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这不仅仅是因为黑塞对于年轻人一般性的呼吁, 也是因为黑塞对于他那个时代和职责的诉求。
黑塞说:天真的人们能够爱
“天真的人们能够爱”——这句话出自作家黑塞的名作《悉达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这本书在大学生中几乎人手一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并成为嬉皮士们的精神指南。
一九六零年代的这群“嬉皮士们”可以算是20世纪最张扬的一群青年。他们快乐放荡、天真冲动,听着“THE BETALES”,高呼“爱与和平” 的口号露宿街头,引爆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一种完全自发而纯粹精神性的运动:嬉皮。
他们用鲜花抵抗子弹
在共同的信念下,他们一起游行
一起听歌
一起跳舞
他们经常穿成这样
或者这样
但是他们也并不是为了爬梯而爬梯,为了流浪而流浪,他们是有精神导师和理论指导的。比如:耶稣、佛祖还有甘地。
但在所有偶像中,他们最喜欢的却是一个小说人物,那就是赫尔曼•黑塞笔下的“悉达多”。《悉达多》成为了嬉皮士人手一册的精神指南。他们抛开海明威,尊黑塞为精神导师。
悉达多离开婆罗门家庭,出去寻找人生意义的经历让嬉皮士们如获至宝。嬉皮士们开始自诩为悉达多,并将其的人生经历当作自己的范本。事实上,这群嬉皮士大多来自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家庭,他们强烈地质疑和反抗中产阶级的传统价值观。他们对《悉达多》和黑塞狂热地迷恋,几乎将之当作“圣经”一样崇拜。
美国读者最着迷的还是黑塞那种理解而不说教的书写结构和小说情节。他小说中经过“解析及再构”洗礼的主角们, 除了《荒原狼》的哈立•哈勒尔“是个年近五十的人”,其他的主人翁清一色都是年轻人, 而且他们的个性通常都具有一种吸引人的特立独行的气质, 拥有“虽千万人, 吾往矣”的气魄。这样安排的故事情节尤其能让年轻人觉得黑塞写出了他们的疑惑, 而且不说教的写作方式让青年们更容易亲近及接受黑塞的看法。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的尤金• F.廷裴在观察黑塞作品的读者特征以后, 写道:
(黑塞 ) 读者群的第一和最明显的特征是年轻。超过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口是在二次大战以后出生的, 对他们的长辈曾经拒绝过的黑塞, 这个组群大量广泛地接受, 这不仅仅是因为黑塞对于年轻人一般性的呼吁, 也是因为黑塞对于他那个时代和职责的诉求。
黑塞在美国青年心中的地位, 我们还可以从纽约州立大学彼得•D.赫兹教授对 《荒原狼》的赞誉中一窥端倪。赫兹发表在 《乔治亚评论》 上的论文《像圣经一样的荒原狼》, 详尽地说明了黑塞的 《荒原狼》及 《悉达多》这两本书在近代美国青年心中的意义, 尤其是前者。赫兹说:“当我说《荒原狼》像 ‘圣经’ 一样, 我是指对某些人而言, ‘这本’书……紧抓住你的目光不容你离开, 简明扼要地对肉体和精神做出了承诺 。”
引用自夏光武,《“黑塞热”在美国》
那一代的花儿青年,在黑塞和《悉达多》的指引下,度过了飞扬的青春。虽然如今他们已经凋零,但是青春正在新的世代发生,精神力量仍在延续……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