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亚里士多德在老师的权威面前,仍然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最终使他的影响超过了柏拉图。
哈佛大学校训:“以真理为友”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哈佛大学教导她的学生:“哈佛唯一信仰的就是真理。每个人来到这里,都要为获得关于世界的、全人类的真知而努力。”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 ·萨莫斯在一次演讲时有过极为精彩的表述,他说:“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都有权利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这就是哈佛坚持真理的精神。
哈佛人坚持真理是最高原则,无论权贵或者权威都不能代表真理,哈佛校训提倡“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不仅要求学生们以亚里士多德的博学为榜样,更重要的是学习他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每个人都要学着拥有亚里士多德誓死捍卫真理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柏拉图的得意弟子、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之一。柏拉图称赞亚里士多德为“学园之灵”,但却是一个极有思想见解的难以驯服的“ 小马驹”。
亚里士多德18岁就来到了雅典,追随柏拉图,从18岁到38岁,他一直在柏拉图学园学习了20年。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收集各种图书资料,甚至还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小图书室。
亚里士多德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崇拜权威,为了追求真理,他宁可反对老师,也绝不唯唯诺诺。这也使得他在学术上的影响超过了老师柏拉图,成为中世纪欧洲更有影响力的人。在公元前343年,他甚至被马其顿国王腓力第二召到了皇宫里,担当起太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当时,亚历山大只有13岁,而亚里士多德42岁。
这位世上最强大的君主坚持要为自己的皇子寻找世界上最伟大的导师,他选中的就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当时的声誉可见一斑。
由于亚里士多德与老师柏拉图在思想上存在众多分歧,而且随着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深入,这些分歧越来越大,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研究的切入点不同,导致他们的观点几乎是大相径庭、背道而驰。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就是建立在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名画《雅典学派》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画中这两位大哲人都被众学生包围,柏拉图手指蓝天,似乎是在向天神寻求真实;而亚里士多德手指大地,似乎在暗示真理就在你的身边。
亚里士多德曾经隐喻地说:“智慧绝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虽然师徒二人的学术分歧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大,但是在学术上的针锋相对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
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柏拉图非常崇敬,他深爱着他的老师,他曾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在悼念柏拉图的诗文中他写道:“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都没有……有德行的人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没有人能与他相媲美。” 在柏拉图学园,每和柏拉图辩论一次,亚里士多德受到的攻击就越多,愤怒的学生们甚至联合起来向柏拉图提出请求,要将亚里士多德赶出校园。
但是柏拉图处处围护着亚里士多德,他非常看重亚里士多德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惊人的才能,凭着独特的智慧,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学、戏剧、诗歌、物理学、医学、心理学、历史、逻辑、天文学、伦理学、自然史、数学、修辞学等,都能信手拈来。有一次,柏拉图还幽默地说:“我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 ——你们构成学园的身体,而亚里士多德则是学园的灵魂。” 柏拉图深知:学问正是在论辩中才成熟起来的,这里需要畅所欲言。而亚里士多德这头身上流淌着不安分血液的“小马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亚里士多德勇敢而坚决地批评柏拉图的错误和缺点,虽然柏拉图的学说在当时已是社会权威,但亚里士多德却发现老师的学说虽然辉煌崇高,却也太过遥远,解决不了社会中的任何问题,有谁会去为一个抽象的东西奋斗终生呢?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里整整20年,这20年里,他从迷路到清醒地从宫殿中走出来,这是两种精神境界。
到了柏拉图挑选学园接班人的时候,柏拉图把学生斯彪西波和亚里士多德都看成最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的人选。在他的心目中,当然更倾向于更博学、更有潜力的亚里士多德,但是亚里士多德在学术上与自己的分歧让柏拉图左右为难。于是,在最后宣布结果之前,柏拉图找到了亚里士多德,并试探地问他能否将他的“观点”稍作修改,面对自己最敬爱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最后,柏拉图只好将学园继承人的位置传给了斯彪西波。
亚里士多德在老师的权威面前,仍然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最终使他的影响超过了柏拉图,成为中世纪欧洲更有影响力和更有权威的“最博学的人”。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便开始四处游学,并在两年后重返雅典。他在雅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这不仅包括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还包括亚历山大和各级官僚在金钱和土地上的大量资助。亚里士多德创办了幅员广阔的吕克昂学园。他的学园与柏拉图的学园相比更注重实际,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主张要多方面搜集材料、尝试和探索,他鼓励研究问题时多多提出疑难。有时候他会带着学生们在花园的小路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正是基于此,后人便把亚里士多德的学派称做“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他所从事的研究涉及了古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包括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修辞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美学等多方面。马克思曾经称赞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而恩格斯也把他比作古代的黑格尔。
有人说:“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3个人的头脑想过、闪过的东西可能是全世界的人加起来也没有超过的。”单就亚里士多德一个人写的书就超过了1000本,包括天文学直到动物生态学。从上帝一直到各种生灵,甚至连猫走动的时候腿筋怎么动他都记载了下来。关于血液怎样循环,他也都写在书里,所以他们的头脑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的。在《雅典学派》的画中,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大房子里面,只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个人虽然也在大房子里面,但他们头部的背后却是蓝色的天空,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他们的思想是冲出限制的,是无限的,而其他人的脑袋都在房子里面,是有限的。
一如亚里士多德的博学,哈佛人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哈佛要求每个学员都要具备多个领域的知识,所以,哈佛学员几乎每个人都有多个学位。不仅如此,在哈佛任教的教授很多都拥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正是这种多元的文化积淀使得他们在做学问的过程中,能够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自由游走,从而在学术方面有更大的创新和更深的见解。
哈佛学员们深知,要想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就要打破狭隘的认识界限,做一个博学的“通才”,更要做一个坚持真理的人。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