学不一样,比如德国的海德格尔,他可以有优秀的哲学著作,但是他的行为有很多争议性,包括他对他的恩师胡塞尔的背叛,包括跟纳粹的合作等。这些行为如果出现在中国哲人身上,那么他的哲学就立不住了,因为中国文化认为:“说到做不到,不是真得到。”你说到就要做到,就是知行合一。如果你说到而做不到,就是欺世盗名。得道者一定要有行为,道的智慧要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常态。

当然,这种对行为的要求,也常常容易被人误解。比如,一些西方人就不理解为什么我们愿意帮助别人?愿意帮助别的国家?愿意帮助一些弱小的民族?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华文明要求你必须说到就要做到,比如,你说你爱这个世界,那么你就必须有爱的行为,否则这种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传播爱的时候,必须有信仰;你想对世界有帮助时,必须有行为;没有行为的话,你就是欺世盗名,就是欺骗世界。德国的哲学它不要求哲学家一定要达到他倡导的哲学境界,但中国的哲学不一样,它要求:你必须说到做到,否则你就是个骗子。这是东西方文明不一样的地方。

什么是道行天下?就是这种真理性的道,和我们生命体验性的道,以及我们生活方式性的道,必须要给世界带来一种善的改变。所以,要传道授业解惑,你必须传那个道。传道有两种方法:第一,你必须用你的语言、文字表述清楚道;第二,你必须用生命证得道,并用行为来实践道,然后让它成为你的生活方式,让他人受益。道行天下的意思就是,首先用自己的生命来修身,做到道之后要齐家、治国,推行这种大道,推行这种仁政,同时给天下带来和平。所以,中国人的梦想就是平天下,让天下太平、和平。这是中华文明中非常重要的次第,一步两步三步四步,就像我们上学一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非常清晰。

道行天下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敬天,第二爱人。敬天的“天”也有上帝的意思,上帝是源于中国古代的词语。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有一个老天爷。当然,我们的文化对天的解释更为广泛:一种是自然之天,一种属于文化和精神之天,第三种是人格之天。自然之天就是大自然;文化和精神之天就是天道,如天道酬勤,天和道合二为一;人格之天,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天爷”。在我小说《大漠祭》中,农民常说:“老天爷,你瞎了眼了”“老天爷,你睁开眼看看吧”,等等,这个“老天爷”,就非常接近基督教的上帝。基督教在中国之所以很容易传播,其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有敬天的传统。

那么,敬天的目的是什么?是爱人。所有天道,都必须落实到人道上才有意义。所有的君王,如果不爱民,就是无道昏君;如果爱民,就是有道明君。所以,敬天爱人是中华文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但是,我们说的爱和基督教的爱还不一样。当下基督教的爱和早期的爱也不一样,早期的爱是排他的爱,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可以看出,当基督徒骂犹太人的时候,总是说“异教徒,异教徒”。基督徒看不起异教徒,有排他性。因为基督教有排他性,所以他们就有所谓的圣战。他们的爱更多的是爱基督徒,不爱异教徒,甚至会屠杀异教徒。现在的基督教在道理上要爱所有人,在倡导博爱,但是纵观整个世界,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的“博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影响许多战争的,不是博爱,而是利益。

而我们中华民族所倡导的爱,是孔子的“仁爱”,是墨子的“兼爱”,是一种大爱,而不是小爱。老祖宗称所有的生命叫众生,要视众生如父母,就是爱所有的生命,所以不提倡杀生,认为杀生是罪恶,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中国的老百姓看不起屠夫,认为屠夫养儿子是充数儿的,没有实际价值,就是因为杀生不好,当屠夫不好。

第四,生命同体,和平共赢。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它像一条长河,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我们现存的生命只是其中的一段,所以在整个生命长河中,在无边无际的空间中,所有的人类都有可能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对于所有的相遇都要感恩,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共同体。尤其在佛家文化中,认为众生是父母,就是把所有的生命当成父母。所以,我们要整体地看世界和人生,要与人为善,要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生命同体这样的理念之下,我们追求和平,不要相互残杀;追求共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当然,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会有一些目光短浅的政治家,会掀起一些战争和暴力,但这些是中华文明所反对的东西。即使出现战争,我们的文化仍然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也就是说文化永远是人类的太阳,人类的文化永远要高于人类的行为。

以上这些,是中华民族的普世价值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传承五千年之久,其背后的文化支撑就是这三十二个字,这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同样,这也是任何一个民族所认可、所向往、所追求的价值观,所以,我称之为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观。

——根据202377日作家雪漠在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与汉学家对话交流会发言整理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