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健康之友 >> 正文

刘希彦:家家皆可有良医

2017-02-22 16:15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刘希彦 浏览:38019192
内容提要:如果你认为生命是宝贵的,那为什么不自己去学会维护维修呢。

 

刘希彦家家皆可有良医

 

2015411号,在书院中国于北京举办的公益讲座上,刘希彦老师提出了全民学医的倡议,说真正的中医学起来不难,家家皆可有良医。我们就这个问题与刘希彦老师进行了一次访谈,以下为文字整理记录。

问:请问您为什么要提出全民学医这个倡议?

刘希彦: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一个人的一生,能学会很多的学问和技能,学会很多复杂仪器的使用方法,甚至自己能修理。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仪器——人体,我们别说维修,就连基本的使用守则都不懂,对运行规律更不了解,我们可以看到,生活方式处处都是误区;商家为了卖产品在广告里灌输的保健养生观念,再荒唐再错误也有无数人相信;得了病自己连基本的判断都没有,人云亦云。由于与医生的信息不对称,便给医院的腐败造成了可能,目前这是更大的社会问题。除了这个身体,还有什么是我们真正拥有的?如果我们连身体的使用守则都不了解,就算了解整个世界又有什么用?

如今医疗问题困扰着整个人类,我们看现代医学的现状:治疗费用昂贵;医疗资源匮乏;治疗过程复杂;在西医体系内,甚至连感冒这样简单的病都宣称没有特效药,大病只能进行伤害性治疗,切除或者置换器官。医疗问题如今已经严重的困扰着人类。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才提出一个“家家皆可有良医”的倡议,是希望能够恢复全民学习中医的风气,让人们能够通过自学,来保护自己与家人。

问:中医界有一种说法,说三代才出一个名医。还有很多老中医说“不到六十不敢言医”。这样一门精深的学科,难道是可以业余自学的吗?

刘希彦: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另一种说法——著名的经方大师胡希恕,他讲解《伤寒论》的著作封面上印着一句话——“三年期满皆能行道救人”。很多古代的大医家,成就自己完整医学体系的时期大多是在中年。在民间,尤其是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至今民间学医的风气还很盛。在古人的价值观里,是提倡自己学医的,有一句话叫“不学医不可疗亲疾”,意思是不学医怎么替父母治病呢,万一父母落在庸医手里怎办?至少也要能判断找的大夫是不是庸医,所以古人会说,不学医就是不孝。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学中医不像常人想的高深莫测。如果一门学科要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学好,这门学科早就传不下来了,中医怎么可能传到今天?中国的文化一直崇尚大道至简。我涉及中国的文化的领域很多,见过的高人也很多,我可以贡献给大家一个经验,如果有人把中国文化的某个学科讲得很复杂,说你没个三年五载入不了门,我告诉你,那很可能是他自己没搞通,还在迷障里头。古人传你一门道,跟师一般也就是三年,这三年中可能大部分时间还在扫地焚香,伺候师父。说不到六十不为医,已经是明清的说法了。我在《伤寒论》的讲课里说过,中医从大道医简的道医转变成儒医是在汉代,是汉武帝之后的事,因为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说,中医在汉代就已经开始没落了,到了明清更是悖乱和没落。这种没落的表现为理论体系越来越多,药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学,疗效却越来越差。回到源头,道家思想指导的古经方医学则非常简单有效。所以,研究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胡希恕才会提出“三年期满皆能行道救人”。以我的经验,如果是一个对国学感兴趣,对传统文化有基础的人,用一年业余时间来学习真正的传统古中医,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大夫,可以惠及家人朋友,身边的人一般就可以不去医院了。如果在学校的基础教育里,能用一年的时间开一门选修课来学习《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黄帝内经》是讲中医的基本原理,偏重于指导针灸治病的;《伤寒论》是讲古经方汤液学体系的,也就是摸脉开方的。传统中医的基础这两本书里就都有了。如果能这样,我相信家家皆可有良医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问:您刚才提到中医分传统古中医和后世中医,您说后世中医非常复杂,传统的古中医却很大道至简,疗效很好,那么您能够大概介绍一下古中医与后世中医的区别吗?

刘希彦:我们看现在的中医,经常会说某个药治某个病,这某个方子治某个病。我们再看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这是几千年来历代大家都公认的,代表汤液学最高成就的一本书,会发现这本书中从来都没有提到一个具体的病名,也从来没有提到过某个药可以治某个病,更没有补肝补肾这样的话,为何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其实,真正的传统古中医是不治某个病的,是治六经的,治好了六经,也就治好了万病。六经是什么?是人体自己排病的六个模式和渠道。人体排病有三个途径:分别是表(主要是周身毛孔)、里(主要是肠道),表里之间还有个半表半里(主要是躯壳内壁的淋巴粘膜系统,也是人体免疫细胞最富集的地方)。人体在能量属性上有阴阳之分,结合排病的位置,就形成了表阴证,表阳证;里阴证,里阳证;半表半里阴证,半表半里阳证,这六个类别,也就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在古中医的“道”思维里,外力是不能治病的,外力只能顺势而为,也就是看人体把病排到某种程度,我们去帮助人体解决问题。因为只有人体自己可以战胜疾病,我们如果能够找到人体在哪个层面和病邪僵持住了,然后就在哪个层面助人体一把力,顺其道而行之,这样很快便能够达到治病的效果,这也是中医能治好很多西医治不好的大病绝症的原理。治好了六经也就治好了万病,这多简单,这就是古中医的大道至简思维,所以《伤寒论》里药也少,几十味常用药而已;方子更少,几个主方来回加减。后世中医的理念是以药治病或者治证,证何其多,病则更多,百证百药,千病千药,于是经常一个方子开很多药,一个药店三面墙都是药,甚至还会经常有药配不到,效果还慢,总说中医治病慢,甚至说中医不治病,只能调理。事实上《伤寒论》里追求的是“覆杯而愈”,也就是说,一般的急性病,喝完药把杯子洗了扣上,病就要好;大病也应该在短期内见效,甚至根治。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发起全民学医这个倡议,也是希望恢复真正的大道至简的传统古中医。

《红楼梦》里,贾宝玉和薛宝钗,拿着太医的方子就敢批评,说明医学在古时候几乎是人人都必备的素养。古时候一个家族如果有一个良医,便是一个家族的福祉。其实今天我们也可以如此。如果在家里用中药就能解决问题,也就不需要去医院切胆切胃割肝摘肾,花那么多钱进行伤害性治疗了。

我当年就是自己自学的《伤寒论》,现在是资讯社会,方便得很,古今各家的注解都在那,我大部分都学过,其中胡希恕先生对我的影响最大。其实几千年来中医都是可以自学,大家了解了就知道,古今很多中医大家也都是自学的,不要把这门学问弄玄虚了,没那么难。我曾经闭门研究中医近十年,早期也走过弯路,走过小道。所以入对门很重要,要回到源头去学,还有就是坚持。

我看到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背单词,事实上英语有那么有用吗。要知道很多有能耐的人都不会外语,有的是好翻译为他工作。真正的传统中医用学英语百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学会。如果你认为生命是宝贵的,那为什么不自己去学会维护维修呢。我们这一生怕什么,怕死怕病。死是不可控的,而病可控。可控所以更困扰,更让人恐惧。所以,我希望能恢复古人全民学医的传统,让医学成为人人具备的素养,这样人类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就能有本质的提高。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