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参军记
诗人小故事
古人都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也不例外。也曾有杀敌报国心,也曾上过战场,终究是一场空。
公元742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接见,拜为翰林学士,迎来了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刻。然而,唐玄宗并没有重用他,始终只把他当做一个宫廷诗人,最后以“赐金放还”结束了他的长安生活。
离开长安后的李白,大部分时间都在周游各地,或是隐居读书。但心中那一颗“欲济苍生”的远大志向始终都没有放下。
十多年后,他去参军了。
当然,李白参军,不是去当一等兵、二等兵,也不是去当中尉,或者上尉。他是在军队的幕府里边,做文职的幕僚。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参军的呢?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大部队进攻长安,唐玄宗携家眷躲到了巴蜀,肃宗李亨擅自即位,玄宗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自江陵起兵,与肃宗政府对抗。时局混乱。
此时奔到庐山的李白收到了永王的邀请,去参加他的幕府。这让一直想要建功立业的李白激动万分,重新燃起了他为国家出力、济世救民之心。
没多久,永王的部队被击溃,李璘本人也一命西归,作为叛军参谋的李白被流放到夜郎。
《关山月》是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写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画”说唐诗
0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前四句写边塞风光: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这是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明月、天山、云海,苍茫的意象将我们带到了万里之外的玉门关和天山,气势豪迈,境界深远。假如不读到后面的征战之苦,还以为诗人是在歌颂什么。
02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中间四句写上下千年战争带给戍卒的遭遇: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从“汉下白登道”,到“胡窥青海湾”,其间不知断送了多少人的性命!
03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最后两句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想起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应该正在高楼,哀叹何时才能见远方亲人吧。
诗人对戍客思归不得团聚的同情,也是对穷兵黩武的朝政的憎恨。他在《战南城》中说:“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可与此诗相印证。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李白由边塞风光引出戍卒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很多诗人难以企及的。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