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记者刘玉蕾通讯员李亚楠)今天(28日)上午,由国家汉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俄克拉荷马大学文理学院、《当代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Today)杂志社、《今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Today)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新图书馆三层报告厅隆重开幕。来自中、美、日、韩等11国的180多位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受邀与会,共同探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刘川生教授,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理事长、文理学院院长博文理(PaulBell),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健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国英教授主持。
刘川生教授在致辞中说,“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旨在更深入探讨中国文学研究的全球化视野,为了推动中国文学翻译走向更高水平,为了给国内外优秀作家提供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更好的平台,为了探求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理论与方法,为了更加顺利而卓有成效地开展"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加强中国文学同域外文学的联系与交流,提升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大家庭中的影响力。是一次跨民族、跨国家、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交流和学术研讨的盛会。期待大家能在大会中敞开胸怀,深入交流,积极讨论,取得丰硕的成果。”
赵少华副部长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范围有限、影响较小的现状,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国家,经济强大并不意味着综合国力强盛,只有文化同时繁荣发达,才堪称伟大。”“世界各民族只有建立并保持正常的文化交流关系,才能巩固彼此在各领域的良好合作关系;外国只有了解了中国文化,也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更有效地与中国合作。”
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这一工程开展的目的、宗旨、启动过程、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充分肯定了项目自启动以来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学术研讨会如期举办的欣喜之情,认为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拓展中国文学研究的全球化视野,探求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理论与方法,更加顺利而卓有成效地开展“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
博文理(PaulBell)先生在致辞中对筹办这次大会的国家汉办、两所大学以及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同仁们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表达了对于古老中华文化的向往和探求,以及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的梦想,他热情洋溢地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和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为西方了解东方、为世界了解中国、为美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打开一扇窗,通过这扇窗去看一看当今真实的中国,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博文理认为,了解一种异己文化以及这一文化架构中的人的观点和动机,最好的渠道之一就是文学。从中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人自己所思所想,我们能听到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进述自己的中国,通过中国的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的视野来审视中国人的中国。他希望,文学这条纽带,不仅连接中国与世界,还把中美文学爱好者,把热爱中国文学的各国朋友紧紧相连,把俄克拉荷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永远相连。
张健院长回顾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的缘起和主要内容,他指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其旨归就在于希望通过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作品及其研究的译介,向世界展现现当代中国最鲜活的状貌和样态,塑造中国的最新形象,从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建构一个和平发展的和谐世界做一点我们能做的事情。同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的逐步实施,将承担起展示中国文学文化风采、建构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和沟通国内外中国文化研究的重任,使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走向全球。他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将努力拓展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的空间,整合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资源,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背景的学术队伍,探讨未来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的战略,促进中外文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
开幕式之后,与会的中外作家、学者就“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历史、现状与前景”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探讨,童庆炳、莫言、玛丽·瑞·阿曼特鲁、多多、奚密、竹本干夫、陈晓明、吉狄马加等分别作了题为“中西精神文化与文化观念比较”“文学与世界”“诗学与等效”“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诗歌:翻译与可译性”“能乐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汉语文学的幸存经验与世界语境”“全球文化视野下的诗歌翻译与交流”的大会发言,他们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从中国文学作品的生成的语境、对话的视角、翻译的可能、接受的尺度、交流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文学的在本土和海外的各种生存状态进行了学理化的深刻剖析,指出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下,只有把创作、批评、翻译、传播几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才能改变中国文学目前在世界文学中影响力微乎其微的窘境,使中国文学的传播更加有效,使中国文学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这些作家和学者们敏锐的哲思和深邃的剖析,为下午的中外作家与学者论坛和29日的分会场发言拉开了精彩的序幕。在接下来两天半的大会中,各个会场的场面都十分热烈,参会的专家学者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谈对中国文学创作和研究现状的思考、对中国文学翻译的期望、对全球语境下中国文学传播机遇与挑战的剖析以及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前景的展望。
另外,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子项目,4月28日晚及4月29日晚,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和敬文讲堂将分别举办“"语词的光焰"中外诗人诗歌朗诵会”、“我写作中最关怀的”著名作家、批评家与北师大学生见面会”两场大型主题活动。在中外诗歌朗诵会的过程中,还将进行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颁奖仪式,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的纽斯塔特家族三姐妹,将在北师大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诗人多多颁奖。
此外,在4月29日大会分会场的博士生论坛上,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55位博士生就“革命传统与中国文学思想”、“语文教育教学”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这次“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学术研讨会规模空前,阵容豪华,是近些年来国内同类学术会议中,规格最高,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次学术盛会之一。中外杰出汉学家、作家、批评家和翻译家再次齐聚北京,就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畅所欲言,开放性的交流与互动,多元化的争鸣与碰撞,对于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的继续顺利进行,对于拓宽中国文学研究的全球化视野,对于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作家、学者的交流,对于在全球化语境中提升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大家庭中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转载: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1/2011-04-29/9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