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娑萨朗不是一个传说

2011-05-01 21:46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陈思 浏览:60679803

第18期“心灵瑜伽·精舍”活动的主题是“灵魂的滋养”,我很喜欢这个主题,但比起“喜欢”,“需要”似乎会是更为合适的形容。我想,我,乃至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需要灵魂的滋养。

越是了解自己,越是了解身边的人,我就越是觉得,尚未将“明白”变成一种生命本能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站在钢线上的可怜人。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快乐是如此唾手可得,或许我们也能轻易战胜一些逆境,将它们化为自己心灵的营养,可一旦逆境的内容击中我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之时,我们的“明白”就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我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明白超越这种虚幻的失落感吗?还是会沉浸在无穷无尽的自以为是的虚假“真相”之中作茧自缚?前者所指向的当然是天堂般的清明、宁静、坦然与快乐,后者指向的却是地狱般的痛苦、寂寞与孤单,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将我们导向一种自我假象所编织的痛苦牢笼,这个命运,是狭隘心灵难以摆脱的困境。所以我们需要灵魂的滋养,需要一种强大的心灵力量,需要在用各种念头与看法来不断自虐之前对自己喊停。因此,我非常喜欢主讲人车玲阿姨的分享。

作为一个平凡也伟大的母亲,她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完美的演讲技巧,但是她有一颗真诚的心。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心直言,是发生在她生命中的事情,她像闲话家常一样,带给了我们一些难言的触动。她一度在谈到自己反复阅读雪漠老师的《大手印实修心髓》时泣不成声,我觉得自己大抵可以明白这种感受。这种感情并不是盲目的,也非毫无理由,而是出于一种巨大的感恩。试想,盲目地活了几十年,曾经觉得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无可救药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引领她沐浴在宁静喜悦的阳光之下,引领她看清楚了这个世界,继由这个人的启示,她放下了几十年来的困扰,突然活得宁静而坦然了。还有什么收获能比这更重要呢?古人不是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吗?“道”是什么,是真相,是简单的事实,是我们难以看透、不愿承认,但又是通向绝对快乐的唯一途径。如果能够真正逍遥快乐地活一天,即使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就要立刻死掉,我也心甘情愿。可见,真正的快乐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跟我们一样生活在尘世中的你,难道还不能体会这样的一份心情吗?

实际上,在第16期的读书会上,主讲人姬姐也曾经有过一番相似的分享,她说,进行了心灵的皈依,沐浴在滋养灵魂的阳光之下时,她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不再固执己见,不再执著于个人得失,她的心量在短短几天之内变大了,她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有了真正的宽容和理解,也对需要她帮助的人有了巨大的慈悲与爱。她说,行为上她帮助了别人,但实际上真正获益的是她自己。她所体验到的宁静与坦然,是此生从未有过的。从她平和的神态上来看,我相信她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毫无任何伪装。

 

我曾不断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好的世界”。当我看到这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之时,我不禁再次问自己。什么是美好的世界?当你打开心门,愿意施予爱,也能够感受到爱,藉由爱别人而感到自己的存在,这时你所感受到的世界,也许便是美好的世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交易的过程,它反而是毫无条件的,这种存在也不是孤单的,不是令人感到疲倦的,它是一种融入某种更博大的存在之中所体验到的和谐感,是一种巨大的圆融。

修行人所追求的不正是这样的一种境界吗?难道某种神奇的觉受,某种神通,某种物质的收获,能比这更加殊胜吗?相信每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都明白,我们锻炼自心的目的,并不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对我们打开某一道门,而仅仅是为了对这个世界打开我们自己的心门。

这期聚会上,有一位新来的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一切都是虚幻的,那么是不是就该什么都不做,放下一切等死了?这个问题反映出的正是许多人对佛教的误解。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甚至无需用言语去进行辩解,因为从古至今已经有太多真正的修行人以实际行为诠释了佛教积极入世的态度。先勿论古代大德,勿论以著书立说拯救了无数人心灵甚至生命的雪漠老师,从大姑、姬姐、明子、阿滨、雪花等人的身上,我们已经能够得出答案。正如明子所说,假如不是阿滨的积极入世,“心灵瑜伽·精舍”活动就没有现在这样一个雅致的活动场地。

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佛教主张消解欲望,但是真正的佛教信仰人却又如此的积极入世呢?因为,放下欲望并不是一个概念,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自我暗示,能够放下欲望的人,包括正在试图放下欲望的人,他们所凭借的力量,是消解小我,是对一种更加博大的爱之向往。试想,一个无私地爱着这个世界的人,以及一个正在比昨天更无私地爱着这个世界的人,看见无数人因为不明白世界的真相而受苦的时候,他们怎么忍心束手旁观呢?他们确实很顺世,很随和,不愿意用强硬的手法来迫使世界接受自己所认可的真理,但是他们愿意无条件地发出自己的光芒,分享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的是告诉世界,我这样做能够得到快乐,能够活得自在,你要试试看吗?为了能有这样一个发光的机会,他们愿意去做许多入世的事情,包括写书,也包括经商赚钱等等。与为欲望而积极的人不同的是,他们的所有行为都离不开一个“善”字,他们永远不愿意为了达成自己的任何目的,而去伤害别人。所以,佛教信仰人绝不是消极的,只是,推动他们的不是欲望,而是博大的慈悲与无私的爱。难道社会真正的进步非要通过一种对欲望的疯狂追逐,而不能源于一种对全人类乃至全宇宙之幸福的美好向往吗?

随着参加“心灵瑜伽·精舍”(原香巴读书会)活动的次数越多,认识越多有着同样向往、追问的朋友,我就越是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奇妙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即使是对立看法的碰撞,也是奇妙的。因为你总能在每个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一点影子,继由这一点点的触动和共鸣,你便能理解对方,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继由这种理解,这种认知,我们又能在对方的经历中汲取滋养自己心灵的力量。这一点,或许也能算是我们并非独立存在的一个证据吧。所以在这里,我又要说一句久违的话,谢谢阿滨,谢谢雪花,谢谢你们赋予了这方心灵净土一个“落地”的机会,谢谢你们为大家共同的梦想打造了一个平台。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在这里得到快乐生活的一点启示,得到一点触动,或者释放心中的痛苦。我相信,娑萨朗不是一个传说。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74ead0100qxf5.html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