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当有人提到贫穷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想到的往往是农村。是的,农村。可是为什么是农村呢?农村的百姓为啥会贫穷呢?
中国的农村百姓需要精神食粮吗?
——沂山笔记
文/王韩梅
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当有人提到贫穷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想到的往往是农村。是的,农村。可是为什么是农村呢?农村的百姓为啥会贫穷呢?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伟人、名人,不都是出身于农村吗?细细的去追索,去比较,你会发现,很多伟人、名人之所以能走出贫穷落后的农村来,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孜孜追求文化和智慧的心,是因为他们一直活到老学到老,一直在探索、寻觅、学习一种大文化,追求一种大境界。
雪漠老师承载的大手印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开启人类智慧,让人们的心灵感到富足、喜乐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中国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成就了很多人。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只要你静了心走近它,学习它,它就会清洗你的心灵污垢,最终融入你的生命,变成你的生活方式,让你变得博大、灵动、幸福、快乐。
基于此,雪漠老师来到山东以后,想帮帮这一方的农村百姓,于是鼓励我们“送文化下乡”,希望百姓们能走出狭隘蔽塞的心灵小天地,从而活得越来越快乐、幸福、富足。于是,我们立马行动起来,装载了满满的一车书去赶集。
(一)马站集市
马站镇位于八百里沂蒙的北端,地处三市(临沂、潍坊、淄博)五县(沂水、沂源、临朐、诸城、安丘)中心,距县城34公里, 辖7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2.1万户,6.9万口人,总面积133.1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7.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0%,平均海拔340米,镇地势西高东低,地块多为丘陵,境内主要河流有马站河、沭河、金沟河。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无霜期达180天。
2016年4月8日8点,正是马站集市,我和张平激情澎湃,匆匆地吃完早饭后,欢天喜地的直奔马站集市而去。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没有多少,两边的树木都已经发出了翠绿的嫩芽,一切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那是生命的希望和绽放。我似乎能感受到它们也在为这一方的百姓们欢呼呢。
马站集市很好找,它就在公路的路边。所以我们在狂奔了四十里路后,看到右手边人来人往,车辆进进出出,这应该就是集市了。一眼望去,人头攒动,像忙碌的蚂蚁一样一直向西绵延了三五里路。
看到此,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我们来晚了。恐怕没有地方摆摊了,这可如何是好呢?”稍一犹豫,我只好硬着头皮开着车直直地慢慢地往里行进,一边走一边看着两边有无空位。刚走了没几步,就看着右手边有一块很大的地方没有人摆摊,心里一阵高兴,觉着运气太好了,还有空地给我们留着。于是准备停车熄火,然而在右前方竖着一个木牌:看车位。那股高兴劲立马烟消云散了,心中增添了些许的失落和恐慌。没办法,继续往前走吧!然而越往里走人越多,路也越来越窄,车很难往里开了,如果再这样走下去,恐怕会引起公愤了。
茫然地望向左手边,在一个小小的苹果摊位和一个大大的日用品摊位中间,竟然有一块两平方米大的空地没有人摆摊。我毫不犹豫地立即停车,张平默契地下车,去问他们可否在这里摆摊?他们问卖什么?张平说卖书。他们笑了笑,同意了。我和张平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很快,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就把书摆好了。可是赶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都没有停下脚步过来看看的意思。
记得在计划“送文化下乡”之行之前,雪漠老师意味深长的一再跟我们说,我们去集市摆摊的目的不是卖书,是为了把一种大善大美且能让人的心灵改变的文化传播出去,因为只有心变了,命运才会改变。雪漠老师还说,读书要读好书,因为读好书会开阔你的视野,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你的心灵更加美好、博大。农村百姓的生活虽然已经可以吃饱饭了,但经济条件还不能允许绝大多数人走出去,即使走出去了,也不能走得更远。农村的闭塞,让他们无法接触更好的文化和世界,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知道如何打破这种“闭门锁国”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所以,雪漠老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文化和心态来接近他们,让这一方的百姓们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雪漠老师也是为了让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
回味着雪漠老师的这些话语,我的心渐渐地放松了下来,不再急躁。静静地坐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匆匆地行走着。但是,心中还是希望他们能静下心来,停一下脚步,驻足看一看这世界上还有另一方天地;看一看人活着不只是吃喝拉撒睡,还有更美好的事情和文化让人活得更快乐、幸福。我似乎有一种期待,并且大脑中忽然冒出了姜太公钓鱼的故事。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那颗追求善美的心灵,那个想探索人类奥秘的人儿,我们是否会在此相见呢?
太阳一如既往地照耀着大地。虽然现在是春天,但在太阳底下待久了,也有一种炙烤的感觉。脚步匆匆的人们,空着手直直地往里走着,又匆匆地回来,手里、包里多了肉类或者蔬菜,有的是穿的物品。对于我们这个小小的书摊,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有些学生模样的儿童,用眼睛瞥一下那些孤独的书,快速地跟着目不侧视的父母们走远了。我的心中产生了疑问,这里的人们,从老的到小的,从男的到女的,他们都不喜欢读书吗?他们的孩子会上学吗?他们上学是为了什么呢?他们认为的文化知识,难道只是课堂上的书本吗?他们是没有钱买书吗?可是他们转身就买了那些吃的、穿的啊,况且有的还是垃圾食品呢?
太阳的温度越来越高,我的心却越来越冷了。不是因为没有卖出书去,而是为没有人驻足去关注书,没有人去渴求精神食粮。算了吧,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是也自得其乐吗?我又何必杞人忧天,想让他们改变什么呢?
正在我默然的失望时,有一位穿着很脏的老人走了过来,他的腰已经很弯了,眼睛苍老而浑浊,走路时鞋底摩擦着地面。他走到摊前时,慢慢地用眼睛搜索了一下,用手指着那本《道德经》。这本书还没有开封,我赶紧拿起来递到他的手上。他似乎想打开翻看一下。真是难得啊!所以我就把封皮利索地撕掉,递给他,然后又拿了一个马扎给他让他坐下。他看了我一眼,一言不发的静静地翻看起来。这时,又有几个四五十岁模样的男士围拢了过来,有的只看那些结缘的书,如《了凡四训》、《金刚经》等;有的问有没有关于钓鱼的书?我说没有,他们就走了。一听有结缘的书,附近的几个摊主走过来问哪些是结缘的书?看到那些结缘的书印刷精美而厚重,他们就乐滋滋的拿走了。那位老人,还在看着,没有丝毫想买的意思。我就问他:“大爷,要不要买一本拿回家看呢?这本书29元钱。”他抬起浑浊的有点流泪的眼睛看着我,仍然没有回答一句话,慢慢地把书放下,弯着腰,鞋底摩擦着地面,慢慢地走了。看着他转身离去的背影,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是不是不应该打搅他看书呢?他是不是没有钱买这本喜欢的书呢?我有一种冲动,想把这本书送给他,但我又怕他不愿意接受,最终,我们彼此还是成了路人。
天空中似乎弥漫着什么,聒噪中带着灰色。我索性拿出手机来,还是看看微信中的朋友圈吧。那里什么都有,高雅的,低俗的;清凉的,热恼的;沉重的,幽默的。
我正无聊的看着呢,抬眼看到一个五十岁模样的男士手里拎着一个破旧的黑色皮包走了过来。他快速地扫了一眼书摊后,直接蹲在结缘的书前,拿起一本《了凡四训》看了起来。我不想说话了,随他看去吧,因为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不会买书的。我在静静地等他离去。
他看了几页之后,说:“这本书多少钱?”
“不要钱,这是结缘的,喜欢直接拿走就行。它旁边的所有书都是结缘的,喜欢的话也可以拿走的。”
“这本《金刚经》也是结缘的吗?还有那些小书?”
“是的,都是。但拿回去之后必须要看哈,不能随便到处扔掉,也不能卖哈。”
“不会的,不会的。这么好这么厚的书真的不要钱吗?还是有什么其它的活动?”
“没有什么活动,只是想把一些好的书送给喜欢看书的人,送给那些向往善美的人。”
“那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为了让心中有困惑的人,看了之后不再困惑。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快乐幸福而已。没有其它的目的。”
“这么好的书,拿走不好意思啊!”
看着他忠厚老实的脸,感受到他的言语是真诚的。他是真的喜欢那本书。
“你如果不好意思的话,要不你买一些其它的书吧?可以买一送一的。”
“那些书我看不懂。给你点钱吧?你们在这里摆摊也不容易的。给你们多少钱呢?”
“随意吧。”
“十元钱可以吗?”
“可以可以的,给也行,不给也行的。”
正在这时候,又过来一对老夫妇骑着车停了下来。他们也拿起一本《金刚经》。刚才的那位男士抬头一看,笑着说:“哎呀,你们也来赶集了?这本《金刚经》确实很好,快拿回去学学吧!”
这对老夫妇笑呵呵地说:“是吗?多少钱啊?”
张平说:“不要钱的,这是结缘的。你们拿回家看看吧,非常好!”
但是老夫妇执意要给五元钱,看着他们如此,我很高兴的接过了钱,然后看到他们和那位男士一起乐呵呵地就走了。虽然他们没有买书,但看到他们的善良和对美好的向往,我觉得这次也没有白来。
此时一看时间,正好快到11点了,我就和张平说:“我们回吧?”
张平说:“好!”
周围的摊主没有丝毫要走的意思。但我们在来之前,雪漠老师怕天气太热对我们身体不好,也怕累着我们,嘱咐我们在11点的时候就回去。我和张平感觉再呆下去也没有多大意思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收拾好驱车回返了。然而在快到集市的入口处时,发现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很热闹的摊位,几个老人正在一个很简易的草棚下吹拉弹唱,周围围聚着几个老人,都咧着嘴静静地听着,真的是不亦乐乎。
我问张平:“我们要不要停下来去凑个热闹啊?”还没等张平回答呢,我就说:“还是回去吧,因为没有地方停车。明天是大关集,我们明天继续赶集。”
(二)大关集市
从马站集市回来后,确实感觉有点累了。虽然我们没说什么,但是雪漠老师还是看出来了,他说:“明天的大关集市你们不要去了吧?太累了。”可是我不甘心,我总觉得农村里会有一些人一直在寻觅和向往一种大善文化,总有一些人在苦闷和彷徨中无助的前行着,总感觉他们在期待着与我们的相遇。并且我们住的地方距离大关集市只有半小时的路程——走路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去呢?
大关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森林公园(现正创建5A级风景区), 中国五镇之首的东镇沂山脚下,属于潍坊地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0467户,有37996人。
说去就去,2016年4月9日8点,我和张平来到集市后,直接把车开到了一个书摊的附近。一是那个位置非常好;二是因为在上一个大关集市的时候,我们曾经和雪漠老师一起来赶集买过那个摊主的书,在临走的时候和摊主说好了,下一集在他的旁边我们也摆一个书摊,当时摊主非常高兴大方地说当然可以的。那时我心里想,这里的人真好啊,朴实、大方,没有城市里的小商小贩的狭小心胸。
所以,我和张平自信满满的直接抱着一大箱书来到那个书摊前,高兴地和那个摊主先打了声招呼,摊主也微笑着回应了一下。可是,当我们正准备把箱子放下摆书时,只见他黑着脸走了过来,生气地朝我们吼道:“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抓紧走开,这是我的地方!”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忙赔笑说:“不是上一次我们说好了要在你旁边也摆一个书摊吗?”
“跟谁说好了?我不认识你,抓紧走走走!”
我和张平一看,他生气的样子很可怕,不是在开玩笑。我楞了一下,心想,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商人的嘴脸吗?你只要和他是“同行”,他马上就会想办法挤兑你,甚至是“灭”了你。没办法,我和张平只好另找地方了。但由于我们来的有点晚,人流多的地方根本没有空位可以让我们落脚,我们只好搬着沉重的箱子四下里寻找。
我们总不能再搬着箱子回家吧?既来之则安之,我和张平来到集市的马路边找了一个空位,说:“我们就在这里吧?”张平就问了一下两侧的摊主,他们都没有反对。于是我们铺下包装纸,准备把书从箱子里拿出来摆好。这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拉长着脸对我们说:“你们不能在这里,挡着我的门头做生意了,赶紧拿走!”我说:“你的门头在哪里啊?”她用手一指我们的身后,我回头一看,在距离我们10米的地方,是一排门头房,其中的一个理发店就是她的。可是我们并没有在她门前的空地上,我们是在马路上,并且两侧都有在卖东西的摊位。她这样赶我们走,分明是在欺负我们嘛。如果执意要在这里,我们肯定会和她争吵。而我们是来卖书、送书的,不想和她发生争执。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就和张平说:“你在这里等我,我去开车。我们另找地方,总有地方可以摆书的。”
我开着车围绕着集市转了大半圈,终于看到集市的一个十字路路口的超市门前还有一块空地,既可以停车,又可以在车前面摆摊售书。我就毫不犹豫的直接泊好车,和张平把书一起移过来,这次顺顺利利地终于摆好了书。
刚一摆好,我正准备坐下歇歇呢,只见旁边的几个摊主走了过来。张平大致地向他们介绍了一下书的分类和活动情况后,就走入集市的深处买菜去了。他们一听有免费结缘的书,并且印刷精美厚重,他们就都盯在了那些书上。在粗略地翻看了一下之后,他们每人“理所当然”的各拿走了一本。其中的一个卖苹果的大哥因不好意思,拿走书后给我送过来一个苹果,说是让我解渴。看着那个苹果,想着折腾了这大半天,还真的有点口渴了。我索性直接把苹果的塑料膜撕开,也不管它的脏净了,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
今天的太阳似乎比昨天的太阳还要热。几个过周末的学生骑着自行车过来,停下,一只脚撑着地面,一只脚在脚蹬上,用眼睛搜索了一下全部的书后,问我有没有《盗墓笔记》。我说没有,他们就走了。
时间随着赶集的人们的脚步匆匆地流逝着。太阳似乎也来凑热闹,晒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皮肤也越来越有一种灼热的感觉。随着那些孩子们的倏忽离去,再也无人肯放慢脚步过来关注一下这些书。我眯着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的人们,突然发现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他们的身体臃肿着,面容是麻木的,像极了一个个的“行尸走肉”,到处追逐着食物,没有精神的追求,只是动物般的活着。看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碜,是我出了问题?还是他们有问题呢?
时间很快到11点了,我麻木的收拾好书们,回家。
1
(三)蒋峪集市
2016年4月10日是临朐蒋峪镇的例行集市。蒋峪镇位于潍坊市西南50公里处,面积114平方公里,辖70个行政村,有52088人。
蒋峪距离我们住的地方需要开车半小时。也许我太执着了,也许我太天真了,也许······经过前两天的两个地方的赶集,虽然累点,虽然一直没有人问津这种大善大美的文化,但我始终不死心。我总感觉有人在焦渴的寻觅着,在无助地呼唤着这种善美文化的出现。所以,雪漠老师虽然心疼我们,怕累坏了我们,但我还是坚持再试一次。因为毕竟是三个不同的地方集市,人们的需求应该也会不一样的。
我和张平仍然是那个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次非常顺利,在偌大的集市上,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一块空地摆好了书,各拿了一个马扎悠然的坐着,真有一点姜太公钓鱼的味道了。因为有了前两集的经历,我们不再太在意赶集的人们是否会驻足浏览了。你停留关注,我们会热情的向你介绍;你旁若无人的匆匆路过,我们也不会心情急躁。有缘的、喜欢的,自然会被这些书吸引之后如获至宝。我们如果单方面热情的推荐,反而成了硬性推销,惹人厌烦。
今天我们多带了八本有15厘米厚的《治病秘方》,想免费送给那些有需要的人。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在一小时内就全部结缘出去了。有些人因为知道了是免费的,就前来询问还有没有这本书。而其它的书,再无人问津。看来,那种期盼有缘者的相遇,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你的宝贝再好,再值钱,但在不识宝的人的眼里,它无异于破铜烂铁。而这些治疗心病的秘方,也许在他们看来,也是废纸一堆罢了。罢罢罢,这一方的百姓既然不需要什么精神食粮,我又何必在他们面前扮演什么文化使者呢?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太阳一如既往的普照着大地。需要阳光者,自然就让自己赤裸在阳光下,吸收着阳光的照耀茁壮成长。
我们的对面有一个打铁的摊位,两位男士匠人一个在呱嗒呱嗒的拉风箱,一个在静静地掌握着炉火中铁块的温度。三十多年不见这种古老的传统手艺了,我欣喜地拿起手机走了过去,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抬眼看了我一下,然后继续默默地干着各自的事情。我朝他们笑了笑,说:“啊!我小时候见过打铁的,但后来再也没有见过了。我可以拍照吗?想发到朋友圈里让朋友们也见识见识。”他们憨憨地笑笑,默许了。只见拉风箱的人不急不慢的拉着风箱,那种呱嗒呱嗒的声音就有韵律的跑了出来。而另一个人一直看着炉火中的铁块,等温度升到一定温度时,他就把铁块用一个铁夹子夹出来,把它放在一个铁墩子上,然后他右手拿一个小的短把的铁锤,左手仍然用铁夹子夹着铁块固定在铁墩子上。而另一个匠人则拿一个把头很长,锤头很重的大铁锤,弯腰弓背,你捶打一下,抬起,我再捶打一下,抬起,乒乒乓乓,韵律和谐悦耳,铿锵有力。那块被烧得通红通红的的铁块,在他们两人你来我往的默契锤炼锻造中,很快变成了他们想要的任何形状。然后那个拿铁夹子固定的匠人不紧不慢的把铁器放到一个盛水的桶里,只见瞬间桶面腾起一团白色的水雾,还有从桶里传出来的“嘶嘶——”声。等水雾逐渐消失,声音也就弱了,消失了,匠人拿出来瞅瞅,然后再把它放到炉火中,继续加温捶打,一直捶打成为一件令人满意的“完美”器物才算完成。
看着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件一件成品,谁能想到它们原来的样子都是些不成样的一团铁块呢?再想一想那些艺术大师和历代的大德们,哪一个又不是经过从内到外的生活和精神的洗礼呢?真的如古人说的那句话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变化,无怪乎一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一是来自于自身内心的需求。所以,一种文化的植入人心,同样需要这种条件。想到此,我也就豁然了。
太阳公公喜笑颜开。我发到朋友圈的打铁视频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点赞和关注。又到了该回去的时间了,心中早已没了纠结和期待,我和张平愉快的收拾好书们,快乐地驱车回返。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