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
雪漠文化网 >> 阅读 >> 小说世界 >> 正文

莉迪·萨尔瓦伊尔:写作就像是一缕新鲜空气

2014-11-16 05:44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张熠如 浏览:47759713
内容提要:萨尔瓦伊尔曾学习精神医学,并成为一位精神病医生。这段职业经历让她更好地剖析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出成功的文学形象。

莉迪·萨尔瓦伊尔:写作就像是一缕新鲜空气

本月初,66岁的法国女作家莉迪·萨尔瓦伊尔(Lydie Salvayre)凭借小说《不要哭泣》(Pas pleurer)获得2014年龚古尔文学奖。作为法语文学的最高奖项,每一年的龚古尔奖获奖作家都能从独特的角度阐释法语文学的真正意义,萨尔瓦伊尔同样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法国。

在得知获奖消息后,萨尔瓦伊尔说:“我非常开心,非常激动。这对我而言是无上荣耀,我很幸运能够在这样的时刻收获这样的奖项。”对她来说,能拿到这样的奖项的确不易。作为西班牙难民的后裔,萨尔瓦伊尔从小学才开始学习法语,直到现在,她还用法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写作。就连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贝尔纳皮·沃都说,虽然萨尔瓦伊尔的小说极具独创性,但她作品中的西班牙语显得过多,这令人感到些许遗憾。

萨尔瓦伊尔曾学习精神医学,并成为一位精神病医生。这段职业经历让她更好地剖析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出成功的文学形象。1989年,萨尔瓦伊尔回到她所热爱的文学领域,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宣言》(La Déclaration),此时她已经年过四十。自那以后,萨尔瓦伊尔出版了大量作品,包括1991年的《日常生活》(La vie commune)、1999年的《讲座》(La Conférence de Cintegabelle )、2003年的《奖章》(La Médaille)等,她也涉足传记写作。

获奖小说《不要哭泣》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故事发生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开始之初。当时,以弗朗西斯科·弗朗哥为中心的自由派造反,推翻共和国政府并建立起独裁政权,西班牙就此进入法西斯专政时代。可以说,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也间接地决定了萨尔瓦伊尔的命运——作为共和派,她的父母被迫在叛军胜利后逃往法国政治避难。《不要哭泣》以她的母亲为原型,结合了法国著名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的叙述,以一对年轻人充满坎坷的爱情为载体,缓缓展现西班牙内战期间的阶级之争、流亡之痛和独裁之殇。乔治·贝尔纳诺斯以小说《恶魔苍穹下》闻名,是经历过西班牙内战的法国右翼作家。将贝尔纳诺斯和母亲的经历糅合在一起是《不要哭泣》的独创性所在,萨尔瓦伊尔以她一贯的新颖文风,触摸到战争期间人们惊惶的灵魂。

除了《不要哭泣》,萨尔瓦伊尔其他作品也极具特色。《幽灵陪伴》(La Compagnie des Spectres)既像小说又像舞台剧,仅仅几个人物、一个场景和戏剧式的对白就构建起整个故事脉络,她利用自己当精神病医生的经历,以精神剖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另一部作品《讲座》则整个以学校讲座的形式呈现,它没有完整的文字框架,相反,整部作品就像是一场授课,里面充满了讨论、问答和对主题的延伸。《讲座》主要探讨了对话的艺术,这种艺术曾最为法国人所擅长,但如今却逐渐被遗忘。

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和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自恋主义文学相比,萨尔瓦伊尔的写作就像是一缕新鲜空气,她看待事物、描述事物的方式都是新颖的。她清醒地看见了繁荣景象背后的黑暗:在法国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疏离不断加剧,不平等、残忍和暴力已成为文化的常态。萨尔瓦伊尔用一种精巧、尖刻甚至是幽默的方式,把这些黑暗呈现于自己的文字之间,她所描绘与唤醒的是连法国人都遗忘了的法国。萨尔瓦伊尔的论调大多是不平的,她不断地抨击这个社会里被我们刻意忽略的不公。她的尖锐或许会让我们感到不适,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她所批判的文化。或许西班牙后裔的身份让她更倾向于站在社会的边缘,以局外人的身份冷静地揭露法国文化中的伤疤,而这本就是一名知识分子该有的姿态。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雪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