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我们很多时候说自己没有时间读书,真正的问题可能还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真正把读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古人读书那些事儿
“苦与乐”
宋太宗每天读《御览》三卷,宋琪认为皇帝这样做太辛苦了,太宗却说:“开卷有益,不为劳。”读书固然需要时间和体力的付出,但在付出体力、精力的同时,我们获得知识的回报,获得精神的滋养,从心理上说,因为醉心于书而将寂寞、空虚摒之于身外,何劳之有?
历史上以读书为乐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葛洪家贫,又屡遭火,典籍烧尽,于是“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借书抄书,不可谓不苦,燃火披览,乐却在其中矣。王休泰家里贫穷,但他喜好学习,有次曾有几天没饭吃了,他却没有放弃读书。欧阳修自述其读书感受云:“每遇体之不康,则取六经、百氏,若古人之文章,诵之。爱其深博闲雅,雄富伟丽之说,则必茫乎以思,畅乎以平,释然不知疾之在体。”身体的不适感,竟然因为读书而荡然无存。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匡衡喜好学习。同城有一富人,家里有很多书。为了读到这些书,匡衡自愿到富人家去做帮工而不领取报酬。为了借读他人的书而做“义务工”,真的是读书入了迷!匡衡出身贫寒而后来官至丞相,恐怕与他勤奋读书密不可分吧。
读书是苦是乐,与心态有密切关系。
“忙与闲”
墨子出使卫国,车载许多书随行。弦唐子见了,觉得奇怪。墨子说:“从前周公旦白天读书百篇,晚上还要会见七十个士人。我既无朝廷之事,又无耕作的劳苦,怎敢荒废读书?”客观地说,墨翟也不是个“闲人”,作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要做的事该有多少?他之所以外出办事时都要带着许多书,无非是他把读书当回事,放在心上,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很多时候说自己没有时间读书,真正的问题可能还不是没时间,而是思想观念没跟上——没有真正把读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吴应箕一针见血地指出:“今之不读书者,每自诿于家务沓杂,容知事有逾于君相者乎?”对个人而言,忙与闲总是相对的。真正想读书,总是有办法找到时间。好多“创世纪先生”,多年读不完一本《圣经》,难道真的是没有读完《圣经》的时间?“读书则无日不闲,不读书则无日不忙,是读书又却事之第一法也。”这个说法看似矛盾,却富含哲理。读书本来是添“忙”,然而不读书却可能事情更杂沓更忙乱。用读书来“却事”,当只有读书一事时,可能反倒觉得“闲”了。我们应当由此获得一些启迪。
“失与得”
有个叫李永和的人,不问世事,变卖家产购置图书并整理编纂。常常感叹说:“丈夫拥有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也许在众人看来,李永和自我“孤立”,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但于他本人而言,读书却是一件极快乐极有成就感的事。与他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王微之称自己“读书每得一义,如获一真珠船”;苏轼贬官海南时,因抄得《汉书》而欣喜异常:“到此抄得《汉书》一部,若再抄得《唐书》,便是贫儿暴富。”(《海上与友人书》)陈仲醇描述自己读书的情形说:“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读书,对爱书人而言,就如同收获了巨额财富,如同遇上了极好的朋友,让人欣喜,让人快慰,让人获得美好的享受。
吴应箕有次在市上看中了几部旧书,却囊空如洗,就从书商那儿赊回来,后来向同乡借钱去偿还书款。一位父老见了,惊奇地说:“书有什么用呢?又花掉了一亩上好水田的钱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行为处事方式。不爱书的人认为购书花钱是浪费,很不值,爱书人却以购得可意的书为最大乐事。
好书、良田,孰重孰轻,孰贵孰贱?恐怕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得清的。
好书、良田,得何者为得,失何者为失?在不同人面前,会有不同结论。
人各有宝,各宝其所宝而已矣。
“泥与活”
徐文远在大儒沈重那儿学习,有一天,他对老师说:“先生所讲的,都是‘纸上语’。那真正深奥的境界,好像还有所未到哩。”徐文远虽然是学生,所讲的话却不无道理。作为老师,如果所讲的都是书上现成的,对教学内容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那学生还要这个老师干什么?为师者当以此为戒,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我们每天尽心向学生所授的,是否只是“纸上语”?我们有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对课程内容,我们是否有科学的透彻的理解?如果还没达到理想的境界,我们该怎么办?每个有心将自己工作做好的教育人,都应该深深思之。
拘泥于传授书上现成的,还是根据我们的所学与理解,对教学内容作合理的阐释,给学生以切实帮助,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个叫支遁的人,讲学时总是只着重指出文章要旨,解释章句时则常有遗漏,一些重视文字的人因此就常常怀疑他的学问。谢安石却很赞赏支遁,说:“这正像九方皋相马,不在意马的颜色,而是注重它的精神。”教学之时,哪些需要重点处理,哪些可让学生自行解决,教者要心中有数。如果教师对要点弃之不顾,却热衷于作一些枝叶或皮毛的解说,讲得再生动再仔细又有多大意义?
“末与本”
宋儒程颐说:“读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语言虽简,却道出了读书根本。读书,既要提高素养,又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有理论付诸实际的行动。只读书,不致用,读书又有何益?
东汉时有个叫魏照的人,请求侍奉著名学者郭泰,帮他做家务杂事。郭泰说:“你应当去用心弄明书中道理,到我这儿来干什么呢?”魏照说:“经师易获,人师难遭。”读书自当以遇得好老师为幸事。而好的老师,不单是书要教得好,更应是做人的表率。好老师要让学生在做人方面获得教益,让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既收获知识能力,更炼就人格品质。
读书,要明辨本末,不能舍本逐末!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