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大千世界 >> 正文

刘梦溪(国学大家)推荐国学入门书目60种

2015-03-20 08:43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刘梦溪 浏览:50560556

 

刘梦溪(国学大家)推荐国学入门书目60

1、《论语》,可用朱熹《四书集注》本,也可以用杨伯峻译注本,经常阅读,细细体会。

2、《孟子》,可用朱熹《四书集注》本,也可以用杨伯峻译注本,适当选读。

3、《大学》、《中庸》,可用朱熹《四书集注》本,精读,最好背诵,至少是一些段落。

4、《老子》,可用陈鼓应注本,中华书局。

5、《庄子》,可用陈鼓应注本,中华书局。

6、《诗经》,《小雅》、《大雅》、《周颂》全读,尤其要精读《小雅》,版本很多,自行选择。

7、《离骚》,能背下来吗?不妨一试,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慢慢地看。

8、《史记》,“列传”、“本纪”部分,精读,中华书局标点本。

9、《文心雕龙》,可用周振甫译注本,精读,多家出版社有出版。

10、《文赋》(陆机),精读,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单行本。

11、《文选》选读(十篇)

○司马长卿长门赋

○向子期思旧赋

○曹子建洛神赋

○李斯上书秦始皇

○司马子长报任少卿书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孔安国尚书序

○班孟坚公孙弘传赞

○东方曼倩答客难

○贾谊吊屈原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选》六册本,标点清楚,应购置一套,一生有用。

12、韩愈文选读

○原道

○师说

○论佛骨表

13.苏轼文选读

○韩愈论

○司马温公行状

○太息一章送秦少章秀才。

14、《朱子近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有导读。

15、王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2000年版,与《象山语录》合编。

16、章学诚《文史通义》上册,叶瑛校注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7、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8、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刘梦溪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有载,亦有单行本。

1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有单行本,比如人民大学出版社等。

20、王国维《古史新证》,清华大学出版社。

21、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可从燕山出版社《王国维文集》或新版《王国维全集》中找到。

23、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精读第一章“缘起”,三联书店版。

24、钱钟书《谈艺录》,三联版。

25、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26、张荫麟《中国史纲》,精读,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北京一些出版社,均有出版。

27、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马一浮卷》有载,亦有单行本。

28、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马一浮卷》有载,亦有单行本。

29、熊十力《论六经》,有人民大学出版社单行本。

30、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

3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32、张君迈《新儒家思想史》,人民大学出版社。

33、张舜徽《史学三书评议》,中华书局,精读。

34、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

35、《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易找,其实可以背下来。

36、《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译,易找。

37、《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有标点本,易找。

38、余英时《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三联或广西师大出版社。

39、宗白华《美学散步》,版本很多,自选。

40、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

41、《中国文学八论》,方孝岳、瞿兑之等著,非常有价值的书,有新版。

42、《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本杰明·史华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3、柏拉图《申辩篇》、《斐多篇》、《美诺篇》,《柏拉图全集》第1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精读。

44、亚理斯多德《诗学》,可用罗念生的译本,见罗全集。

45、亚理斯多德《修辞学》,可用罗念生的译本,见罗全集。

4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本比较好读,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应该啃一啃,至少是选择阅读,

47、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本,通读,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8、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通读,国内多有出版。

49、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0、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时髦的年轻学人,言必称福柯,上海人民出版社。

51、《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三联书店,1988年版。

52、《艺术》,索尔贝娄著,注意书中关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论述。

53、怀特海《思维方式》,影响世界的书,商务印书馆。

54、《论传统》,[]爱德华?希尔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5、《失落的书》,[]斯图尔特?凯利著,三联书店,2008年版。

56、宇文所安《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三联书店版,这是美国汉学家写的极有趣的书,可以帮助你从别一角度诠释中国古代诗歌。

57、沈三白《浮生六记》,清中叶爱情与婚姻的小悲欢、大悲剧,到处都能买到。

58、温源宁《不够知己》,速写二十世纪人物,一本独特有趣的书,曾被误会为钱钟书所写,岳麓书社。

59、刘梦溪《论国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0、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江西教育出版社,台湾一博士生的学位论文,材料运用的好,取证丰富,细看此书,能明了学术论文的规范和写法。

人物介绍:

刘梦溪,原籍山东,生于辽宁。著名学者,国学大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艺术美学暨文学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学术观点: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轴的价值理念,主要在“六经”。国学大师马一浮和熊十力都讲过,“六经”的精神义理,是中国人立国和做人的基本依据。“六经”的文本经过孔子删订,总其大成。孔子和孟子讲的义理,就是“六经”的基本义理。

◎“敬”是具有恒在意义的价值理念,指的是人的自性的庄严。《论语》里讲:“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志”是什么?马一浮认为,“敬”就是一个人的“志”。所以我提出,“敬”已经进入到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

刘梦溪早年研究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同时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史;后转入文化史、学术史和近现代学术思想的研究,并关注当代文化建构和文化批评。刘先生素以学风严谨、思想明通著称,所涉猎的学术领域均有著作出版,是当代有影响的文史学者和文化学者。

其研究范围主要见诸以下一些学术领域和问题面向。

第一,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重建的研究。这是刘先生近十年致力较多的学术领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价值取向》、《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特性》、《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文化自觉”和“美美与共”》等数十篇专题论文发表。并以此方面的选题多次为部级领导干部及多个省市的文化讲坛作学术演讲。《传统的误读》、《大师与传统》、《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三联书店2012年出版的刘先生的专著《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打开了思想文化研究的新领地,一年内两次印刷,成为学术类畅销书。

第二,国学研究。刘先生系统探讨了国学的渊源、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以及国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主张国学“瘦身”,反对国学虚热,重新阐发国学定义,认为国学应该以经学和小学为主干,认同马一浮先生关于国学是“六艺之学”的学术理念;建议小学、中学和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以“六经”为主要内容的国学课程,从《论语》、《孟子》入手,循序渐进,长期熏习,使“六经”的精神义理,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国学》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国学与红学》两书,是此方面研究的代表著作。另有《国学辨义》、《国学和“六艺之学”》、《国学与诗学》、《国学与国民教育》、《马一浮与国学》等二十多篇专题论文在《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政协报》、《上海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建立了独家的国学论说。

第三,关于文化价值重构的研究。鉴于当前社会存在的价值缺失和价值紊乱,以及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如何在今天发用,刘先生对此方面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他重新阐释“敬”、“恕”、“和”、“耻”等价值理念的文化内涵,提出“敬”是社会人伦的具有终极意义的道德价值,已经进入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而且研究了敬、诚、信的价值关联,认为“六经”及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义理是敬、诚、信。发表《“敬”是中华文化的终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如何在今天发用》等多篇论文和演讲。2012823日上海《社会科学报》刊载的《如何填补时代的价值缺失——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和《中国文化报》2013222日刊载的《重建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文化报记者对话刘梦溪》(《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对这方面的思想作了深入阐述。此项研究为恢复与重建中华文化的精神传统,做了学者个人的努力。

第四,学术史和思想史研究。这是刘先生多年致力的领域。《学术思想与人物》、《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学术访谈对话录)等,属于这方面的著作。另有《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白鹿洞书院访学记》、《汉译佛典与中国的文体流变》、《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角色意义》、《王学的意义》、《晚清新学叙论》、《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等专题论文数十篇。

第五,晚清民国以来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研究。

此项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刘先生以七年之力主持编纂《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收20世纪人文学术大师的著作,44家,35卷,2500万字,1997年出版,获中国图书奖。刘先生撰写的总序,长6万言,以《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为题首发《中华读书报》,连载四个整版。因李泽厚提议,专门开了一次研讨会,戴逸、庞朴、汤一介、李泽厚、李慎之、余敦康等著名学者出席,讨论热烈。《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后经增订,三联书店出版,成为刘先生第一部学术史专著。对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傅斯年、张荫麟、陈梦家等学术个案的研究,也有专题论文发表。另有《文化托命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中国现代学术的四重疑问》、《大师与传统》、《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等综论性论文多篇,在现代学术研究领域,形成内容充实的一家之言。

第六,陈寅恪研究。刘先生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研究陈寅恪的专家,已持续二十余年,发表论文30多万字,包括《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研究方法》、《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陈寅恪的阐释学》等。季羡林先生九十年代初看了梦溪先生长文《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研究方法》,认为是一篇“至文”。刘先生研陈,一是连同王国维一起研究,学术界一位长辈称之为“王陈并治”;二是重视陈学的家学传统,和晚清史一起研究,不久前出版的专著《陈宝箴和湖南新政》,是他研究陈寅恪家学渊源的最新成果。

第七,马一浮研究。刘先生集中研究的现代学术个案,一是王国维,一是是陈寅恪,一是马一浮。对陈、马尤其情有独钟。已发表的研究马一浮的论文,有十多万字,有《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马一浮的学术精神和学问态度》、《马一浮和“六艺论”》、《马一浮与复性书院》、《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熊十力和马一浮》等,提出儒学和佛学是马的两根并立的学问支柱并终身以之的观点,对马的国学论作了新的阐发。其《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一文,称马先生是“儒之圣者”,是“高人逸士”,从学术史的角度论述了马一浮在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第八,红学研究。这是刘先生早年涉猎的领域,他的第一篇红学论文是连载于1964年《光明日报》上的《探春新论》,当时二十三岁。后来常欲“告而别之”,但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并未少出,计有《红楼梦新论》、《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情问红楼》、《牡丹亭与红楼梦》等,并编选《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三册,180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及《红楼梦十五讲》等。《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9万字,有河北教育出版社版、中央编译出版社版及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版,是从现代学术史的角度研究红学一科的史论著作。说刘先生在红学界自成一家,应没有异议。他研红的一个特点,是态度宽容,置身于红学界的派系之外,立说比较客观。因此自称喜欢《红楼梦》,不喜欢红学。但对红楼人物,不无“偏见”,过分喜欢林黛玉,过分不喜欢薛宝钗,以致怀疑薛姨妈“别有用心”。

第九,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化》杂志,以“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为宗旨,在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同时出版。1988年开始筹办以来,二十五年坚持不懈,海内外硕学鸿儒鲜有不在此刊发表文章者。《中国文化》现在邮局发行,刊期准时,订数增加。

第十,“家国情怀”。关心当代文化走向,关心人类的命运,熟悉刘先生的人无不留有深刻印象。近年陆续发表的《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在伯克利大学中美文化论坛上的即席演讲)、《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人类未来大趋势:“将无同”》等论文,从学理层面阐述人类的“同”远多于“异”,认为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跨文化沟通”,差异不必然发展为冲突,人类最终应该走向“仇而解”,而不是“斗而亡”。

著作简目:

主要著作:

《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文学的思索》,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文艺学:历史与方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红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学术思想与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陈寅恪与红楼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情问红楼》,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大师与传统》,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中华书局,2007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三联书店,2008

《论国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当代中国之传统与现代的变奏》书影

《当代中国之传统与现代的变奏》书影

《书生留得一分狂》,作家出版社,2010

《牡丹亭与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国学与红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陈寅恪的学说》书影

《陈寅恪的学说》书影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三联书店,2012

《陈宝箴与湖南新政》,故宫出版社,2012

《大师与传统》(增订版),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

《陈寅恪的学说》,三联书店,2014

《当代中国之传统与现代的变奏》,新加坡青年书局,2014

主要论文(1990年以来)

《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的学术精神和文体意义》,载《中国文化》1990年秋季号

《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研究方法》,连载于台北《书目季刊》1990年第4期、1991年第1

《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载香港《二十一世纪》19925

《汉译佛典与中国的文体流变》,载《文艺研究》1992年第3

《文化托命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载《中国文化》1992年第6

《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角色意义——为纪念这位历史人物的四百周年诞辰而作》,载《中国文化》1992年第7

《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载《中国文化书院建院十周年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学行小记》,首载《文汇读书周报》,1995年“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中国社科出版社1996年版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载《学人》1996年第10期,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连载于19961218日、25日《中华读书报》。

《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载《中国文化》1997年第1516期合刊

《陈寅恪与现代性》,载1998215日《中华读书报》

《百年红学说索隐》,载1998323日《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

《史学的艺术之境》,载1999421日《人民政协报》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载2001117日《中华读书报》,暨香港《明报月刊》2001年第1

《陈寅恪与红楼梦》,载《文艺研究》2001年第1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新释》,2001214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同时刊出

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载2001218日《深圳特区报》暨2001224日《文汇报》

《义宁之学的渊源与宗主》,载《读书》杂志2001年第2

《慈禧密旨赐死陈宝箴考实》,载《中国文化》2001年第1718期合刊

《〈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载200158日《文汇报》

《“借传修史”──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2001526日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近代史学思想和历史写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刊于荷兰莱顿汉学院主办的《史学:东与西》杂志。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在《文艺研究》2002年第3

《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载《中国学术》2002年第3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载2002713日《文汇报》,《新华文摘》转载

《陈宝箴与湖南新政》,载《中国文化》2003年第1920期合刊

《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载200372日《中华读书报》

《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之一瞥》,载2003727日《文汇报》

《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载中华书局20037月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敬意与温情——学术思想与人物后序》,连载于20031224日、31日《中华读书报》,《新华文摘》本年第7期转载

《今天,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载20031125日《中华读书报》

《马一浮的学术精神和学问态度》,载《文艺研究》2003年第5

《晚清新学叙论》,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

《马一浮与复性书院》,载香港《九州学林》2004年第1

《冯友兰和“贞元六书”》,载2004322日《人民政协报》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

《“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4

《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载2004428日《光明日报》

《熊十力和马一浮》,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3

《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2005121日《中国教育报》,《新华文摘》转载

《“花开正满枝”——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载《文艺研究》2005年第4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连载于《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56

《牡丹亭》与《红楼梦》——他们怎样写情,载2006723日《中华读书报》

《“文化自觉”和“美美与共”》,载2006813日《文汇报》

《国学的缘起:民族的回望与自省》,载20061023日《21世纪经济报导》

《论国学》,载《中国文化》2006年秋季号

《史华慈:最后发表的思想》,载200738日上海《社会科学报》

《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载《学术月刊》2007年第6

《陈寅恪的“自由”与“哀伤”》,连载于2007723日、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现代学术的四重疑问》,载20079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论陈寅恪的阐释学》,载《中国文化》2007年秋季号

《我这样看国学》,载2008119日《文汇报》

《文明的共相》,载200821日《人民日报》

《大师与传统》,载2008224日《文汇报》

《读经典可以改变气质》,载200847日《京华时报》

《国学热不必“一窝蜂”》,载200848日《人民日报》

《国故与国学》,载2008521日《中华读书报》

《寻绎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载《儒学天地》2008年第3

《国学辨义》节录,载200884日《文汇报》

《“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载200893日《中华读书报》,2010年春季号《中国文化》增补重刊

《马一浮和“六艺论”》,载《中国文化》2008年秋季号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载《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第11

《马一浮和“六艺之学”》,载20081120日《新京报》

《现代文明体系的建构和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炎黄文化》2008年第5

《国学和“六艺之学”》,载2008128日《人民政协报》

《当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变奏》,载《中国政协》2009年第2

《国学,不必一窝蜂大热——刘梦溪先生再谈国学和传统文化》,连载于200939日、30日《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

21世纪的人类能否在非对抗中重生》,载20094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载2009617日《中华读书报》

《“敬”是中华文化的终极价值》,在2009711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发表

《到底什么是国学》,载《中国政协》杂志2009年第7

《竹柏春深护讲筵——白鹿洞书院访学记》,载200989日《文汇报》“学林”专版

《现代化,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载200999日《新华日报》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及其消退》,分上中下三篇连载于《读书》杂志2010年第345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载2010325日《光明日报》

《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载2011117日《学习时报》

《国学与诗学》,载201136日《人民政协报》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述感》,载2011620日《光明日报》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载20111031日《光明日报》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载201235日《人民政协报》

《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载201238日上海《社会科学报》

丙、学术对话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现代方向——陈方正博士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4年第9

《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余英时教授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4年第10

《为了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金耀基教授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6年第14

《“先行一步:为了美国与中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访谈》,载香港《明报月刊》2000年第3

《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载《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文化》,载2007528日《中国教育报》,记者杜悦访谈采写

《中华民族之再生和文化信息传递——杜维明教授访谈录》,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9月上半月期。

《不要“国学热”,而要“国学做”——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载《领先》杂志2009年第4

《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专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载200987日《解放日报》“解放周末”

《重建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文化报记者对话刘梦溪》,载《中国文化报》2013422日。

丁、编纂丛书

《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三册),180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1986年出版。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35卷,2500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10卷,30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