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光明大手印》连载 >>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 正文

让浮躁的心安定下来

2015-01-26 06:52 来源:www.xuemo.cn 作者:雪漠 浏览:47119879

 

有一个朋友曾经问我,如何才能让自己浮躁不安的心宁静下来?我告诉他,安禅无需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安心,你无需寻找一处如画的风光,更无需退隐山林,只要熄灭了心头的欲望之火,你热恼的心自然会获得清凉、安详。

他于是又问我,那么,如何熄灭心头的欲望之火?如何止息妄心,安住于真心?我告诉他,没见性时,以戒为师,拒绝欲望;见性之后,欲望便会如艳阳下的霜一样融化,你要做的仅仅是时时警觉、保任真心。

当然,现在也有好多人认为,对待欲望最好的方法,就是满足它,然后放下。但是,这就像一个人焦渴难耐,反而用海水解渴,结果如何呢?他只会越喝越渴。所以,古人早就说过:“欲壑难填。”再者,欲望得到满足时那种短暂的安心感,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放下,而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什么才是真正的放下呢?不再执著,就是放下。佛教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明白,放下,破除执著。无执时,是大解脱。破我执,得阿罗汉果;破法执,便是菩萨了。

不过,简单熏修有许多方便法,但真正证悟须依善知识。就是说,想要真正安心,必须明心见性;想要明心见性,必须找到你的根本上师。有个学生问我,是不是认识到空性后,才能算是开始真正的修行。我回答她说,是的。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让自己活得更明白的过程,如果你连明白啥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走好修行这条路?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应该是找到一个你对其有信心的善知识。然后,净信他,每天依照他教给你的方法修行,便是最好的修行。

有的人不找善知识,他们通过念佛来摄心,这也行。但没有上师,没有进入传承的人,就像一个没通电的灯泡,它是无法自己发光的。所以,单纯念佛不可能即身解脱。但念佛也很好,因为念佛易生信,有信方有度。所谓“度”,便是救度。对佛法有信心,对佛有信心,你也可以因为对佛的信,而实现一种自我救度。因信得度与即身解脱的区别,是一种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可实现往生,后者在有生之年便可获得一种真正的大自在。对追求终极解脱的人来说,皈依上师前的念佛,更多的是在积累资粮,等待殊胜机缘的出现。

所谓“殊胜机缘”,就是与生命中善知识的相遇。你可能不知道,与这位善知识的相遇,是一个人生生世世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他,才能为你开启智慧的窗棂,才能为你点燃心灯,才让你有了照亮自己、进而照亮别人的一种可能。所以,佛说,一个善知识是你梵行生活的全部。人身难得,善知识更难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在找能让自己明白的善知识。

人生当中,许多东西都在不断变化,金钱、名利、地位、房子、车子……没有什么能够永恒。真正与你常在的,只有你那颗等待觉醒的心,只有你内心的宝藏。善知识虽然无法赐给你那宝藏,但他会给你一幅寻宝地图,当你照着那地图去寻觅,一天又一天,永不放弃,或迟或早,你命中的宝石总会放出耀眼的光芒。

不同的是,对于寻宝者来说,发现宝藏便是终点,但对于修行人来说,发现宝藏,只是修道的开始。千万不要认为开悟便可一了百了。开悟,有大开悟,也有小开悟,其间区别便是程度的不同。有人开悟,如透过钥匙孔看外面的阳光;有人开悟,如站在窗前看外面的阳光;有人一开悟,便沐浴在明朗的阳光之下,与阳光融为一体,奶格玛便是其中之一。大部分人都不能证悟同时,都需要悟后起修。

开悟的那一刻,你会像瞎子见到光明一样,见到这个世界的真相,拥有一种正见。这个瞬间,你就与为你印心的那位上师——你的根本上师——结成了“三昧耶誓约”。你只需好好地守护这三昧耶誓约,安住于你认知到的真心,便是最好的保任、最好的修炼。

悟后的修行,就是为了牢固悟境,不让外界的邪风恶雨淋熄你心中那点智慧的烛火,然后再加入功德之柴,让那智慧之火越烧越旺,直到它燎原开来。这时,你才能拥有一种非常稳定的快乐和宁静。因为,外界的一切都已不能污染你,不能动摇你的悟境了。这时,才谈得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破除对所有名相的烦恼执著;如如不动,就是像镜子一样,外界的景象怎样变化,都影响不了你心灵的宁静。

这不是一种作意的宁静,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你的保任,也不是压抑自己的念头,以达到一种如死水般毫无生机的平静。这一点是好多人都会弄错的东西。所以,你是不是真的开悟,你见到的明空是不是真正的明空,必须由上师为你印证。若是真正的明空,保任它当然是最好的修。但要是你错把一种尚未验证的觉受当成明空,便可能会走上弯路。许多所谓的保任明空者,其实并没有契入明空,又何谈保任?

明心见性之后,保任真心,才是真正的安心。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